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本文对孕妇叶酸补充、饮酒、吸烟等环境因素对患儿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仪征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仪征市22所医院、(城区5所、乡镇17所)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整理及唇腭裂的发病现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仪征市25 118名围产儿中发现非综合征性唇腭裂40例,发病率1.592‰,(男性2.205‰,女性0.919‰)。各种类型的唇腭裂发病率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0.677‰、唇裂0.756‰、腭裂0.159‰。结论江苏省仪征市2001—2006年出生儿童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处于我国中等偏下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本文对孕妇叶酸补充、饮酒、吸烟等环境因素对患儿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988~1992年中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我国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 1988~ 1992年期间我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 3 2 46 40 8例围产儿 ,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国 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 14.9/万 ,女性发生率为 11.7/万 ,差异有显著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 1.3∶ 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 :CL± P:7.8/万 ,CL:3.8/万 ,CP:1.8/万。结论 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990~2001年湖南省安仁县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0~2001年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Fox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990~2001年安仁县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率各年间无明显差异(χ2=0.248,P>0.05),1995年发病率最高为2.307‰,1998年发病率为零,年平均发病率为0.959‰;男性发病率为1.147‰,女性发病率为0.717‰,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280,P>0.05)。结论湖南省安仁县1990~2001年出生儿童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率较低,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唇腭裂是新生儿的常见畸形之一[1],是一种由于胚胎时期间充质发育受阻而导致的出生缺陷。它不仅影响患者的面容,而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2]。遗传学上,唇腭裂可分为综合征性唇腭裂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本文主要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特点。因唇裂(clef  相似文献   

7.
1996~2002年大连地区先天性唇腭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唇腭裂发生情况,比较综合征性唇腭裂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流行病学差异。方法:对大连地区38家县级以上助产医院1996~2002年期间的新生儿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整理,对263例非综合征性及38例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6~2002年大连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为12.0/万;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率为1.7/万:在66例总唇裂患儿中.有4例伴发全身其它畸形.占6.1%;在53例总腭裂患儿中,有8例伴发全身其它畸形,占15.1%:结论:腭裂伴发其它畸形的发生率要高于唇裂伴发其它畸形;腭裂伴发其它畸形,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非综合征性与综合征性唇腭裂在患儿体重及转归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P4基因rs17563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在116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23名健康对照中,对BMP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SPSS13.0软件分析BMP4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 BMP4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组中CC纯合子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MP4基因rs17563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是人类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分为非综合征性唇裂或伴腭裂和单纯性腭裂,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遗传性疾病,常见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性候选基因有干扰素调节因子6、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转化生长因子、肌节同源盒基因1和视黄酸受体仅等。本文就最常见的候选基因位点与非综合征性唇腭亵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TCN2与中国人群中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108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84名正常对照个体中,对TCN2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0418和rs1801198)进行检测。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UNPHASED软件包分析单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以及两个位点单倍型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 2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分布和单倍型组合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s10418 TT基因型能增加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病风险。结论 TCN2基因rs10418 TT基因型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时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7例年龄为3·0~7·5月龄的单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腭部裂隙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与单纯唇裂修复术相比平均延长13 min , 术中出血平均增加5 ml,术后恢复好,无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9~18月龄二期手术时腭部裂隙比行单纯唇裂修复术平均小0·28 cm,使二期手术时软腭后退充分,腭咽闭合良好。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唇裂不伴腭裂52例(唇裂不伴腭裂组),唇裂伴腭裂38例(唇裂伴腭裂组);选择同期我院口腔科常规口腔检查、口腔健康的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应用问卷调查法评估口腔健康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口腔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在龋失补指数(DMFT)、功能牙数目(TH)、咬合牙对、龋齿牙数、LOA≥6 mm牙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的DMFT、TH、咬合牙对、龋齿牙数、LOA≥6 mm牙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唇裂伴腭裂组OIDP量表各条目得分、OIDP总分显著高于唇裂不伴腭裂组(P<0.05);唇裂不伴腭裂组OIDP量表各条目得分、OID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临床口腔健康指数与OIDP分数的相关关系,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DMFT、MT与根龋牙数、LOA≥6 mm牙数与OIDP分数呈负相关;咬合牙对与OIDP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口腔健康对日常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现阶段唇腭裂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找环境危险因素,为降低本地唇腭裂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设计,运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父亲学历(P=00.008)、复合维生素补充(P=00.039),母亲孕期感染(P=0.015)、情绪问题(P=0.000)及被动吸烟(P=0.009)与唇腭裂发病有相关性,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环境因素对唇腭裂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父亲高学历及母亲补充复合维生素能减少唇腭裂的发生,母亲孕期感染,情绪问题及被动吸烟等能增加唇腭裂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唇腭裂病因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先天性唇腭裂易感基因的研究已成热点,国外许多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回顾近年来在唇腭裂病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易感基因定位、相关信号分子流行病学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来甘肃省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探讨与其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统计分析2005-03—2013-03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唇腭裂手术的9 7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唇裂3 546例、唇裂伴腭裂3 888例、腭裂2 286例;男女比为1.62∶1;单侧与双侧唇腭裂比为4.44∶1;左侧与右侧比为2.07∶1;农村与城市的患儿比为5.04:1;陇南市患者占总人数的40.78%;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5.05%。结论:陇南地区唇腭裂患者占多数;唇裂合并腭裂居多;左侧多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遗传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可能是甘肃省内先天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唇腭裂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成年唇腭裂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78名农村成年唇腭裂患者及50名农村正常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农村成年唇腭裂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诸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唇裂(CL)、腭裂(CP)、唇腭裂(CLP)三亚组患者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唇裂组不同性别之间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抑郁、焦虑诸因子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满意度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结论:农村成年唇腭裂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唇腭裂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要重视社会、心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唇腭裂手术对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唇腭裂手术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15例,唇腭裂术后患者18例;16岁以上恒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15例,唇腭裂术后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矢状方向的线距和角度;分别以相应年龄段的非唇腭裂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表现为上颌长度缩短,而唇腭裂术后患者除上颌长度的缩短外,还存在上颌位置后缩;16岁以上恒牙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主要表现为上颌位置后缩,存在明显Ⅲ类倾向,术后患者上颌位置后缩外,上颌长度也缩短。结论:唇裂手术及早期腭裂手术对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可能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腭隐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患者的手术年龄、就诊原因及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情况。方法 通过查询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经同一医师治疗的279例连续腭隐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年龄、就诊原因及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手术年龄为6个月~35岁2个月,平均手术年龄为5岁5个月,手术年龄中位数为4岁2个月。伴发其他疾病和(或)畸形所占百分比为21.9%(61/279),其中唇裂55.7%(34/61),伴明确综合征24.6%(15/61),其他19.7%(12/61)。以发音不清为主诉患者占69.5%(194/279),以腭部形态异常就诊患者占18.6%(52/279),因其他原因就诊患者占11.9%(33/279)。结论 腭隐裂患者的平均手术年龄明显晚于腭裂患者,伴其他疾病和(或)畸形的患者中,唇裂占半数以上;因发音不清就诊的患者占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 in a population uniquely from Northern Finlan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records of a total of 214 cleft patients treated between 1998–2011 at the Oulu Cleft Lip and Palate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Oulu were assessed on a retrospective basis. Data regarding cleft type, sex and side of cleft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amily history of clefting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Cleft palate (68.7%) was most frequently found, followed by cleft lip and palate (18.7%) and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alveolus (12.6%). Cleft palate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females (63.3%) and cleft lip and palate was more frequently found in males (62.5%). The left side was more frequently affected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Left-sided clefts were observed in 82% of patients compared to right-sided clefts in 18%. A family history of clefting was detected in 20.1% of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lefts in Northern Finland is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incidence in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Cleft palate was the most frequent cleft type and it was more frequent in females. In males, cleft lip and palate was more frequent. The left side was more frequently affected in both genders. One fifth of the patients had a family history of clef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