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江  范惠君  姜燕 《中国微循环》2002,6(4):238-239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应用Lian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粘度计、细胞电泳计时器、变温控温仪 ,测定25℃时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同时用物理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和32例健康者相应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36例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P<0.01) ,血沉加快(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减慢(P<0.05) ;同时活动性肺结核进展期患者的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好转期患者(P<0.01)。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高粘滞综合征 ,且在进展期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肺心病血液高粘滞的成因及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输回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3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血液的凝固性等19项指标综合观测与健康人群对照. 并对肺心病患者用自体血液体外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卡森屈服值. 均较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0.01). 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自身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住院后每周作一次, 最多连作三次, 至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单用常规综合治疗, 每次自血光疗前后及停止自血光疗后第二或第三周均作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 最后一次结果与治疗前作自身对照. 发现,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极明显(P<0.001), 卡森屈服值、血浆粘度下降非常显著(P<0.01).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显著(P<0.05). 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肺心病诊断、病性判断、疗效监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肺心病患者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回输可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凝固性、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提示: 自体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的再回输治疗慢性肺心病血液高粘滞血症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血液稀释疗法与光量子处理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血液稀释疗法与光量子处理结合治疗 30例高粘血症患者一疗程,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后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及血沉下降,全血低切粘度显著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报道了我院于1992-1993年对35例正常新生儿脐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提示正常新生儿早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而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降低.证明新生儿血液里高粘滞状态,这是新生儿疾病如新生儿硬肿症、肺出血、DIC等的病理生理基础,也为这些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丙嗪治疗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3例患者于氯丙嗪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全血表观粘度高切(200s^-1)、中切(30s^-1)、低切(3s^-1 )、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浓度(Fg)、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1min聚集率(PAR1)、5min聚集率(PAR5)和最大聚集率(PAR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沉(ESR)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氯丙嗪治疗1个月后,BPRS评分下降(P<0.01),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Hct、Fg和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下降(P<0.01,P<0.05),血浆粘度、ESR和血小板PAR1无显著性改变(P>0.05),PAR5和PARM显著增高(P<0.01)。结论 氯丙嗪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学高粘滞状态,但能使血小板内源性聚集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驻极体对烫伤大鼠心肌损伤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烫伤组和驻极体治疗组,分别测量对照组、烫伤组和驻极体治疗组大鼠血压、全血粘度和红细胞电泳率的变化。结果:大鼠烫伤后的全血粘度较对照组呈显著性提高,红细胞电泳率和颈动脉血压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负极性驻极体作用烫伤大鼠后,其血液粘度较烫伤组明显下降,而红细胞电泳率和颈动脉血压较烫伤组有明显上升。结论:负极性驻极体不仅对烫伤大鼠的心肌损伤有积极的修复作用,而且能通过修复红细胞的驻极态来改善烫伤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皮病患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 -80自动血液粘度仪 ,测定22例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硬皮病患者 ,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硬皮病患者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这种变化可为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后,全部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的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弹性减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x±S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滞环的面积-能量的消耗,两组相比(x±SD)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的改变是参与了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了DR39例、NDR48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R组血液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明显高于NDR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NDR组.结论 DR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后,全部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的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弹性减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x±S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滞环的面积-能量的消耗,两组相比(x±SD)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的改变是参与了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多种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不同时期内机体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检测 8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能、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DNA、输血传播病毒(TTV)DNA ,并做出相关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乙肝HBVDN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失代偿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代偿期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TTV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乙肝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机体内呈高凝状态 ,失代偿期呈低凝状态。TTV阳性患者体内有微循环障碍 ,TTV对机体有一定的致病作用。血液流变学应作为肝病患者检查的指标。血液流变学与HBVDNA是肝病检查中相对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杨霄  王克学 《医学信息》2007,20(11):990-992
目的观察血液回收技术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2005年8月~2007年10月间,共完成4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随机分为实验组(血液回收组)和对照组(不使用血液回收机组),每组23例。观察两组用血液制品的数量和术后24h的引流量,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h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低切全血粘度和高切全血粘度。结果实验组用浓缩红细胞和血浆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4h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低切全血粘度和高切全血粘度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液回收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能减少输血,对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液粘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AMI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肝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我们测定218例肺心病患者15项血流变指标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肺心病组按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明确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218例 ,年龄40~72岁 ,男126例 ,吸烟者92例 ;女92例 ,吸烟者12例。病程1~2年76例 ,2年以上者142例。2对照组体检正常人100例 ,年龄40~70岁。男性58例 ,女性42例。3仪器血液流变学指标用FASCO -3000血液流变仪检测 ,血沉用魏氏法 ,红细胞压积用日本F820计数仪检测。4检测项目全血粘度 (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血液的宏观、微观流变特性的改变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进行比较,观察疾病发生及治疗过程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均得到改善。结论: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是导致出现微循环障碍及多种合并症的重要原因。血液粘度的增高、红细胞变形性的恶化,都提示我们在体内肯定存在着诱发病灶,促使我们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诱因,改善异常的血液粘度学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95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3例 ,糖尿病90例 (其中合并冠心病40例 ) ,正常老年人50例。以LDYN6A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 (低切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运用SPSS软件行Dunnett检验。结果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组全血粘度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电泳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粘度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治疗对脑血管病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用ILLLI治疗脑血管病高粘血症患者60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脑血管病高粘血症患者经ILLLI治疗后,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元,血沉,红细胞刚性指数都有显著下降结论:ILLLI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药物治疗前、治疗 8周后分别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 PANSS量表评定。对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ANSS评分作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 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红细胞电泳时间低于正常标准。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 ,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前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液流变学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无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