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掌握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年~2005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意外死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年~2005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为361.41/10万,意外死亡由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五位死因上升到第四位,并且是1岁~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6种意外死亡中,意外窒息多见于婴儿组;意外中毒、交通意外多见于1岁~4岁组,5岁以下儿童组意外死因中意外窒息为第一位死因,意外中毒为第二位死因,交通意外为第三位死因。结论意外死亡作为儿童期可避免的死亡指标,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综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儿童因意外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徐汇区不同年龄阶段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徐汇区不同年龄阶段死因,了解各种疾病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上海资料作为标准人口,计算疾病分类死因的标化死亡率。结果 5岁以下婴幼儿第一位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5 ̄34岁人群第一位5死因为外伤和中毒;35 ̄49岁男性第一位死因为肝癌。女性第一位死因为乳腺癌;50岁以上男女第一位死因均为脑血管病。结论 尽管城市社区居民的平均寿命已很高,但仍有可能延长居民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年-2005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意外死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年-2005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为361.41/10万,意外死亡由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五位死因上升到第四位,并且是1岁~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6种意外死亡中,意外窒息多见于婴儿组;意外中毒、交通意外多见于1岁~4岁组,5岁以下儿童组意外死因中意外窒息为第一位死因,意外中毒为第二位死因,交通意外为第三位死因。结论意外死亡作为儿童期可避免的死亡指标,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综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儿童因意外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1990年至2009年太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太谷县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为制定儿童保健服务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990年至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肺炎、先天性心脏病。近20年来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出生窒息从第一位降到第四位,先天异常从第三位进至第一位。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死亡率均显著降低。结论:加强婚前、孕前及孕期保健,开展孕期筛查,产前诊断,提倡住院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是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家喜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39-140
目的了解拔牙的原因、性别、年龄及牙位。方法对2756例拔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56例拔牙的主要原因是龋齿和牙周病;女性1402例,男性1354例;拔牙年龄的高峰期为30~5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是第一磨牙。结论拔牙原因:龋齿居首位,牙周病为第2位。拔牙性别:女性多于男性。拔牙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1岁,高峰期为30~5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牙位是第一磨牙,最少的牙位为尖牙;恒牙多于乳牙;上颌牙多于下颌牙。  相似文献   

6.
<正>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收集了自1986年7月至1987年9月我院收治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符合第一产程延长者138例,同期分娩总数918例,发病率15%,与同期(随机抽取)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无第一产程延长者200例对照,延长组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25±1岁,对照组最大36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5±1岁。2 产程异常标准临产至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第一产程时间≥15h 为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时间≥2h 为第二产程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患者牙周病拔牙的年龄、性别、牙位和患者的文化程度。方法对2008年7月-2012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3026颗牙周病患牙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拔牙的性别、年龄、牙位和患者的文化程度分析。结果男性1659颗,女性1367颗;拔牙年龄8-85岁,高峰期为41-6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是第一磨牙,最少的牙位为尖牙,上颌牙与下颌牙无明显差别;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占大多数。结论牙周病是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高峰期为41-60岁,拔牙牙位最多的是第一磨牙,最少的牙位为尖牙;牙周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已挽救了许多认为不能保留治疗而需要拔除的牙齿,牙周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应切实放在基层,同时应加强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统计本院1984年1月~1989年12月死亡人数1634例,对其中因创伤致死185例进行分析。认为创伤死亡是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后第四位死因,占各种死亡总数的11.3%。近几年有逐年上升趋势。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在45岁以下年龄组中创伤为第一位死因。颅脑损伤是最主要死因,其次为烧伤、多发伤、胸外伤及内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江苏省0~14岁儿童因车祸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技术,对江苏省4个市、9个县,共13个监测点47.41万0~14岁儿童1994~1995年车祸死亡进行监测.结果江苏省0~14岁儿童车祸损伤死亡率为11.0/10万,在儿童意外死亡中排第三位,但在城市是第一位意外死因,占意外死亡的29.9%.农村儿童车祸死亡率是城市的2倍.车祸死亡男童明显高于女童,男女之比为31,男童死亡主要集中在1~9岁.车祸发生原因第一位是行走,其次是横穿马路和骑车.结论车祸发生除与交通状况有关外,还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儿童性别、年龄与车祸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青海省儿童意外伤害对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的影响及特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青海省2004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对可疑病例进行专门入户调查核实。结果: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构成比为10.99%,其中(0~1)岁占6.93%,(1~4)岁占4.05%;(0~1)岁儿童第一位意外死亡原因为窒息死亡,(1~4)岁儿童第一位死亡原因为交通意外和其他意外。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最关键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儿童交通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符儒明 《海南医学》1991,2(1):27-28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占第一位。本义对我院1987年~1990年共4800例胃镜检查中经病理、手术证实为胃癌者70例进行分析。一般资料70例中,男50例,女20例。男:女为2.5:1。年龄最小21岁,最大81岁。其中21岁~40岁4例,41岁~81岁为6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平安县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年~2005年的妇幼保健报表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安县2001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前五位死因第一位:其它;第二位:肺炎;第三位:早产;第四位:窒息;第五位:颅内出血。结论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保健和县、乡医院妇产科、儿科技术力量,不断提高儿童肺炎、窒息、早产等疾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意外急症的比例相对增高。据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协作组,对1991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传染病的死亡率下降至第6位,仅占6.3%,而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上升至第3位,占13.4%,且是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为引起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我院1989~1993年诊治的81例儿科意外急症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安徽省潜山县1974~1976年、1986~1988年两次居民死因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县居民标化死亡率由1107.98/10万下降到651.97/10万(T=37.23 P<0.01)。平均期望寿命男性由54.20岁升至64.37岁,增加了10.17岁;女性由55.87岁升至68.41岁,增加了12.54岁。两次调查死因顺位比较,一些老年性慢性病位次普遍提前,呼吸系病由第六位上升达首位,肿瘤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而传染病则由第一位降至第五位。本资料阐明了12年间居民健康水平的变化,并为今后防病治病制订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点胃癌死亡特征,为制定胃癌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的胃癌死因数据进行核对,按照ICD标准进行死因编码,然后由甘肃省CDC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胃癌死亡均处于肿瘤死亡的第一位。2007年胃癌的死亡率为36.73/10万,占所有肿瘤死亡的35.91%,胃癌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5 420人年,潜在减寿年数顺位处第一位,胃癌死亡的减寿率为3.38‰,胃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4.08岁,去胃癌死因预期寿命为72.83岁,延长寿命0.75岁。胃癌死亡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胃癌死亡率和减寿率均处甘肃省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并且男性死亡大于女性死亡,中老年男性是胃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促进均衡的人口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死因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弃女婴归类为意外死亡。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年间变化趋势: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10年间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新生儿期死亡占婴儿死亡总数的50%~70%之间,婴儿期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80%~86%之间,10年间这种结构无明显变化。10年间占第一位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为出生窒息,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肺炎。10年间各年龄段前5位死因由感染、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和意外引起,变动较少。结论死亡率下降缓慢及导致儿童死亡原因持续存在;出生窒息一直是新生儿期第一位死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为肺炎;死亡比重渐向小龄化;扭转新生儿死亡是减少儿童死亡的关键,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出生窒息是瓶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院七年中共收治的4277例老年惠者的主要疾病及主要死亡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住院病人所惠疾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下称慢支)占第一位,恶性肿瘤占第二位,肺源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占第三位。主要死亡原因中,脑溢血占第一位,肺心病占第二位,恶性肿瘤占第三位。  相似文献   

18.
吴明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近10年来北京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也是近年来出生缺陷的第一位。国内外对新生儿期的先心病均已开展手术治疗,我们今天举3个新生儿病例:1例是出生后有心脏杂音,1例出生时没有心脏杂音,1例有青紫,来复习一下常见先心病诊治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在老年期疾病中居第二位,病死率居第三位,而在美国则高居第一位,是老年期致残、致死的重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老年人急症之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今后我们将面临的护理课题。本文就我科2007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15例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滞产是指总产程超过24小时。由于产程延长,可直接影响母婴的健康,现将我院一年间38例滞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一、临床资料:我院从1978年2月~1988年2月一年间出生621例头位产中,产程超过24小时38例其中产程超过40小时14例,产程最长达103小时。第一产程延长34例,占发生人数的89%第一产程延长最长达101小时。38例滞产临床分析:①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38岁,以24~26岁居多,占60.5%。②胎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g 5例,以3500~3950g 者居多,占78.9%。③胎方位:异常胎位,其中枕后位5例、枕横位8例、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