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贫血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必须进行病因治疗。国内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为:成年男性低于12g%,成年女性低于11g%,孕妇低于10g%。药膳及家庭护理有助于缓解病情。 1、贫血的原因及分类 分类的方法较多,如按形态学分类:可分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常按病因不同分: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中医则统称为“血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52例妊娠舍并贫血的干预和护理,探讨孕产妇贫血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对孕产妇产时,产后及胎儿的影响,加大对孕产妇贫血的关注及干预,以有效降低孕产妇贫血及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我科参加孕产妇系统管理的352例孕产妇合并贫血的孕妇给予干预措施,即在孕3个月后查血常规,判断贫血程度,给予饮食指导;孕中后期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药物干预;产程中密切观察病情,给予相应护理。结论:通过对妊娠合并贫血的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产期保健及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注意孕期营养,补充铁剂等的干预,度对妊娠期妇女各个阶段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护理,使绝大多数贫血孕妇安全度过了整个孕产期,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3年孕、产妇贫血率,城乡、孕期及贫血程度构成比。方法:根据孕、产妇保健手册中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含量最低的一次分孕周、贫血程度,根据调查的医院分大城市、县城、乡进行分类汇总。结果:2003年河南省孕产妇贫血率10.35%,大城市9.36%,县城11.40%,乡24.43%。孕早期贫血率1.56%,孕中、晚期贫血率7.19%,产后贫血率1.6%。结论:孕产妇贫血的关键治疗时期为孕中、晚期,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贫血的健康教育,重视孕早期保健,及时发现双胎等高危妊娠,防止孕中、晚期重度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的贫血往往被称为肾性贫血。在尿毒症患者不同程度的贫血中,大多都是中、重度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外周血片可见切迹红细胞、盔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尿毒症病人贫血如果未得到及时纠正,将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乏力、活动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心脏结构异常、纳差、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性命。  相似文献   

5.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确认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比治疗贫血更为重要。因为病因治疗对于纠正贫血及彻底治愈,防止复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铁蛋白筛查对早期识别孕妇贫血的应用价值,了解孕妇铁蛋白缺乏与贫血患病情况及相互关系,为预防孕妇贫血、降低孕妇贫血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047例孕妇,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水平,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铁蛋白水平,并问卷调查孕妇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孕妇营养与饮食状况。结果孕妇贫血患病率10.32%,铁蛋白缺乏率23.78%,血红蛋白与铁蛋白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铁蛋白是早期反映铁耗竭的指标,血清铁蛋白筛查对早期识别、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启 《新中医》2005,37(8):87-8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组因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及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性疾病。临床以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及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从脾和肾、虚与瘀着手辨证治疗CA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龙眼参注射液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复方龙眼参注射液对失血性贫血、化学损伤性贫血和辐射性贫血的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复方龙眼参注射液使失血性贫血、化学损伤性贫血、辐射性贫血的小鼠Hb、WBC及RBC显著增加。结论:复方龙眼参注射液有明显的抗贫血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对造血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不同民族(包括: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饮食情况和患儿家庭习惯以及对患儿饮食营养价值观的认知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干预及治疗措施。方法1)统计已经出院的所有缺铁性贫血患儿族别、年龄、性别。2)打电话联系已经出院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家长,了解患儿饮食情况、年龄、族别、性别。3)调查在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族别、性别、年龄以及和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家庭营养价值观及对贫血的认知程度。结果调查2011年3月-2013年3月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所有住院治疗的贫血患儿,其中哈萨克族贫血患儿占48.33%,汉族11.67%,回族23.33%,维吾尔族16.67%,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男女性别差异中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饥饿、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越来越少,但因民族习俗、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受教育程度、婴幼儿喂养方式等的营养价值观使得新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发生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大对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喂养、科学育儿,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并定期门诊随访,提早诊治,以免影响婴幼儿身体及智力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直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现将本县441例母乳喂养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分布宽度(RDw)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KS0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50例健康体检者及100例小细胞低色紊l生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测定,并进行红细胞的MCV及RDW的对比监测及分析。结果(1)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中48例MCV明显降低,RDW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2)18例无转铁蛋白血症例中MCV及RDW均高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3)6例慢性感染性贫血MCV均在正常范围,RDW均略高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4)14例B地中海贫血例中13例,铁粒幼细胞贫血中12例MCV及RDW均在正常范同内,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上述几型小细胞低色紊l生贫血中的红细胞的MCV及RDW的改变各具特征,这充分表明MCV及RDW对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血常规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很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运脾法治疗难治性缺铁性贫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述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缺铁性贫血(IDA)经正规补铁及病因治疗4周以上,贫血仍不能改善或改善甚微的患者。我们在临床中,采用运脾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0~7岁儿童贫血现状,探讨儿童贫血防治的有效措施,我们于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对吕四港镇0—7岁儿童开展了贫血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脾肾施护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物理、化学等多种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分为急、慢性两种类型,属中医“虚劳”、“虚损”及“血证”病范畴。慢性障碍性贫血,病程缠绵,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治疗和护理难度大,笔者从脾肾角度浅谈CAA的日常护理。  相似文献   

15.
维肝力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及血清FL分泌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锋  祝彼得  张莉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87-1590
目的:研究维肝力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骨髓及血清Flt 3配体(FL)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维肝力在骨髓造血调控方面的作用。方法:制作骨髓抑制贫血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骨髓抑制贫血模型组、维肝力组(高、中、低剂量100,50,25 g·L-1);观察维肝力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BMC)数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了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骨髓及血清Flt3配体(Flt3 ligand, FL)的水平。结果:高剂量维肝力对粒细胞系、红细胞系、血红蛋白(Hb)及BMC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中、低剂量维肝力对血小板促进作用更明显;维肝力组骨髓及血清FL水平均低于贫血组,其中高、中剂量组FL水平下降最为显著。结论:维肝力对放、化疗所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症。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临床上对非重型再障的治疗效果尚可,但对重型再障的治疗较为棘手,其重型再障之贫血、出血两大症状在现有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健脾补肾中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徐大基李奋林启展主题词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药疗法血液透析贫血/中药疗法补肾药健脾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并发严重的贫血及营养不良,其细菌、结核等感染率高于...  相似文献   

18.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很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发展中国家中患病率较高,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近10年来,对机体铁代谢调节及铁状况评价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诊断缺铁性贫血有许多标准,如: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等,但这些标准受急性时相反应影响,在诊断缺铁性贫血时不够理想,而骨髓铁染色因为是创伤性取样,更给患者增加痛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新指标。血清或血浆中的sTfR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脱落下来的游离片段,主要作用是介导幼红细胞的铁摄取。  相似文献   

19.
芪归生血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1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血是常见的多发病,而缺铁性贫血则占贫血性疾病的绝大多数,约占成年男子的10%,成年女子的20%.孕妇的40%,小儿(婴幼儿)高达50%。因此,贫血性疾病的治疗成为热点。中药制剂芪归生血胶囊是由田田金龙药业有限公司最新研制成的补气生血、健脾和胃等功效的新药。经我院及湖北省中医院对118例患者的临床验证.其总有效率为93.22%,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贫血性心脏病引起心衰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严重的慢性贫血引起心脏增大和/或心力衰竭,称贫血性心脏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为:①慢性严重贫血使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引起心肌脂肪变性,心脏储备功能减退;②严重贫血使血液载氧能力明显下降,机体各系统供氧不足,因而必须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输出量的增加、心率的增快、每搏输出量的增加。贫血性心脏病时由于周围血管代偿性扩张、阻力降低故长期呈高排血量型血循环,引起全心扩大和肥厚,若持续下去必然会发生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