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临床多见的一种快速型心律失常,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有不少患者难以控制发作,常因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自1992年10月~1993年5月对4例AVNRT患者进行射频电消蚀术(RFC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广泛应用,其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技术日臻成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一部分患者采用了术前确定最佳诱发条件,以心动过速下最早P电位靶点,然后终止心动过速,在窦性心律下消融,若试放电过程中出现与IVT同形或近似的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有效靶点,以术后进行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为消融终点,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49例行RF-CA患者资料,其中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室特发性室速、房速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48例,成功率为98.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7例,成功率为97.8%;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共11例,全部成功;房速3例,2例成功,1例行房室结改良术。结论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邓靖  吕桂芬  王红 《广西医学》2003,25(10):1922-1924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应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技术治疗120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RFCA治疗心律失常12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特发性房性早搏(房早)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8例及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室早)29例。结果:成功115例,总成功率95.8%。随访1~30个月,8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不仅是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主要方法,而且是根治某些特发性房早及顽固性室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her ablation,RFCA)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基础上,继外科手术、直流电和化学消融后发展起来的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规首选方法。本院自1996年开展此项技术,应用RFCA治疗反复发作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1020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在心血管门诊中,因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或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等引起的心慌、胸闷、乏力占快速心律失常就诊患者的大多数。胺碘酮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笔者对83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7年Huang等,用射频电流消融房室结以来,射频消融(RFCA)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在成人心律失常治疗学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91年Van Hare首次报道儿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RFCA后,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儿童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但大多数为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者较少见。2004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有6例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病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而快速、有效、安全地终止其发作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对维拉帕米与胺碘酮对PSVT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罗秀锋  郑萍  李静  梁月香  邹莲英 《广西医学》2009,31(8):1130-1131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并发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49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5.73%(471/492)。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99例,成功率为95.32%(285/299);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93例,成功率为96.37%(186/193);并发症发生率为2.24%(11/492)。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2002年5月对3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男16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62.3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预激综合征2例。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霞  王青  吴明 《海南医学》2000,11(3):53-54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RFCA应用于临床,是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划时代的进展,已成为多数症状性快速心律失常首选的根治方法.我科自1996年12月以来,采用RFCA治疗56例心律失常,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测量6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前、术后的QTd、QTcd、JTd、JTcd。结果: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RFC术前、术后QTd、QTcd、JTd、JTcd略有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侧消融组和室侧消融组 术前、术后QTd、QTcd、JTd、JT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FCA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整体心室肌复极离散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心动过速的起搏治疗已经获得成功。它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片面的表现尤其引人瞩目,而用起搏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则一直较为困难。但随着人们对室性心律失常机理(mechanism)的认识,加之起搏器功能的日益完善.最终使心腔内起搏与心腔内电击技术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i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lors,ICD)得以问世。  相似文献   

16.
快速心律失常通常被称为“心动过速”,它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按发病持续的时间分类,又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心动过速,其中,阵发性心动过速居多。它的特征是: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突发突止,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一项重大进展 ,已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我科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5 3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3例中男 2 5例 ,女 2 8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8.2± 12 .5 )岁。病史 1个月至 2 0年。 1例合并冠心病 ,其余未发现合并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消融治疗前行电生理检查证实 :房室旁道 (AP)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2 6例 ,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 2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硫酸镁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5例,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中6例作终止治疗,4例显效,4例作预防性治疗,3例好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于治疗后1小时至2日内纠正;快速房颤4例在治疗后半小时内心室率得到缓解;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8例在治疗后10小时至2日内纠正。表明硫酸镁为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9.
快速型心律失常系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由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医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体表无创性起搏(ENP)治疗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和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心动过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9例病人进行了ENP治疗,SVT起搏心率设定在180/分,起搏电流根据病人情况调在40-100mA,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心率在60-80次/分,起搏电流至40-80mA。结果:12例室上速病人10例经ENP成功终止发作,2例起搏无效;2例心脏骤停(室颤和室性自主心律各1例)1例起搏成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起搏成功3例,SSS2例。结论:ENP在治疗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终止SVT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