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及二者联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患者92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认知行为组、抗焦虑药物组、二者联合治疗组,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HAMA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物和二者联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联合治疗显出一定优势。3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对3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社会技能训练,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训练组BPRS、SANS及SDSS治疗前后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对照组量表总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对减轻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1倒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氯丙嗪治疗8周。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奥氮平组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一般病理分均低于氯丙嗪组,奥氛平组生活质量除生活条件雏度外,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均高于氯丙嗪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4.
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9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安眠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PSQJ)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因子分.以及总体幸福感(GWB)总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三周末,研究组PSQI及GWB总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其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6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①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面对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屈服分量表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④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与面对分量表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屈服分量表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6.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单一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记忆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执行功能;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并检测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各测验1次。结果经过8周的奥氮平治疗后,记忆商数显著提高(P〈0.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并且奥氮平对记忆功能、执行功能的改善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下降里显著正相关.治疗8周末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能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但应重视其对糖脂代谢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对93例符合CCMD--3标准的焦虑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2例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定。结果焦虑症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HAMD评分与SF-36各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焦虑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低于一般正常人,且焦虑症状越严重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参照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脊柱生活量表(QLS-DSD)在评定腰椎退行变患者生存质量时与ODI的相关性,探讨两种量表在患者手术前后的反应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各完成填写ODI和QLS-DSD1次。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术前患者ODI总分与QLS-DSD总分得分的相关性,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ODI和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来评价两份量表的效度及反应度。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ODI、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比较,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ODI总分与QIS-DSD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113(P〈0.0001)。结论:QLS-DSD和国内通用的中文版ODI一致性较好,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状况的变化,适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自身及临床医生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患者个性行为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行为特征,情绪状态和生活事件等心理社会因素对大肠癌患者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完善综合诊治方案。方法采用C型行为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分别对经临床病理诊断的大肠癌患者150例(病例组)和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C型行为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病例组在焦虑,抑郁,愤怒(向内)理智和控制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在愤怒(向外)和社会支持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SDS结果袁明,病例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1)。LES结果显示,病例纽的正性生活事件总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负性生活事件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型行为中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理智、控制、经历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与大肠癌的发生有联系。结论大肠癌患者具有浓厚的C型行为,具有较高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和经历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首次发病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告知注意事项,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干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与观察。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月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第1、2、3、6月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且同期两组间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末,两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生命质量状况。方法:纳入符合ICD-10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60例和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别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HAMD、HAMA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t=8.218,6.144;P0.001),PSSS总分(t=6.242,P=0.000)和GQOLI-74各维度分(t=2.622,4.983,2.983,4.184,6.137;P0.0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的心理功能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HAMD,HAMA)呈负相关(r=-0.288,-0.312;P0.01),与家庭支持呈正相关(r=0.457,P0.01),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分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r=-0.167,P0.05),GQOLI-74的4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157,0.281,0.414,0.164;P0.05或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社会支持度、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组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和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癌症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癌症抑郁患者进行8周的西酞普兰和认知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健康评定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8周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比入组时明显好转(P<0.01),患者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明显改善。结论认知治疗和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能够降低癌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同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将47例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25例为研究组)和单用帕罗西汀(22例为对照组)治疗,于入组时、治疗8周后、6月后分别用HAMA量表、Y-BOCS量表评定病人,并于治疗6月后用SDSS量表评定病人.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至6月后,病人HAMA量表(6周时,t=2.13,P<0.05)、Y-BOCS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8周时t=3.7,P<0.01,6个月时t=4.3,P<0.01),6月后的SD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总分t=2.7,P<0.05,职业和工作因子t=3.3,P<0.01).结论: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强迫症状,改善患者焦虑症状,而且对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9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和观察组(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给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对熙组明显高于观...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调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74 )、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ADL)对三组老年人 (干休所 86名、老年公寓 76名、社会福利院及养老院 89名 )进行评定。并有少量老人获得基础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干休所老人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好于老年公寓的老人 ;后者又好于社会福利院及养老院老人。结论 :老人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认知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联合临床心理科与创伤外科对外科多发性创伤伴发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进行研究,探寻综合医院ASD患者合理有效易操作的联合干预方法。方法:对多发性创伤后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TR)ASD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将30名设为联合干预组,30名设为对照组。联合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加心理联合干预,心理联合干预方法有:情绪管理训练、自助小册子、认知疗法,针对家属的团体辅导,心理联合干预时间共4周,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和一般支持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事件影响量表(IES-R)进行检测。结果:经治疗后联合干预组的HAM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07);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P=0.006);联合干预组的HAM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01);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6,P=0.000);联合干预组的IES-R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P=0.038)。结论 :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联合干预更能改善多发性创伤ASD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应激症状。  相似文献   

17.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治疗)33例,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34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67例进入结果分析.HAMD、HAMA量表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时间是在4周末,明显优于对照组(t=3.14,P<0.0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显著好于对照组(t=4.38,2.86,5.10,2.53,P<0.05~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的治疗,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同时给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疗效依据HAMD减分率评定,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0.01,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因子分在治疗4周低于对照组(t=2.37,P0.05),第8周低于对照组(t=2.56,P0.05),治疗第8周时研究组睡眠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61,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02,P0.01),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3.68,P0.01)。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多塞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口服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口服多塞平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78.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87,P>0.05)。两组HAMA评分治疗1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t=5.93,9.51;P<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54,P<0.05),且程度较轻微。结论两组抗焦虑效果同步,疗效相当,但米氮平较多塞平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