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60例以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为期8周的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护理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前,SANS、IPROS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IPROS、SAN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干预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3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并与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IPROS、SANS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对其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为期8周的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护理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干预措施,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前,SANS、IPRO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NS、IPRO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干预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矫治住院康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身康复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住院康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 w的综合性心理干预,两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比较评定.结果 观察组SAS、SDS、IPROS评分,治疗后与本组入组时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身心康复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恢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住院康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入组后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 w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心理干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两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BPRS)、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SAS、SDS和IPR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和不良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恢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住院康复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入组后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 w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心理干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两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BPRS)、和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SAS、SDS和IPRO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和不良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促进自知力恢复、提高心理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艺术性情感护理干预(研究组),与未使用艺术情感护理干预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各因子分值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间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评分值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艺术性情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自知力恢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治,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自制的约束不良言行标准、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与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IPROS、SANS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治疗矫治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精神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精神病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①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病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全面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提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自我效能提升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其康复治疗效果及自我效能的改善情况,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各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自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加用自我效能提升干预,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8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为期2个月的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对照组只采取常规病房护理.两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价.结果 人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能够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对恢复和重建良好的行为和社会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两组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能力进行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12%,对照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30%,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手段包括正确预防方法的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5%(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某老人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MSE、ADL、M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MS和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3+1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on treatment effec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dementia patients. Methods Two hundreds and forty cases of dement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g therapy and 3+1 nursing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and main symptoms (MS) scales,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scale were used for assessment of symptoms and sign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Changes of scores for MMSE, MS and ADL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 3+1 nurs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n cognitive function of dementi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LVEF、MCF、CO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消除心理负担,提高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递进式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6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递进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术后第2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第2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递进式康复护理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路径化康复护理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手术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路径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实施路径化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7 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康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路径化康复护理的应用,可明显缓解腰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腰椎功能的恢复进程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率及对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2名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分析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表现特点,并制定相应早期康复护理对策,分别于2周末、4周末进行Barther 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Barther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性;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末单侧空间忽略改善率.结果 2周末Fugl - Meyer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入院有明显改善(P<0.05),BI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4周末FuglMeyer评分及BI指数观察组较对照组、入院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末观察组的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症状,并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护理干预在神经康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神经康复干预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行常规性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行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HAMA、HAMD及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FMA及FIM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康复患者护理管理中行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