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谱、发生机制和导管消融的方法学,使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方法106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进行电生理检查和消融治疗的患者,男72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61±13)岁。冠心病72例(包括心肌梗死后患者67例和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术后16例),扩张性心肌病17例,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4例,心肌炎后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除冠状动脉搭桥术外其他心脏外科术后4例。常规植入3根标测导管,分别放置在高右房、希氏束和右心室。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包括心室程序刺激。所有患者均有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然后行右心室和(或)左心室标测,必要时行冠状动脉窦标测.理想消融耙点确定后,行消融治疗。结果67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除2例成功的消融靶点在右心室近原起搏器植入部位和右心室心尖部外,其余瘢痕相关的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部位均在左心室。接受常规方法消融42例,消融成功率为86%(36例,以不能诱发临床室性心动过速为终点);接受心室三维基质标测和线性消融25例,消融成功率为84%(20例,以不能诱发任何室性心动过速为终点)。5例冠心病无心肌梗死史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例患者的发生机制为折返,3例为触发机制,均消融成功。17例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均为折返,其中2例消融成功的部位在冠状动脉窦; 9例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右束支消融成功;其余6例中4例常规和(或)三维标测、消融后不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4例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4例心脏外科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和3例心肌炎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均为折返,分别有2例、3例和2例消融成功。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1例的发生机制为折返,5例为触发机制,均消融成功。结论折返是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发生机制,触发激动也是其发生机制之一。常规标测方法是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基础,三维基质标测和线性消融有利于该类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缺血性心肌病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海南医学》2004,15(5):73-74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62例临床排除了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贫血性心脏病等心脏病后 ,经超声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表现 ,归纳出缺血性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结果 在本组 62例病例中 ,观察到左冠脉主干 5 7支 ,占总数的 92 %,观察到右冠脉主干 5 1支 ,占总数 82 .2 %,在观察到的冠脉主干中 ,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及斑块 ;共检出 3 96个运动异常节段 ,占总观察心肌节段的 3 9.9%;左房左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并与心肌运动异常节段的多少及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的减低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有冠脉主干管壁回声增强、增厚或斑块回声 ,1个或多个节段室壁运动异常 ,及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等三个征象 ,而且依据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能排除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贫血性心脏病等心脏病时 ,应考虑缺血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268例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以期寻找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为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提供心电依据。1 临床资料 收集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268例有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其中冠心病190例;风心病41例;先心病4例;心包炎5例;高心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肺心病5例。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7):681-68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左心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04-2016-06间入院治疗的4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40例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另选取40例该院健康体检人群做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左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IVST、LVPWT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LVEF、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指标低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及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Tei指数明显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超声心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估,患者的左心功能均出现减退现象,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减退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发生组(n=40)和未发生组(n=24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抗心肌抗体阳性、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 mg/L、合并心室重构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心肌抗体阳性、血清hs-CRP≥3 mg/L、合并心室重构均为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抗心肌抗体阳性、血清hs-CRP≥3 mg/L、合并心室重构均为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心肌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安阳市中医院就诊的70例高度疑似心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MRI诊断.采用美国心脏学会左室壁17段分段标准进行左室心肌分段,由2名影像师施行双盲分析,得出心肌病变的分型结果.结果:70例高度疑似心肌病变者冠脉造影确诊67例,MRI正确检出阳性病例有65例,准确度为95.71%,灵敏度为97.01%,特异度66.67%.65例真阳性中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各6例,21例缺血性心肌病,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肿瘤3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瓣膜性心脏病2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2例.结论:心脏MRI能根据心肌厚度、心室壁增厚情况以及左室腔大小对心肌病变的类型进行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检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尔铨  金宏妹 《上海医学》1994,17(5):277-278
动态心电图检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8例分析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华尔铨,金宏妹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可以分为持续性和非持续性两大类。前者90%以上有器质性心脏病,尤以冠心病和心肌病为多见。而非持续性室速多数无明显症状,如无器质性心脏病则很少有猝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发生率较高,尤以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见,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问题一直是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我院对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普罗帕酮以及普罗帕酮和极化液联合治疗并进行观察对比,发现普罗帕酮联合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疗效较好。现报告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 象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5±19)岁,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心肌炎2例,原因未明4例。室性期前收缩均由心电图确诊,且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Tp-e/QT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58例,其中14例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健康人群58例。测量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Tp-e间期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d、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健康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4例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其余39例,QTd无显著差异。结论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Tp-e间期及Tp-e/QT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Tp-e)间期、Tp-e/QT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58例,其中14例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健康人群58例.测量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p-e间期及Tp-e/QT,并进行比较.结果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QTd、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健康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4例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大于其余39例,QTd无显著差异.结论 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Tp-e间期及Tp-e/QT比值增大提示增加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Tp-e间期及Tp-e/QT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不同类型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及心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最常见,其次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主要为预激综合征、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主要为NYHAI-II级;妊娠合并非心律失常性心脏病主要为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以及ST-T改变,病因主要为围生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主要为HYHAIII-IV级。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ST-T改变。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下,患者心功能容易出现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血管磁共振(CM R)成像用于辨别病理性左室致密化不全(LVNC)与健康志愿者及心肌病、向心性左室肥厚、可能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患者中程度较轻的小梁分层的诊断准确性。假设可通过确定致密化不全心肌与致密化心肌的比值(NC/C)鉴别病理性小梁形成。背景:LVNC的特征为左心室有一个致密化不全的心肌层。对于这一层,CM R有空前的优势,尤其在心尖部,而此处超声心动图有先天性检查难度。方法:用17节段模型分析了45例健康志愿者、25例运动员、39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4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0例主动脉狭窄患…  相似文献   

13.
钟德超  王荧 《四川医学》2000,21(10):924-924
右室心肌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国内有散在病例报告。现将我院收治的 9例右室心肌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发病年龄 6~ 6 1岁 ,病程 8周至 2 4年。1.2 临床表现 :9例患者均出现心悸 ,其中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 7例 ,有晕厥史 5例 ,右心衰 3例 ,2例仅表现为心悸发作 ,2例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心源性休克。1.3 心电图特征 :9例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 7例 ,室速时呈 L BB型 6例 ,房扑 2例 ;窦律时出现 °AVB伴交界性逸搏 1例 ,Epsilon波 4例 ,5例右胸…  相似文献   

14.
我院使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经食道直接记录心室晚电位,取得初步成果。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本院近期住院病人17例(男15例,女2例)。病种分布:心肌梗塞8例,心绞痛3例,房性心律失常2例,心肌病2例,非心脏病患者2例。心肌梗塞8例均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3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患者年龄69岁~25岁,平均47.3岁。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起源于心室、自发、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min的期前搏动组成的心律。室速可发生于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心病、心肌病是最容易发生室速的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速称为特发性室速。  相似文献   

16.
<正>室性心动过速为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以及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缺氧、代谢障碍、长Q-T间期综合征及药物中毒等,如不及时纠正可能进展至心室颤动、心室扑动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路学文  陈秀英 《医学综述》1996,2(5):244-245
临床上我们常常观察到心脏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由于心脏病患者病情较重,蛋白尿问题往往不被重视。但是,心脏病患者合并肾病综合征或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就诊住院的患者比较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1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3例门诊以肾病综合征收住肾内科。男8例,女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4岁。心脏病的病因:先心病室缺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风心病3例(其中1例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另外2例疑并发肺栓塞);冠心病3例,其中2例为下壁心梗;扩张型心肌病4例。此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衰,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低钙性心肌病分别误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低钙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抽搐;2例症状均不典型,有心力衰竭、意识丧失、抽搐、微小心肌梗死等表现;均伴有明显的低钙血症。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结论临床医师对有心力衰竭合并低钙血症的患者,用常见的心脏疾病难以解释时,应想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低钙性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巯甲丙脯酸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3例徐国清(包头市蒙中医院)本文报道3例经各项检查均无风湿性、高血压性、先天性、冠状动脉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包疾病的证据。心脏普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各心腔均扩大,尤其左室、室壁运动减弱,提示: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20.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是指左心室肥厚,主要是室问隔不对称性肥厚伴流出道梗阻者。在临床上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他类型的心肌病颇相似,易混淆。本院1981年曾遇到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猝死的尸检,现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