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脱水状态对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影响,为临床早期判断脑卒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患者血尿素氮/肌酐(BUN/Cr)比值将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1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90例,女51例,以(2~3)岁发病为主,占42.55%;3岁以下(包括6月-3岁患儿)占76.69%,未有危重患者。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发病以3岁以下为主。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山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中山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山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230例中山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98例患者就医延迟,占总人数的86.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与既往卒中史、启动院前急救、居住地点、居住情况、发病时间、转运方式、交通情况、发病时离医院的距离、相关知识宣教、年龄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55)、无既往卒中史(OR=4.689)、未启动院前急救(OR=8.845)、居住地点为农村(OR=6.342)、私人交通工具转运方式(OR=5.175)、交通情况拥堵(OR=3.262)、发病时离医院的距离≥5 km(OR=3.924)、未接受过相关知识宣教(OR=4.500)均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西昌市人民医院未实施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纳入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西昌市人民医院实施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纳入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就诊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用药时间以及DNT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美国国殳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分型与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患者入院后空腹外周血中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2月,观察再发脑卒中的情况,并分析CYP2C19*2,CYP2C19*3基因分型与再发脑卒中关系。结果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2±1.5)个月,共7例患者失访,共20例(13.2%)患者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 GG型及CYP2C19*3 GG型均低于无复发患者(P<0.05),CYP2C19*2 GA型,CYP2C19*2 AA型CYP2C19*3 GA型,CYP2C19*3AA型均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YP2C19*2 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6.759,P=0.034)。CYP2C19*3GG型无复发时间长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8.660,P=0.013)。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2及CYP2C19*3基因型是再发脑卒中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及CYP2C19*3突变型再发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嵌甲是一种常见病,在青少年及学生中发病高。以往的拔甲等治疗方法创伤大,患者痛苦并且复发率高。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采用头皮针套管辅助下甲成形术治疗了100例顽固性嵌甲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为接受过激光拔甲等治疗而复发的顽固嵌甲患者,男70例,女3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9例发病在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50~75岁,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N(rt-PA)8mg,随后60rain内持续静脉泵入rt-PA42mg。溶栓后12h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连续应用7d。溶栓前中后给予相应的护理监测和措施。非溶栓组(B组)39例,不用溶栓剂及依诺肝素(使用川芎嗪160mg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d,其余治疗同溶栓组)。结果 rt-PA溶栓治疗后39例溶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患肢肌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显效率达79.4%,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溶栓治疗,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效果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重要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所需时间、住院时间都要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治愈率的比较上,实验组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例1 男,65岁。2018年12月因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就诊。患者曾在2011年于外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术后于2012 ~ 2016年采用树突细胞瘤苗治疗。胸部CT检查:右肺上叶及双肺下叶多发肿物,肝脏多发肿物。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双肺、肝脏多发转移……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11年1月开始应用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6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均符合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7~75岁,平均(41.30±2.2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05±1.23)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以阿替普酶为主的溶栓治疗,根据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结果将其分为进展期组、非进展期组,根据患者出院结局情况將其分为出院结局良好组、出院结局不良组,对各组患者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D-D、FIB水平与患者溶栓疗效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进展期患者在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值均高于非进展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出院结局不良患者在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值均高于出院结局良好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D-D、FIB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Rankin量表评分(mRS)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有关联性,当各项指标水平升高时提示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差,并对患者出院结局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可为患者的疗效评估、出院结局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xnin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沭阳县中心医院2018年11月30日-2019年5月30日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观察两组患者及不同OCSP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无綵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BI评分较对照纽升高,总有效率较汾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OCSP分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erction,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ACI)、腔隙性前循环梗死(Lacunar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erction,LACI)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OCI)患者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ACI、PACI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CI、POCI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个中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和疗效,更适合TACI和PA-CI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PA)重组缺失变体瑞替普酶与国产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77例AMI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随机分为瑞替普酶治疗组(35例)和UK治疗组(42例),观察两组的溶栓冠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期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溶栓剂开始注入距发病时间(治疗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替普酶组30min、60min、120min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4·29%、62·86%、85·71%,UK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14·29%、30·95%、57·75%,r-PA组30min、60min、120min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高于UK组,在每个时间段两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瑞替普酶组30min、60min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UK组60min、120min的再通率,r-PA组冠脉再通较UK组至少提前30min。两组患者在出血、心律失常、过敏反应及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0d的病死率r-PA组为8·9%,UK组为9·5%,r-PA组略低于UK组,但两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AMI的较理想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4.
The penetration and perme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2 (PAI-2) in two formulations, one containing a penetration enhancer, into the psoriatic and uninvolved skin of eight patients with plaque-type psoriasis were investigated. Penetration and permeation of PAI-2 were measured by gamma counting and imaging following radiolabelling of a fraction of the applied PAI-2 with 123I. The feasibility of topical delivery of drug to psoriatic plaques was confirmed by the finding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psoriatic plaques to radiolabelled PAI-2 (P=0.007) and free 123I (P=0.001) was approximately tenfold higher than the permeability of uninvolved skin. The addition of a penetration enhancer improved the permeation of PAI-2 into psoriatic plaques from an average of 35% to 46% (P=0.005). Occlusion decreased the permeation amount of PAI-2 from 46% to 15% due to losses on the occlusive dressing (P=0.001).Abbreviations PA Plasminogen activator - PAI-2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2 - tPA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uPA 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月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n=62例)和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40),另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IMT和血液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均抽血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胆红素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LDL,并对比分析。结果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OD低于对照组,MDA高于对照组,而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OD低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MDA高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DBIL、IBIL低于对照组,LDL高于对照组,而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TBIL、DBIL、IBIL低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LDL高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与SOD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与血清胆红素指标呈正相关,与LDL呈负相关,而MDA与血清胆红素指标呈负相关,与LDL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状态能一定程度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血清胆红素和LDL可能参与诱导了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尼莫地平加依达拉奉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尼莫地平加依达拉奉治疗方案的药物组进行治疗,并于入院后第7、14、21d分别进行血肿体积、水肿容积测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比较。结果入院后第14、21d药物组血肿体积、水肿容积、TNF—α和NSE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入院后第21d药物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2组TNF-α和NSE在血浆中含量逐渐下降,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尼莫地平加依达拉奉治疗方案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效、安全的方法;血浆中TNF-α和NSE浓度测定可能作为脑出血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PLR、Cav1、CXCL12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END的相关性及END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A组(END组)和B组(非END组)。对两组患者PLR、Cav1、CXCL1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组患者PLR,Cav1和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B组,GC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表明,Cav1≥8.2 ng/mL,PLR≥123.12,NIHSS评分,GCS评分为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Cav1≥8.2ng/mL,PLR≥123.12,NIHSS评分,GCS评分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