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英 《眼科》2014,(3):205-209
目的观察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3年7月至2008年1月连续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原发性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眼)。方法对所有17例(17眼)患者行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中做充分的全玻璃体切除,剥离粘连玻璃体皮质,重水压平视网膜后,切除视网膜裂孔后缘翻卷的边,眼内光凝,气饭交换和硅油填充。术中3例切除裂孔前瓣,9例切除合并裂孔前瓣的睫状体非色素上皮脱离。联合环扎1例,行晶状体咬切1例。术后平均随访24.5±8.5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平伏情况及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主要指标视力、视网膜平伏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其中1例术后出现新裂孔,另1例术后7个月玻璃体增生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其余15例患者在术后2~18个月顺利取出硅油,视网膜保持复位。失访1例。最后一次随访最好矫正视力:光感-指数2例,0.02±0.35例,0.5±0.76例,≥1.03例,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χ2=17.01,P〈0.05)。结论平均随访2年的结果显示,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视网膜切除、眼内光凝和硅油填充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气液交换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液交换术联合眼外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发现视网膜脱离者立即行气液交换,眼内注入20%C3F82-3 mL并置换出等量玻璃体腔液体,然后行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结果本组24例24眼中经1-3次光凝有21眼视网膜复位,占87.50%,3眼因裂孔处有牵拉,裂孔不能闭合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并注20%C3F8而复位。随访10-18个月,21眼中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视网膜脱离立即行气液交换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具有疗效确定、方法简单、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非后极部裂孔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原裂孔作气液交换术后的早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51例(51眼)非后极部视网膜裂孔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均采用环扎加压术加玻璃体切除术,利用原裂孔进行气液交换(fluid-Air exchange,FA)后眼内填充C3F8气体,其中22眼行完全FA术,29眼行不全FA术。结果 全FA组与不全FA组术后第1天眼内气体充满、1  相似文献   

4.
下班体术后连续气体充填治疗视网膜巨大裂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后眼内连续气-液交换术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巩膜宽环扎和眼内光凝或眼冷凝,治疗23例巨大视网膜裂孔,PVR-B-D1级。术后反复行徒手眼内气-液交换术,连续延长有效气体充填,19眼行晶状体切除。结果 气体完全消失3mo后,21眼视网膜复位,2眼失败。视功能在0.02以上18眼,主要并发症高眼压。结论 连续延长眼内气体充填可良好的封闭巨大视网膜裂孔,不影响术后激光治疗。优点:充填的时间和量更具有可控性,并发症少且易控制,无需再次手术取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其中10眼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和眼内视网膜光凝,另1眼未做巩膜扣带。6眼手术中采用全氟化碳液(重水)-硅油置换,硅油眼内填充;5眼为气体-液体交换,硅油填充。结果 11眼手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随访观察中视网膜复位良好,2眼已取出硅油。但其中1眼取出油后又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并出现新裂孔,又做了硅油填充术。2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2眼发生了并发性白内障,其中1眼已做了白内障手术。未发生全氟化碳液(重水)眼内残留或角膜变性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硅油眼内填充、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有效治疗有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手术治疗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应用Pierce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术中取出的玻璃体腔液体蛋白质总浓度.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结果 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手术治疗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共19例(19只眼),手术成功率为78.9%.失败4只眼均为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时间平均11.3d,3只眼为视网膜全脱离.蛋白质浓度手术失败眼与成功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单纯气液交换联合环扎治疗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对于下方裂孔并且视网膜脱离时间长,范围大的患者应采用再次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7.
原裂孔气液交换术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中利用原裂孔气液交换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 5 1例 (5 1眼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环扎加压术加玻璃体切除术、利用原裂孔进行气液交换 (fluid- air exchange简称FA)后眼内填充 C3F8气体 ,其中 2 2例 (2 2眼 )行完整 FA术 ,2 9例 (2 9眼 )行不全 FA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92 .3天观察视网膜最终复位率及视力 ,全 FA组与不全 F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利用原裂孔进行气液交换 ,并采用不同剂量 C3F8眼内填充是一种较为简单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氟癸烷液体在超过18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全氟癸烷液体联合眼内氩激光光凝在超过180°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环扎、玻璃体切除、膜剥离,部份病人联合视网膜切开或切除,术中注入全氟癸烷液体(C10F18),压平视网膜,展平视网膜瓣,同时应用眼内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眼内充填硅油。共治疗了10例10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其中裂孔超过180°者7眼,超过270°者3眼,经9~23个月随访,9眼完全复位,1眼部份复位。术后最佳视力≥005者5眼(5/10)。全氟癸烷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治疗超过180°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平复视网膜后瓣,驱赶视网膜下液,便于进行增殖膜清除,以及直视下眼内氩激光封闭裂孔,不必于后极部做视网膜切开放液等优点。视网膜活动度恢复良好者,全氟癸烷注入量可超过裂孔缘,使其恢复原位。眼内注入全氟癸烷液体后宜采用硅油重水交换方式,充填硅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的要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110例(110眼)的临床结果,对术中处理裂孔边缘粘连牵引、重水应用、气液交换吸出网膜下液、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惰性气体充填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性研究。结果1.行施玻璃体手术后裂孔封闭视网膜脱离复位一次性成功者共93例(84.6%)。其中5例因裂孔封闭不全随即再次手术治愈。12例在随访中发现有新裂孔形成,视网膜再脱离,7例接受再次手术治愈。2例激光光凝治愈。2.术中42例用重水压平视网膜行裂孔边缘处膜切除,其中35例治愈(83.3%);68例直接行膜切除松解牵引灶,其中58例治愈(85.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x2=0.072P>0.05)。3.在裂孔处行气液交换内放液,其中47例全气液交换40例治愈(85.1%);63例行部分气液交换以裂孔贴附为准,其中53例治愈(84.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x2=0.13P>0.05)。4.气液交换后用激光封闭裂孔34例,其中24例治愈(70.58%),用巩膜外冷凝法76例,其中69例治愈(90.78%)。二者相比冷凝的效果好(x2=5.48P<0.05)。结论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手术重点在切除裂孔边缘粘连牵引,应用重水和气液交换以裂孔贴附为度。冷凝比激光封闭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中利用原裂孔气液交换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51例(51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环扎加压术加玻璃体切除术、利用原裂孔进行气液交换(fluid-air exchange简称FA)后眼内填充C3F8气体,其中22例(22眼)行完整FA术,29例(29眼)行不全FA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92.3天观察视网膜最终复位率及视力,全FA组与不全F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坐位眼内气液交换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眼外伤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的早期患者8人,视网膜脱离是新发生的,无前后增生,采用坐位眼内气液交换,观察视网膜平伏,随后行巩膜外环扎、垫压术。结果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结论眼外伤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新鲜,无前后增生者,可采用坐位眼内气液交换,观察视网膜平伏,随后行巩膜外环扎及垫压术。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行黄斑裂孔光凝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1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重水下行黄斑裂孔激光光凝、气-液交换、C3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 18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3例气体吸收后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视力提高者16例,不变者2例,下降者3例.结论 对于某些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并在手术中行激光封闭黄斑裂孔能够到达复位视网膜、防止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经赤道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中,进行两次气液交换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9收治的74例74眼经赤道部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广角镜下行标准三通道23 G玻璃体切除手术,随机选取37例37眼进行单次气液交换,37例37眼进行两次气液交换,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1wk,1、3mo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结果:两次气液交换组术中手术并发症几率小于单次气液交换组,术后1 wk、1 mo两次气液交换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次气液交换操作简单,有利于初学者掌握,术中避免单次气液交换引流不完全需在后极部或周边部视网膜造孔引流,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视网膜切开、重水注入、眼内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眼内气体 C3F8或硅油充填术治疗 4 2例各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 2~ 2 8月 ,解剖性复位 33只眼 (78.6 % ) ,视力≥ 0 .0 2的功能性成功 31只眼 (73.8% ) ,术中并发症眼内出血 2只眼 ,医源性裂孔 5只眼 ,重水进入视网膜下 1只眼 ,术后并发高眼压 3只眼 ,角膜变性混浊 1只眼。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理想的有效方法。彻底地剥膜 ,正确并有技巧的应用重水 ,选择合适的玻璃体腔填充物及避免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男,32岁,住院号4839.左眼挫伤后视野下方黑影1周.双眼17年前行白内障手术.右眼术后无光感;左眼数指.左眼玻璃体浓缩,10:00—5:00巨大裂孔,孔后缘翻折向后极部,并与玻璃体粘连,无卷曲.视网膜扁平状全脱离,无增殖性改变.立即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切除视网膜前玻璃体皮质、分离粘连区、翻折的后缘恢复活动度.并可复于原位;再行完全气液交换;360°宽巩膜扣带的前缘于角膜缘后8mm,9:00~6:00角膜线后9~12mm范围经巩膜冷冻;最后换入50%SF_6 2ml.嘱俯卧位,并将裂孔置于最上方.10天后气体吸收.视网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形态与视网膜瓣翻转的关系、手术适应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我院收治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72例73眼,单纯型5眼,复杂型68眼.放射状撕裂38眼。手术方法基本分为五种类型。结果单纯型均为非撕裂型.撕裂型巨大裂孔易致度数扩大,视网膜后瓣翻转严重,选择玻璃体手术,结合或不结合环扎加压水,冷凝及激光封孔,总痊愈率为78.0%;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各种手术,其痊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巨大裂孔形态及巨大裂孔后瓣视网膜翻转程度有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封闭裂孔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裂孔区注射透明质酸钠、吲哚菁绿染色、液-气交换、内界膜剥离、再次气-液交换、14?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16眼中,13眼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3眼裂孔未闭,其中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下降1眼。结论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能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治疗视网膜巨大裂孔伴有视网膜瓣翻转的视网膜脱离是困难的。玻璃体内注射硅油使翻转的视网膜平复的效果不肯定,玻璃体内注射空气需病人取俯卧位。用尼龙线把视网膜瓣与巩膜缝合或经玻璃体缝合视网膜,因危险而未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腔硅油注入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结合硅油充填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30例3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即玻璃体切除、膜剥离、应用重水、氩激光、冷凝、重水—硅油交换或气—液交换,以及硅油眼内充填。结果 30例30眼近期有效25眼(83.3%),失败5点眼(16.7%)。结论 玻璃体腔硅油充填可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在短时间内复位,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20.
原裂孔低位引流法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中原裂孔低位引流方法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49例(49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视网膜裂孔情况及手术方法。结果 有31只眼气液交换完全排出视网膜下液,放液孔多选择上方象限大于1PD的马蹄孔,C3F8气体填充平均0.52m1。18只限视网膜下液有残留,放液孔多为小于1PD的圆孔,C3F8气体填充平均0.81m1。结论 原裂孔低位引流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适用于利用周边部裂孔内放液的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