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结核性胸膜炎的形成可通过下列途径: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肺门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从胸膜下的肺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结核菌血行播散在胸膜上形成粟粒性病灶。胸膜感染结核菌后所出现的充血、渗出、坏死、增生、纤维化等炎症性病变,主要是结核杆菌直接侵犯胸膜所致。以往曾有人认为结核性胸膜炎可能是由于机体对结核杆菌或其代谢产物过敏引起的,主要依据为胸腔积液结核杆菌培养常为阴性。目前有不少学者认为结核杆菌直接感染胸膜是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主要发病机制。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膜活检  相似文献   

2.
何娓娓 《江西医药》2005,40(1):42-44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及其代谢物进入胸膜腔.而机体正处于超敏状态引起的胸膜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胸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脱落,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表面。若处理不及时,则纤维蛋白会广泛沉着在胸膜上.逐渐机化.造成胸膜肥厚粘连.影响肺功能。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药物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可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侵入胸膜腔引起的干性胸膜炎及渗出性胸膜炎。表现为发热、干咳、胸痛甚至呼吸困难,早期可出现局限性胸膜摩擦音,继而出现胸腔积液征。我科于2004年10月~2006年7月共收治40例结核性胸膜炎,实施了异烟肼等胸腔注射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均获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而机体正处于超敏状态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此过程经常出现胸膜反应、气胸等问题,同时有些患者由于本身全身情况较差或恐惧等原因不能耐受反复多次抽液,因此导致胸水不能及时抽出,而引起胸膜肥厚粘连、包裹等,延误了诊断及治疗。为此,笔者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技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现将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外科手术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分析胸腔穿刺留置深静脉管反复抽胸水及胸腔内注药、胸腔镜及胸膜剥脱手术方法。结果置管法治愈率86%,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外科手术治愈率达100%。结论置管法适于早期患者,多在2周内,积液内无分隔。病程较长,炎症反应强,积液内部大量纤维分隔患者外科手术方法为首选,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电视胸腔镜(VATS)和开胸胸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胸膜炎的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占胸腔积液的 5 4 .8% [1] ,但结核性胸膜炎由于缺乏细菌学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与其他病因所致的胸腔积液难以鉴别。我们以胸膜活检病理确诊病人为对象 ,采用胸水间皮细胞计数对胸腔积液 4 8例进行结果分析 ,旨在探讨胸水间皮细胞计数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 8例均为 2 0 0 0~ 2 0 0 2年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 ,男性 2 9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8~ 6 2岁。所有病人均经胸膜活检病理诊断而确诊 ,其中结核性胸膜炎 2 5例 (临床抗痨治疗明显好转 ) ,肺癌性胸水 2 1例 ,恶性间…  相似文献   

7.
屠永凯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8):106-107
随着肺结核全球发病率的升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之增多,结核性胸膜炎常规抗痨治疗,胸水吸收较慢。国外曾有报道,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即使联合化疗仍有50%会发展到局限性包裹积液及胸膜肥厚,如何使胸水进快吸收,减少包裹及胸膜肥厚,成为临床工作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既往有作者采用蝮蛇酶、蕲蛇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用与之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纤溶酶静脉注射与胸腔内注入的途径给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缃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72-73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手术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胸腔穿刺术抽胸腔积液后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腔积液,胸腔内不注射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痊愈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治疗上可以考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促进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痊愈或减轻。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蛋白含量高,易形成纤维凝块、纤维分隔,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应用B超定位胸腔穿刺术引流胸腔积液、给予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经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男性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可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减轻胸膜增厚及粘连,可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996~2007年12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胸膜间皮瘤临床较少,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结论:胸膜间皮瘤初始症状与结核性胸膜炎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有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室收治的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胸穿抽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HRZS(E)/4HR抗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患者采用常规抗痨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结核中毒症状明显,胸腔积液量多的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后,采用连续大量胸腔抽液,遗留胸膜增厚、粘连发生率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21例出现胸膜肥厚,发生率26.3%;9例包裹性积液,发生率11.3%。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无1例出现胸膜肥厚及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持续引流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胸膜炎在呼吸科临床中较为常规,如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使胸水包裹、分割而形成胸膜腔纤维化,导致抽液困难,使治疗时间延长,造成胸膜肥厚粘连,严重者肋间隙变窄,胸廓变形,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我科在常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较满意,本文对我科2008年~2009年应用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本院的愿意接受及可以完成疗程的包裹性结核性胸  相似文献   

15.
杨兴强 《医药世界》2013,(12):939-940
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4%(2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与胸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实施抗痨治疗的基础上,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明显优于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华军  王兆华 《淮海医药》2006,24(6):465-466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7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0 000 U,对照组52例不注射.结果 治疗组76例,显效6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52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8.8%.结论 规则抗痨下,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增厚度黏连.  相似文献   

17.
罗倩 《贵州医药》2008,32(2):157-158
结核性胸膜炎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对于中至大量的胸腔积液,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全身规范化的治疗基础上,反复多次抽液及通过胸腔向胸膜腔内注射药物治疗,以达到彻底抽净胸水、减少胸膜增厚粘连的目的.但多次反复操作如果操作不当易出现刺伤肺脏、气胸、胸膜反应、肺水肿及发生包裹性胸膜炎等不良反应.2004年5至2006年5月,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细引流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组(n=32例)胸腔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组(n=30例)胸腔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组(n=33例)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观察和比较3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和地塞米松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熊方  徐萍  谢琪  王昀  万鑫 《贵州医药》2014,(2):145-146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症[1],结核性胸膜炎如果延误诊断或不恰当治疗,造成部分患者胸膜粘连,胸水形成多房分隔,将造成难以抽出和吸收的后果,甚至威胁到生命。内科胸腔镜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软硬结合的胸腔镜[2],能在直视下观察胸腔的病变并可进行胸膜各层活检,对于肺胸膜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它采用局部麻醉下胸壁单一切口来完成对胸腔的观察和诊治,主要用于诊断以及局部微创治疗,创伤小、安全,诊疗费用明显低于外科胸腔镜,患者容易接受[3]。本组研究对象为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实施内科胸腔镜,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实施多次胸腔穿刺抽液,胸水沉渣送病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加卡提素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6 8例 ,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本院近年住院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12 0例 ,均为中等量胸腔积液 ,随机分为治疗组 6 8例 ,对照组 5 2例。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4 2例 ,年龄 16~ 5 2岁 ,平均年龄 2 8岁。临床症状有发热、气急、胸痛和干咳 ,全部病例分别经过行X线胸片、B超、CT、胸水检查及PPD试验而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共中 16例经胸膜活检而诊断。而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轻重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