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尾加压素(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治疗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动脉血气分析(PaO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最大用力肺活量(FEV1/rye)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浆UⅡ、Paq、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浆UⅡ含量和PaO2呈负相关(P〈0.01)。结论尾加压素Ⅱ可能对COPD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可做为临床观察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COPD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并与COPD患者FEV1占预计值%和COPD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28.30±14.30pg/ml vs 6.8±3.12pg/ml,P〈0.01)。COPD组FEV1占预计值%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呈负相关(r=-0.52,P〈0.01)。COPD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正相关(r=0.61,P〈0.01)。结论COPD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与COP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胎盘生长因子在COPD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通气功能损伤与血小板膜蛋白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COPD患者90例,合并肺心病者46例为A组,未合并肺心病者44例为B组,正常健康人40例为C组.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GMP-140的表达水平、用肺功能仪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 A组GPⅡb/Ⅲ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B组(P<0.01)及C组(P<0.001),与FEV1%呈负相关.A组GMP-14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均P<0.001),与FEV1%呈负相关.A组FEV1%明显高于B组及C组(均P<0.001).结论 COPD患者血小板膜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且血小板显著活化,其活化程度与肺通气功能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6、白介素1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90例COPD患者和114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以肺功能检测患者COPD严重程度并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浆中IL-6和IL-17浓度。结果 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高于轻中度COPD组(P〈0.05)。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均显著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组血浆中IL-6、IL-17浓度增高,且与COPD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气体滞留指数(A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应用耶格肺功能仪分别对150例COPD患者(COPD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AT、用功能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OPD组A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OPD组患者AT随病情加重而增高,肺活量降低时,FEV1<70%组AT值明显高于FEV1>70%组。研究结果提示,AT是诊断COPD和评价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5例(COPD组)、查体健康者20例(对照组),根据COPD组肺功能及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及TIMP-1;行肺功能通气检查,记录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分析COPD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血清MMP-9、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P〈0.01或〈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3、-0.776,P均〈0.01)。结论血清MMP-9、TIMP-1水平与COPD病情程度相关,病情越重,MMP-9、TIMP-1越高,且与FEV1%呈负相关;提示血清MMP-9、TIMP-1变化可作为判定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PD患者不同病期血浆白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收集45例AECOPD患者、45例COPD缓解期患者及4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的各项指标:血浆IL-17及TNF-α的水平、肺功能。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TNF-α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急性加重期又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血浆IL-17、TNF-α的含量与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结论 IL-17、TNF-α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两者均与患者肺功能的恶化明显相关;检测IL-17、TNF-α可评估COPD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雪岩 《山东医药》2011,51(43):69-7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运动耐力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肺功能测定和症状自限最大运动负荷递增试验,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最大通气量(MVV)、静息状态下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最大摄氧量(VO2 max);对COPD静息肺功能指标与VO2 max的关系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FVC、FEV1.0、FEV1.O%、FEV1.0/FVC、MVV、DLCO和VO2 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COPD组FVC、FEV1.0、FEV1.0%、FEV1.0/FVC、MVV和DLCO与VO2 max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静息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均有所减退,且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此两项指标可综合评价COPD病情进展、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肺功能之间关系,探讨吸烟COPD患者高Hcy血症的意义。方法选择20例男性非吸烟者、19例男性吸烟对照者、40例男性COPD患者,测定各组血浆Hcy,并前瞻性观察血浆Hcy浓度和肺功能下降的关系。结果COPD组血浆Hcy水平与FEV1%呈正相关(r-=0.729,P=0.000),但随着COPD加重,动脉氧分压和血浆Hcy水平也下降,血浆Hcy水平与年FEV1下降值呈正相关(r6=0.510,P=0.001)。结论吸烟可导致COPD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而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加重期(56例)及稳定期(52例)血清MMP-9水平,并与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对MMP-9表达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与FEV1%呈负相关(r=-0.712,P〈0.05),与(RV/TLC)%呈正相关(r=0.691,P〈0.05)。结论 MMP-9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清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母(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例健康者(对照组)、40例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MMP-9和T1MP-1水平,并分析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稳定期COPD组MMP-9高于对照组,但两组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MMP-9/TIMP-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ECOPD组的血清MMP-9、TIMP-1、MMP-9/TIMP-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5);与稳定期比较,AECOPD组MMP-9、TIMP-1、MMP-9/TIMP-1升高(均P〈0.05);AECOPD组血清MMP-9、TIMP-1、MMP-9/TIMP-1与FEV。%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稳定期组比较,AECOPD组FEV1、FEV1%占正常预计值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和MMP-9/TIMP-1比值增加,均与FEV,%占正常预计值呈负相关;MMP-9/TIMP-1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重度AECOPD肺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以及其与哮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哮喘发作期患者5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血清MIP-1α浓度,同时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占预计值%)。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MIP-1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MIP-1α表达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r=0.548,P〈0.05)。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MIP-1α表达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之间存在负相关(r=-0.251,P〈0.05)。结论哮喘发作期血清MIP-1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外周血EOS计数和FEV1占预计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慧  朱宁  王镇山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815-8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液指标、肺功能、Gensini评分的差异性,探讨cOPD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肺功能检查,将6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1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26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ApoA—I、ApoB,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空腹血糖、肺功能(FEV1%pred、FEV1/FVC比值)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Gensini评分。按COPD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6例、中度16例、重度以上4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液指标及FEV1%pred的差异性;分析Gensini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性及与FEV1%pred、血液指标、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对Gensini评分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d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d显著降低(P〈0.05),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Gensini评分与白细胞计数(r=0.438,P〈0.05)及单核细胞计数(r=0.421,P〈0.05)呈正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FEV1%pred呈负相关性(r=0.668,P〈0.05)。多元回归分析仅FEV1%pred与Gensini评分具有独立相关性,(Y=83.535—0.675×FEV1%pred)。结论COPD患者的气流受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与COPD的炎症反应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COPD急发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萍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65-1567
目的分析COPD患者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清中尿酸的水平,及其与肺功能、氧合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将47名COPD急性期患者分为A、B组(A组22名FEV1%〉50%,B组25名FEV1%〈50%),C组为血氧正常的对照组。测量三组及COPD组治疗后血尿酸,血肌酐,肺功能FEV1%值、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前,COPD的A、B组血尿酸/肌酐值高于对照组(P〈0.01),而A、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B、C三组间FEV1值及氧合指数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A组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B组变化不明显(P〉0.05)。二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肺功能FEV1%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不明显(P〉0.05)。二者间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A、B组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1)。COPD患者UA/Crea值与FEV1值及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分别r=0.096及r=0.137,P〉0.05)。但治疗前后UA/Crea值变化与FEV1变化呈明显负相关(r=0.258,P〈0.05)。结论COPD急发期患者血清UA/Crea水平是增高的,随病情缓解而下降,其变化与肺功能相关,而与血氧合不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患者低氧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系统活性的关系,及对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对高原地区(海拔2260—3500m)52例COPD合并CCP低氧血症缓解期患者测定了血清TNF-α和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sTNF—R55)、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重(BW)、理想体重百分比(%NW)和体重指数(BMI),并与30名年龄相似的平原健康人作对照。结果COPD合并CCP组BW、%NW、BMI、FEV,%和PaO:显著低于对照组,PaCO2、血清TNF—d和血浆sTNF-1/55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COPD合并CCP组PaO,水平与血清TNF—OL、血浆sTNF—R5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TNF-α:r=-0.787,P〈0.01;sTNF—R55;r=-0.802,P〈0.01),TNF—α、sTNF—R55与BMI呈显著负相关(TNF一仪:r=-0.785,P〈0.01;sTNF-R55:r=-0.791,P〈0.01),TNF—α与sTNF—R5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sTNF-R55;r=0.702,P〈0.01)。COPD合并CCP患者中,PaO2〈45mmHg亚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Pa02≥45mmHg亚组(均P〈0.01);BMI〈18.0kg/m^2亚组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18.0kg/m^2亚组(均P〈0.01);BMI〈18.0kg/m^2患者PaO2〈45mmHg亚组的TNF—α、sTNF—R55水平显著高于Pa02I〉45mmHg亚组(均P〈0.05)。结论高原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全身低氧血症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理系统活性增强,这可能是导致本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单纯COPD与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了解COPD合并肺心病与否时的肺功能改变.方法 对所有入选的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心脏超声检查,COPD患者GOLD分级为Ⅱ~Ⅳ级.根据有无肺心病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和COPD合并肺心病组.单纯COPD组37例;COPD合并肺心病组31例.结果 COPD合并肺心病组DLCO% pred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P<0.05);两组间FEV1% pred、FVC% pred、FEV1/FVC、RV% pred、TLC% pred、RV/TLC和共振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较单纯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的损害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解聚素-金属蛋白酶8(ADAM8)水平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29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期记为COPD组(98例),急性加重期记为AECOPD组(131例),参照2019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指南,根据患者病情的综合评估情况分为A、B、C、D组。同时选取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浆ADAM8水平,分析血浆ADAM8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COPD急性加重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浆ADAM8水平在对照组、COPD组、AECOPD组,以及A、B、C、D组中均依次升高,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ADAM8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以及PaCO2呈显著正相关 (P=0.000),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aO2、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呈显著负相关(P=0.000)。血浆ADAM8水平诊断AECOPD的最佳临界值为114.47ng/mL,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度为77.00%,特异性为88.90%,约登指数为0.659,95%置信区间为0.834~0.929。结论:老年COPD 患者血浆中ADAM8水平明显升高,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以及急性加重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与分析血浆NT-pro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处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心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为COPD患者,观察组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血浆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以及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增多(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肺动脉高压组较轻度肺动脉高压组比较,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增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宽度及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增大(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肺动脉宽度及肺动脉收缩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0.38、0.38、0.37).结论 血浆NT-proBNP在COPD与COPD合并肺心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SARS患者出院20个月后肺功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肺功能变化,了解SARS患者预后。方法 调查了203例SARS患者康复20个月后健康状况,对遗留干咳、活动性气短者行肺功能检查,合并骨关节症状者进行相应部位磁共振(MRI)检查;同时回顾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出院者遗留干咳、活动性气短等症状,其中32例同时合并有骨关节症状,住院期间均接受了抗感染、抗病毒及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肺功能检测发现部分出院者FEV1%、FEV1/FVC%、V50%预计值和D1CO%预计值降低,表现为轻度肺功能异常。合并骨坏死者FEV。/FVC显著低于未合并骨坏死者,而发病年龄和高热天数显著增高(P〈0.05);两者弥散功能指标(DL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患者出院20个月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肺功能异常,以弥散障碍为主,少数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肺通气障碍;病情较重者易合并骨坏死,而肺弥散功能障碍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中总气道阻力(5Hz时气道阻力,R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对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0%和FEV1 pred%〈80%对应的R5%诊断阈值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分别进行常规肺功能和脉冲振荡法测定,选用FEV1、R5实测值,FEV1、R5实测值/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百分比等作为分析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相关关系,以FEV1/FVC〈70%作为判断COPD患者有无气流受限的“金标准”.以FEVtpred%〈80%作为判断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以四格表分析决定相应的R5%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107例受试者中FEV1/FVC〈70%并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为55例。他们的R5和R5实测值占预计值%明显升高。R5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5占预计值%与FEV1和FEV1/FVC占预计值%也呈显著负相关。以FEV1/FVC〈70%作为诊断气流受限的“金标准”,分别以R5实测值/预计值〉150%或〉130%为标准的诊断灵敏度为73%、89%;特异度为77%、71%;约登指数为0.5、0.53。以FEV1〈80%作为判断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分别以R5实测值/预计值〉150%或〉130%为标准的诊断灵敏度为65%、73%;特异度为88%、82%;约登指数为0.53、0.55。结论在COPD诊断中,以R5实测值/预计值〉130%为标准优于〉150%;合适的诊断阈值尚有待于将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