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房颤患者不同伴发病变血清脂蛋白 (a) [Lp(a) ]的变化。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冠心病患者(44例 ,Ⅰ组 )、冠心病房颤伴发糖尿病 (40例 ,Ⅱ组 )或伴发高血压病 (41例 ,Ⅲ组 )或伴发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患者 (37例 ,Ⅳ组 )血清Lp(a)。 结果冠心病房颤伴糖尿病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冠心病房颤其他各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冠心病组、冠心病房颤各组血清L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冠心病组及冠心病房颤伴发高血压病或伴慢支 3组患者血清Lp(a)水平无差异 (P >0 .0 5 )。 结论血清Lp(a)的增高可能是导致冠心病房颤血栓形成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冠心病房颤常见伴发病中 ,尤应注意伴发糖尿病时Lp(a)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血清胆红素、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77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43例结果进行比较.老年脑梗死组再分为二个亚组:脑血栓形成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二个亚组间再进行以上参数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TBIL、I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DBIL、TC、TG差异无显著性.两亚组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清TBIL、IBIL水平显著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P<0.01).两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非瓣膜性房颤等危险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DBIL、TC、TG、Lp(a)的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胆红素降低,Lp(a)水平升高与血栓性脑梗死有一定相关性,是预测脑梗死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同期59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均做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对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糖、Lp(a)、ApoAⅠ、纤维蛋白原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腔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尿酸、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梗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HDL-C、LDL-C、ApoAⅠ、纤维蛋白原和Lp(a)、甘油三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积极监测血脂水平,及时采取降纤、抗凝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I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l例,同期59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均做血脂、Lp(a)、ApoAI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对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糖、Lp(a)、ApoAI、纤维蛋白原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尿酸、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梗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HDL-C、LDL-C、Ap0AI、纤维蛋白原和Lp(a)、甘油三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积极监测血脂水平,及时采取降纤、抗凝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急性脑梗死组),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准的筛查者80例(脑卒中高危组),健康对照组为50例。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血清Lp(a)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a)水平为(192.08±127.13)m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2.17±80.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a)水平与脑卒中高危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组血清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a)水平在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Lp(a)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清Lp(a)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 39例 ,对照组 2 3例 ;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血清HDL C含量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可能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监测血清HDL C水平 ,对其进行调控 ,对降低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浆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A)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 (a) [Lp(a) ]和载脂蛋白 (a) [Lp(a) ]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关系。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 45例为观察研究对象 ,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的Lp(a)与Apo(A)血浆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p(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Apo(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血浆Lp(a)升高与Apo(A)下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心肌梗死组;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4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 Hcy ,Lp(a)和 hs-CRP 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阳性率。结果冠心病组、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血清 Hcy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 Lp(a)和 hs-CRP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血清 Hcy 、Lp(a)和 hs-CRP 水平高于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时,心肌梗死组血清 Hcy 、Lp(a)和 hs-CRP 阳性率高于脑梗死组和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时,Hcy 与 Lp(a)、Hcy 与 hs-CRP 、Lp(a)与 hs-CRP 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组、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Hcy 、Lp(a)和 hs-CRP 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可联合检测此3项指标作为筛查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测定23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Lp(a)的水平,将检测结果与9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整体组、Hcy升高脑梗死组的血清Hcy和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cy未升高脑梗死组的血清Hcy和Lp(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整体组的血清Hcy和Lp(a)水平与Hcy升高脑梗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整体组、Hcy升高脑梗死组的血清Hcy和Lp(a)水平与Hcy未升高组脑梗死组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整体组的血清Hcy与Lp(a)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 血清Hcy、Lp(a)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诊断有一定价值且血清Hcy与Lp(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牧蔚  沈玉祥  袁建军  翟亚萍 《临床荟萃》2003,18(19):1081-1083
目的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风湿性房颤患者左心房 (leftatrium ,LA)血栓并探讨脂蛋白 (a) [lipoprotein ,Lp(a) ]在其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TEE检查LA和左心耳 (leftatrialappendage ,LAA)有无血栓及血栓数目和大小 ,检测血清Lp(a)含量 ,同时还检测LAA射血分数 (LAA EF)、LAA最大排空速度 (LAA PEV)、LA自发超声对比现象 (LASEC)等指标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高Lp(a)组[Lp(a)≥ 30 0mg/L]血栓发现率 (39.5 %)明显较低Lp(a)组 [Lp(a) <30 0mg/L]血栓发现率 (14.1%)高 (P <0 .0 1)。高Lp(a)组和血栓组栓塞发生率 (18.4%,30 .8%)明显较低Lp(a)组和无血栓组 (3.8%,2 .2 %)高 (P <0 .0 1,P <0 .0 0 1) ;高Lp(a)组和血栓组LASEC(≥ 2级 )出现率 (71.7%,10 0 %)明显较低Lp(a)组和无血栓组 (37.2 %,41.5 %)高 (P <0 .0 1,P <0 .0 0 1) ;LASEC与Lp(a)呈正相关 (r =0 .312 ,P <0 .0 5 )。结论 风湿性房颤患者LA血栓发生率较高 ,其脑中风并发症亦高。高Lp(a)与血栓形成高度相关 ,是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③LASEC是血栓形成前及血栓形成的重要表现形式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与Lp(a)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4 h-UAER、Lp(a)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329例,根据尿蛋白实验阳性程度分为4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24 h-UAER、Lp(a),对两定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各组24 h-UAER、Lp(a)水平均不同(P<0.01),糖尿病患者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经q检验显示,尿蛋白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UAE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蛋白阳性病例Lp(a)与24 h-UAER呈正相关,相关性较好;Lp(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的检出率,尿蛋白阴性组和尿蛋白±~+组分别为11.4%和18.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组、尿蛋白+++以上组分别为55.0%和80.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Lp(a)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实验性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防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正常人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脂蛋白(a)[Lp(a)]、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探讨脂蛋白(a)、铁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梗死面积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叙永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2例(梗死组)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20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Lp(a)、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SF水平、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h s-CRP水平。采用日本东芝CT仪对梗死组患者进行头部扫描按不同梗死面积进行分型,比较梗死组和对照组、不同CT分型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对Lp(a)、SF、hs-CRP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将梗死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各101例,分别纳入测试集和验证集,通过Logistic建立预测模型,验证集进行模型验证,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①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Lp(a)、SF、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Lp(a)、SF、hs-CRP水平在不同梗死面积分型间的差异肴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Lp(a)、SF、hs-CRP和梗死面积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④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Lp(a)、SF、hs-CRP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1)。⑤测试集联合检测AUC=0.989,验证集联合检测AUC=0.977(Z=1.1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Lp(a)单独检测时(AUC=0.82,P<0.01)SF单独检测时(AUC=0.874,P<0.01)、超敏CRP单独检测时(AUC=0.958,P<0.01)。结论:脂蛋白(a)、铁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Lp(a)、SF、hs-CRP水平增高,并且随着梗死面积增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通过联合检测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志文  陈晓燕 《临床荟萃》2005,20(5):253-256
目的 研究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45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同 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 ApoA、ApoB、ApoA/B、胰岛素(Ins)、C肽(C 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等指 标,分析Lp、sLR与高血压、血脂异常、体形改变、BMI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血清Lp、TC、 LDL 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R、ApoA/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G、HDL C及BMI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Lp与Ins、C P、HOMA IR、BMI、腰围及臀围呈正相关,与sLR呈负相关(P<0.05);sLR与Lp、C P、 BMI、腰围及臀围呈负相关(P<0.05),与Ins及HOMA IR无显著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与Lp及sLR异常有关,其 与血脂异常、体形改变、BMI、IR密切相关,共同参与高血压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胺酸(HCY)和脂蛋白(α)[Lp(a)]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两者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123例CHD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和Lp(a)浓度,然后将CHD组和对照组结果以及HCY和Lp(a)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血HCY和Lp(a)的浓度与CH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和0.577,CHD组HCY和Lp(a)的浓度[(26.7±12.9)μmol/L,(423.5±167.2)mg/L]及阳性率(66.7%,57.7%)与对照组[(10.6±3.5)μmol/L,(98.6±9.7)mg/L,0.0%,0.0%]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CY和Lp(a)联合检测阳性率(83.7%)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66.7%,57.7%),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和Lp(a)均与CHD患病危险性呈正相关,临床监测并控制血HCY和Lp(a)的水平对CHD的诊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CHD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燕  常志文 《临床荟萃》2004,19(21):1239-1242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检测 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其 36例对照者血清瘦素 (Lp)、可溶性瘦素受体 (sLR)、空腹血糖 (F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胰岛素 (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体质量指数 (BMI)、腰围、臀围、腰臀比 (WHR)等临床指标 ,分析Lp、sLR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Lp、Ins及HOMA 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sL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0 1)。Lp与BMI、腰围、臀围、Ins、HOMA IR、TC、TG呈正相关 ,与sLR呈负相关 ;sLR与Lp、BMI、腰围、臀围呈负相关 (P <0 .0 5或 0 .0 1)。结论 瘦素及瘦素受体水平异常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脑小血管病(SVD)与大血管病变所致腔隙性脑梗死(LI)的预后.方法 选择124例急性LI患者,均通过头颅MRI检查确诊,按其病因分为2组:大血管严重粥样斑块或(和)严重狭窄、闭塞者53例(大血管组)、SVD 71例(小血管组),对2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及治疗1年后2组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大血管组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高于小血管组(P<0.05),大血管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小血管组(P<0.05).治疗后小血管组脑梗死复发率较大血管组显著减少(49.3%比74.5%,P<0.05).结论 大血管病变所致L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SVD所致者严重,但功能恢复较SVD所致者好;治疗后SVD所致LI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较大血管病变所致者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T2DM患者、72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与糖耐量正常(NGT)对照组75例,分别对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常规血脂项目进行检测,计算AIP指数.T2DM患者再根据HbA1c的含量又分成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n=62)和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0%,n=40),并与NGT组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和IGT组血清Hcy、AIP指数显著高于N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2DM组与IGT组比较,血清Hcy、Lp(a)、hs-CRP、AIP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0%),其血清Lp(a)、AIP指数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和hs-CRP也较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 升高(P<0.05),并且Hcy、Lp(a)、hs-CRP和AIP指数水平均具有随HbA1c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同时监测AIP指数及血清Hcy、Lp(a)、hs-CRP水平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相比而言,AIP指数和Hcy水平优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可作为IGT及T2DM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脂蛋白(α)[Lp(a)]与尿微量清蛋白/肌酐(UAC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02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mALB)将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mALB≥20μg/min)48例和糖尿病非肾病组(NDN,mALB20μg/min)54例;另从体检中心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NC)组。检测各组患者的生化指标、CysC及尿mALB,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指标与UACR的相关性,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肾病患者UACR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尿素、肌酐、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ysC水平及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和NDN组CysC、Lp(a)水平与UACR均无相关性;DN组CysC、Lp(a)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r=0.658,P0.01;r=0.5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CysC、Lp(a)为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N患者CysC和Lp(a)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且CysC是反映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Lp(a)水平为影响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反映DN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缺血性SVD患者进行常规MRI、DTI和MRS扫描,测量病灶及健侧对称正常脑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测量病灶及其周围正常脑白质区域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ic acid,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myo-inositol,MI)等生化代谢物的浓度值,并计算NAA/Cho、NAA/Cr、Cho/Cr、MI/Cr的比值。将42例SVD患者的缺血性病灶按照影像学显示分组,并对各组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取42例缺血性SVD患者的42个病灶并分成慢性缺血组(30例)和慢性期梗死灶组(12例)。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分别较健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增高和降低(P0.01),而两组间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D病灶的NAA、Cho和Cr的均数都小于周围正常白质(P0.01),而两组间的各项MRS代谢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常脑白质的DCavg值与FA值(r=-0.383,P=0.012)呈负相关,FA值与NAA/Cho(r=0.420,P=0.006)、NAA/Cr(r=0.382,P=0.012)之间均呈正相关,而在SVD病灶组无上述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SVD病灶组的DCavg与高血压呈正相关(r=0.338,P=0.029)。结论对于缺血性SVD,DCavg、FA、NAA、Cho和Cr等检测指标能够共同反映神经髓鞘结构的微观变化及其功能的破坏,联合应用DTI和MRS成像技术对缺血性SVD疾病进行研究,有助于其临床诊断及病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