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镇江市2009年~2010年院外救治交通事故伤害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9年~2010年镇江市急救中心病案中提供的有关交通伤信息按性别、年龄、时间段、受伤部位和急救反应时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相关特征及变化.结果 2009年~2010年镇江市急救中心共救治2 134例交通事故伤.在交通事故中男性比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6:1;以41~60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占41%;一年内,以5~6月、10~11月为高发期;在一天中,道路交通伤院外急救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段分别7:00~10:00、13:00~16:00、19:00~22:00.损伤部位分布:头面部外伤排第一位,其后依次为下肢外伤、腰外伤、上肢外伤、胸腹部外伤,而2处及以上部位损伤266例(12.46%).急救反应时间15 min内占87.09%,16~30 min占10.33%.结论 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镇江市急救中心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近50年不遇的暴风雪灾害,武汉市急救中心自2008年1月12日~2月2日,短短22d,有效出车4126次,其中跑空253次,占6.13%,救治患者3873例,其中安全转运患者3763例,占91.20%,死亡110例,占2.67%。总结此次院外急救实施经验:武汉市急救中心成立暴风雪救治指挥中心,启动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预案,投入有序救治;急救物资储备完善,保障有力;应大力开展群众性院外急救培训,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建议医疗部门与气象、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一条灾害急救高速网络,为抗冰雪医学救治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全面提升院外急救能力和水平。方法分析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1月~9月18349例院外急救病例,对疾病谱的构成、年龄构成、一般急救与危重病构成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院外急救患者排前5位是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普通外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共占院外急救总量的4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院外急救对象的38.1%。根据院外急救对象病情程度统计,一般急救患者占66.0%,危重患者占31.2%,死亡患者占2.8%,前5位致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15.3%)、车祸多发伤(11.1%)、恶性肿瘤(10.1%)、呼吸系统疾病(8.0%)、神经系统(6.0%)。结论宝山市120院外急救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急救中心,常见的疾病包括骨科及普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机场医学紧急情况的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急救中心从2001—01-01~2004—12—31收治的895例医学紧急病例的特点。结果收治的患者中91.4%为旅客。救护车的使用率为55_3%。医护人员m诊率为99.3%。平均每次医护人员在4.4min内到达事发现场。轻度病例占54.1%,中度病例占38.1%,重度病例最少占7.8%。内科病种占66.4%,外科病种占21.8%。在飞机上发病者占45.0%。需要接下飞机的患者占24.9%,而需要送上飞机的仅占0.4%。结论机场医学情况病例中,绝大部分患者为旅客,四成以上患者在飞机上发病。内科病种最多见,轻度病例最多见,中度、轻度病例依次递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出诊的快速性达到了急救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淋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报告淋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双版纳州(2011 ~2015)年共报告淋病980例,年均发病率17.13/10万;发病率由2011年的12.26/10万上升至2015年的23.37/10万,年均增长17.50%;男性患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5.71∶1;高发年龄组为(15 ~35)岁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4.08%;女性病例中(0~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结论 西双版纳州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本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全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8.3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6.14/10万,年均下降3.29%。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13.51/10万,最低〈1/10万。高发地区主要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主要为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16年女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他年份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由2008年的1.77:1下降至2017年的1.03:1。生殖器疱疹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3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7.84/10万~26.89/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58.13%。76.52%,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虽然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发病率仍较高,应根据各地疾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夏燕  周蓉湖 《中国性科学》2013,(9):35-37,49
目的:对舟山地区小儿急诊合并先天性梅毒的资料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控制策略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地区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急诊合并先天性梅毒感染患儿67例资料,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合并先天性梅毒患儿年龄从1个月~12岁,其中以1~3个月、4个月~1岁为主,分别占65.67%、23.88%,2岁~3岁、4岁~5岁、6岁~7岁、〉8岁的构成比例分别为5.98%、1.49%、1.49%、1.49%,1岁以内的感染患儿占绝大多数,与其它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近几年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2011年、2012年感染人数大大高于前7年。阴道分娩惠儿占80.60%,明显高于剖宫产,母亲承认感染病史23例,父亲承认感染病史17例,父母均有感染史的9例,大多数患儿父母对自己梅毒感染病情不知情,以上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惠儿多数年龄在O~1岁之间,以3月内的婴儿最为多见,未经产前检查,父母对感染不知情是小儿先天性梅毒在出生时未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深圳市院外急救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方法 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调度系统数据库中获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突发事件全部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7年~2011年5年期间共发生突发事件3 155起,导致15 573人受伤和477人死亡.②在3 155起突发事件中,其中交通事故1 875起,占突发事件总数的59.43%;受伤8 759人,占56.24%;死亡273人,占57.23%.其三项指标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均居首位.斗殴987起,占突发事件总数的31.28%;受伤3 899人,占25.04%;死亡44人,占9.22%,其突发事件数量和受伤人数均居第2位.其余依次为中毒、火灾、其他、塌方、爆炸.③交通事故作为最主要的事件原因.各类突发事件的数量、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变化趋势不明显.④大型事件是造成伤亡的主要事件类型,共有2 976起,占94.33%;受伤人数为11 529人,占74.03%;死亡363人,占76.10%.⑤在3 155起突发事件中,月变化分布以7月份最高共333起,其次是8、9、10、11月份.日时间段分布主要在二个时间段,第一段发生在18:00~ 02:00,共1 335起,占总数42.32%;第二段发生在10:00~ 18:00,共1 031起,占总数32.68%.结论 交通事故是突发事件中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大型事件是造成伤亡的主要事件类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7~2006年文山州麻风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发现:1997~2006年文山州共新登记麻风患者1288例,每年的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省的20%;经过多年的防治,麻风发现率由1997年的4.59/10万下降至20HD6年的2.49/10万,患病率则一直在1.0/77上下波动;文山州的麻风主要分布在文山、砚山、丘北县,这三个县的病例数约占全州八县病人总数的66%。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多种民族对麻风易感;麻风以农村群众多发,占86%,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发病,占病人总数的12%;麻风病人发病的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以15~30岁年龄段病人最多,占37%,30~45岁次之,占28%,15岁以下的儿童病人数占11%,儿童病人数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有68%的患者有明确传染源,32%的患者传染来源不明;平均延迟期为17.4个月;有31%的病人为自报和互报,22%的病人来自皮肤科门诊,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占33%;多菌型(临床分型)病人占50%;Ⅱ级以上畸残病人占18.79%。说明文山地区的麻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仍需加大防治投入,巩固防治机构,稳定专业队伍,开展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脑卒中患者的流行病学与院外救治规律,为院外更好救治脑卒中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脑卒中患者的院外急救病历资料。结果共救治脑卒中患者797例,占同期院外急救人数的10.42%,其中①男女比例=1.32:1;年龄20~101岁,男性平均(66.67±13.937)岁,女性平均(71.85±13.797)岁(P<0.0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70~79岁是最高发年龄段;既往史以高血压病史多见,占394例(49.4%)。②发病者数在季节上无特征变化(P>0.05);一天中7:00~12:00、16:00~20:00是两个高峰时间段,9:00~10:00最高发时段(共6共61例,占8.3%),而凌晨4:00~5:00的发病率最低(共9例,占1.4%)。③全部病例中危重192例(24%),重症359例(45%),轻症246(31%);送三甲医院患者人数共为552例,占总人数的69.3%,以患方自主择院为主(626例,78%)。④急救反应时间(接警至到达现场时间)平均12.63 min,其中10 min内共318例(39.9%);急救总耗时平均38.11 min。结论①老年人是脑卒中发生的易患人群,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特别是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应注意监测和治疗高血压;②脑卒中的救治过于集中于大医院,应积极构建脑血管病的急救、防治与康复的高度组织化的管理体系;③急救中心应加强院外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卒中院外处理系统,优化急救流程,有效减少延迟因素,提高院外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2008年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厦门市2008年院外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2008—01—01-2008—12—31接诊的31833例院外急救患者疾病种类、发病年龄段及发病时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2008年厦门市地区实施的院外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31833例,男女比例为2.14:1,高发年龄段为21-50岁。急救病种前4位的依次为创伤(41.25%)、心脏病(11.62%)、脑血管病(10.79%)和外因中毒(10.06%)。院外病死率在肿瘤(9.12%)、其他(6.84%)、心脏病(5.16%)及呼吸系统(4.33%)疾病类型较高。总的发病时段分布呈从0~6am至18~24pm逐渐增多的趋势,不同疾病的院外急救有各自的高峰时段。结论厦门市院外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为ICU住院患者预防梅毒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2年ICU住院患者1981例中梅毒螺旋体抗体(TPHA)阳性患者59例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各年检出情况、治疗与预后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情况进行探讨。结果:2008年至2012年ICU住院患者中梅毒感染59例,其中早期潜伏期梅毒21例,占35.59%;一期梅毒14例,占23.73%;二期梅毒22例,占37.29%;三期梅毒2例,占3.39%;各年度构成比例分别为3.39%、10.17%、18.64%、32.20%、37.29%,梅毒感染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感染患者占54.55%、男性感染患者占45.45%;女性构成比例较男性患者高(P〈0.05)。感染发生率以年龄段排列顺位分别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通过有效的防护隔离也针对性护理,未出现交叉感染及医务人员感染病例。结论:ICU住院患者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构成比例逐年上升,有必要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对于合并梅毒感染者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积极给予驱梅治疗,并做好患者隐私保护与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医护人员自身防护,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22.92/10万下降至2014年7.25/10万,年均下降7.89%。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高发地区主要为长江三角洲(浙江、上海、江苏)、珠江三角洲(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西北地区(新疆、宁夏、内蒙古)。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由2000年1.96 ∶ 1扩大至2014年4.52 ∶ 1。高发年龄段为20 ~ 44岁,男女两性发病率最高年龄组均为25 ~ 29岁;除15 ~ 19岁年龄组男性年均增长4.18%外,其余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以农民最多(占26.00%),各职业的淋病报告病例数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淋病仍然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根据淋病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两家儿童医院信息系统调查分析儿童银屑病临床特征。方法:利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的儿童银屑病门诊患者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5 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儿童、青少年甲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的种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年龄18岁)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种类。结果:220例患者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3个月~17岁,儿童、青少年甲真菌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远端侧缘甲下型(50.45%)和白色浅表型(42.27%)。趾甲较指甲感染常见,共分离出病原菌228株(混合感染8例),其中皮肤癣菌199株(87.28%)、念珠菌属27株(11.84%)、曲霉菌属2株(0.88%)。在199株皮肤癣菌属中红色毛癣菌192株(96.48%),趾甲真菌病多为红色毛癣菌,指甲多为念珠菌属。结论:儿童、青少年甲真菌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念珠菌属。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女阴硬化性苔藓(VL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在北京医院皮肤科就诊的VL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既往诊治情况、临床合并症、症状、皮损特点等。结果 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共收集129例VLS患者。总体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峰值为25 ~ 30岁,绝经后发病仅占14.0%(18例)。9.3%(1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甲状腺疾病为主。瘙痒为主要症状(122例,94.6%),60%(51例)的VLS患者性生活受影响。最常受累部位为小阴唇(92例,71.3%),极少见单侧大阴唇受累。最常见的皮损改变依次为色素减退(119例,92.2%)、苔藓化(71例,55.0%)和萎缩(52例,40.3%)。有萎缩表现的患者较无萎缩表现的患者病程更长(Z = 3.124,P = 0.002),曾外用过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萎缩的比例低于未外用者(χ2 = 5.074,P = 0.024)。结论 VLS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而非绝经后女性,以瘙痒和色素减退为基本临床特点,常累及双侧小阴唇,多数影响性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云港市老年患者院外疾病谱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连云港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院外急救的全部老年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0年,60岁以上老年病例占全年出救量的10.97%,到2009年已上升到16.49%。前3年递增速度较缓和,从2003年开始大幅度增加,这与连云港市老龄化程度相应。10年间院外急救的60岁以上老人前5位病种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共占老年病例的65.06%(9762/15019)。结论10年间接受院外急救的老年病例数增长较快。老年疾病的院外救护是未来院外急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近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我国105个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37.18/10万增长到2019年55.32/10万,年均增长10.44%。不同地区监测点报告发病率介于0 ~ 1 309.38/10万,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男女两性报告发病率均增长,各年男性发病率均低于女性,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由2015年0.43(22.57/10万比52.74/10万)降低至2019年0.32(27.35/10万比84.55/10万)。1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出现增长,以20 ~ 24岁增幅最大(25.81%),其次为15 ~ 19岁(22.55%);高发年龄段为20 ~ 34岁性活跃人群,2019年报告发病率达184.70/10万。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待业人群最多(32.86% ~ 38.50%),其次为商业服务(25.29% ~ 27.84%)。报告病例来源以综合医院最多(68.30% ~ 74.59%),其次为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2015—2019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受累人群广泛,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轻人群呈快速增长,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硬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80例硬斑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性别间发病年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亚型间临床特征差异。 结果:180例患者中,女性12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