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体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清TNF-α、CRP、IL-6、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TNF-α、CRP、IL-6及IL-10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TNF-α、CRP、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袖状切除术(观察组)和全肺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的比较中,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优于全肺切除术,且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少。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全肺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术式,仅少部分有适应证的肺癌患者选用肺叶袖状切除术。本研究评价肺叶袖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93例,同期施行根治性全肺切除术571例。将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进行比较.并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结果:袖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全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为20.7%,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术后死亡率袖状切除术组为2.1%,全肺切除术组为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3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中N0、N1患者5年生存率袖状切除术组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07,P=0.025),N2患者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袖状切除术组与全肺切除术组之间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全肺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33例肺癌袖状切除术和8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肺癌支气管成形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371。左侧无淋巴结转移(N0)的肺癌患者,袖状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术.而N1和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7,P=0.168);而右肺癌袖状切除术患者,N0和N1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右全肺切除术患者[P=0.025(N0)0.037(N1)],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2)。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右全肺切除术[P=0.041(N0)0.031(N1),0.011(N2]。围手术期肺癌支气管成形术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两组中两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死亡率两者并无差别(P=0.704)。[结论]肺支气管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更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可以选择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右侧病变适合进行癌袖状切除术,而左侧病变无淋巴结转移者应首选癌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子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观察组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CINⅡ患者观察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和0,对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4.0%和4.0%;CINⅢ患者观察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4%和0,对照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0.0%和3.3%,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除多个淋巴结,对照组未切除淋巴结,组间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CIN均有一定疗效,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励新健  李晨蔚 《浙江肿瘤》2008,14(3):204-20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33例肺癌袖状切除术和8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肺癌支气管成形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371。左侧无淋巴结转移(N0)的肺癌患者,袖状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术.而N1和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7,P=0.168);而右肺癌袖状切除术患者,N0和N1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右全肺切除术患者[P=0.025(N0)0.037(N1)],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2)。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右全肺切除术[P=0.041(N0)0.031(N1),0.011(N2]。围手术期肺癌支气管成形术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两组中两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死亡率两者并无差别(P=0.704)。[结论]肺支气管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更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可以选择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右侧病变适合进行癌袖状切除术,而左侧病变无淋巴结转移者应首选癌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两种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王力红  李彬  梁传余  陈建超  王少新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3):1333-1335,1339
目的:比较传统腮腺切除术与改良腮腺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以期寻找更适合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方法.方法:将2001年5月~2004年6月10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术式(A纽)与改良术式(B组),对两者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的面瘫、面部畸形、Frey’s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周及3个月时,A组面瘫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术后1年以后两组面瘫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将耳前切口改为耳屏内切口.并将传统向颌下延长的“S”形切口改为向耳后延长,如此使得整个切口更为隐蔽,术后面部瘢痕不显著,对患者术后面容影响较小。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面部畸形的发生率和程度A组均高于B组(P〈0.01)。Frey’s综合征术后3个月时A组发生率为10%,B组发生率为2%.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在术后3年内的观察.可以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short-course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SCRT)与术前常规放化疗(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CRT)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 Meta 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Ⅱ/Ⅲ期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与术前常规放化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收集到两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Meta 分析结果显示:SCRT 组 T 分期降期率低于 CRT 组(RR =0.64,95%CI:0.53~0.77,P <0.05),SCRT 组病理完全反应率低于 CRT 组(RR =0.06,95%CI:0.02~0.19,P <0.05),两方案保肛率、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及晚期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期直肠癌术前常规放化疗较术前短程放疗提高了 T 分期降期及病理完全反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肿瘤患者的电切术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膀胱肿瘤患者112例,根据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基于传统结扎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电切根治性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少(P<0.05)。两组术毕、术后7 d的外周血CD3+和CD3+CD8+淋巴细胞绝对值都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组术毕、术后7 d的外周血CD3+和CD3+CD8+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P<0.05)。术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膀胱肿瘤患者的电切术具有更好的微创性与安全性,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利于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岩斜区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和随访资料。分析肿瘤全切与非全切术后并发症、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探究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45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4%,次全切除率为20.0%,部分切除率为15.6%。全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高于非全切组,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较低。肿瘤非全切患者术后行伽马刀辅助放疗,45例患者随访期均未见肿瘤复发、进展病例出现。4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KPS评分较术前、术后3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肿瘤大小、肿瘤质地、是否累及海绵窦、是否包绕神经血管及脑干是否水肿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质地、是否累及海绵窦、是否包绕神经血管、脑干是否水肿及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KP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岩斜区脑膜瘤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目前仍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找到肿瘤最大切除率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间的平衡点,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障碍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胶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3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导航组22例,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21例,行传统的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的Karnofsky功能状态 (KPS) 评分。结果导航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3% vs. 476%,(9045±1133)分 vs. (8095±14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胶质瘤能准确定位肿瘤,提高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直肠癌术前短疗程放疗(SCRT)立即手术与长疗程放化疗(LCRT)推迟手术均是当前直肠癌治疗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Meta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直肠癌术前短疗程放疗立即手术与长疗程放化疗推迟手术相关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共10项,其中包括5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LCRT组在R0切除率、T分期降期率及病理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SCRT组;同时也增加了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两方案保肛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晚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均相近(P均>0.05)。结论 直肠癌术前长疗程放化疗推迟手术较术前短疗程放疗立即手术提高了T分期降期、R0切除率及病理完全反应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急性不良反应,而对总体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室在脑脊髓血管类疾病及富血供肿瘤治疗中应用情况及价值体现。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3例病人进行分析,男性病人为101例,女性为92例,平均年龄为49.69岁;对复合手术的死亡率、致残率、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实施数据分析。结果:复合手术闭塞率、死亡率、致残率与传统肿瘤手术比较,数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富血供肿瘤中,彻底切除为89.47%(17/19),死亡率为5.26%(1/19),术后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1.05%(4/19)。复合手术术后感染率为15.54%(30/193),中枢系统感染率为11.40%(22/193),与传统手术比较,数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总天数和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数值与传统手术数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手术住院费用与传统手术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手术能够在脑脊髓血管类疾病及富血供肿瘤的手术过程中顺利开展实施,有效保证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及简化治疗流程,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脑功能定位技术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利用核磁共振DTI技术在导航工作站将肿瘤、神经纤维束及肿瘤周边的结构进行重建,并进行3D打印,术前根据3D打印出来的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术中避开重要结构切除肿瘤,手术入路设计上可以避免损伤脑功能区及肿瘤周边的重要结构,通过多模态定位技术进行脑胶质瘤手术。结果:术前导航定位准备工作13~19 min,平均(15.2±1.4) min;iMRI扫描准备时间4~7 min,平均(5.8±0.8) min。25例患者全切21例,占84%;次全切或部分全切4例,占16%。术后KP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术后1年生存23例,生存率92%。结论:术前多模态磁共振DTI脑功能定位技术用于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可通过影像融合和重建,提供准确的肿瘤与功能区结构的关系,准确显示肿瘤位置,为肿瘤的精准切除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a number of feasibility studies for sentinel node (SN) concepts in gastric cancer have been conducted since 2000,there remains a debate regarding detailed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oncological safety.Two important multicenter phase Ⅱ clinical trials were performed in Japan that used different methods and reached different conclusions;one confirmed acceptable results with a false-negative rate of 7%,and the other showed an unacceptably high false-negative rate of 46.4%.The Sentinel Node Oriented Tailored Approach (SENORITA) trial 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phase Ⅲ trial being performed in Korea.Patient enrollment is now complete and the long-term results are currently awaited.Recently,an image-guided SN mapping technique using infrared ray/fluorescence was introduced.This method might be a promising technology because it allows the clear visualization of SNs.With regard to the primary tumor,the non-exposed endoscopic wall-inversion surgery technique and non-exposure endolapar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with simple suturing technique have been reported.These methods prevent abdominal infection and tumor seeding and can be good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gastric wedge resection.For indications,SN navigation surgery can be extended to patients who underwent non-curative endoscopic resection.Although a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se patients,sentinel concepts may be beneficial to patients as they omit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gastrectomy.SN navigation surgery can lead to actual organ-preserving surgery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患者的术后随访,探究保留左半结肠血管对术后便秘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普外科2015年05月至2017年05月共收治的93例直肠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病人的年龄、性别、BMI、术前CEA、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可切除食管鳞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与单纯手术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查找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对比单纯手术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生存资料、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计1450例患者。结果显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组有更高的2、5年总生存率(RR=1.14,95%CI为1.05~1.23,P=0.00)和2、5年无进展生存率(RR=1.56,95%CI为1.05~2.32,P=0.03);提高了R0切除率(RR=1.10,95%CI为1.05~1.14,P=0.00),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较高(RR=2.45,95%CI为1.37~4.38,P=0.00)。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均相近(RR=1.12,95%CI为0.79~1.59,P=0.51和RR=1.78,95%CI为0.90~3.52,P=0.10)。结论 可切除食管鳞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较单纯手术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一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可切除食管鳞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与单纯手术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查找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对比单纯手术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生存资料、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期间死亡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计1450例患者。结果显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组有更高的2、5年总生存率(RR=1.14,95%CI为1.05~1.23,P=0.00)和2、5年无进展生存率(RR=1.56,95%CI为1.05~2.32,P=0.03);提高了R0切除率(RR=1.10,95%CI为1.05~1.14,P=0.00),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较高(RR=2.45,95%CI为1.37~4.38,P=0.00)。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治疗期间死亡率均相近(RR=1.12,95%CI为0.79~1.59,P=0.51和RR=1.78,95%CI为0.90~3.52,P=0.10)。结论 可切除食管鳞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较单纯手术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一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术(robotic 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与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手术效果的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所有已发表有关RARC和LRC疗效对比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20年05月31日。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有病例数1 244例,RARC组690例,LRC组554例。结果显示:与LRC相比,RARC在手术时间(P=0.55)、术后进食时间(P=0.43)、淋巴结阳性检出率(P=0.28)、手术切缘阳性率(P=0.33)、术后复发率(P=0.53)、总体生存率(P=0.43)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术中出血量(P=0.002)、输血率(P=0.005)、术后住院时间(P=0.004)、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P=0.000 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00 01)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普通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RARC和LRC肿瘤控制结果相似。但由于纳入的研究仅有1项为随机对照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