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21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41~84岁。经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胃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临床表现有呕吐症状,呕吐物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763例患者中,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病变累及脑干时尤为突出。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出现,亦可发生于病程10d左右。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结论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不良,早期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缺血部位、面积大小与上消化道出血率、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对1892例急性脑梗死按脑缺血部位、面积大小,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6例(4.5%),死亡62例(3.3%)。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按梗死部位分别为脑干梗死组33.33%,小脑梗死组16.67%,丘脑梗死组10.71%,基底节区梗死组3.81%,脑叶梗死组2.33%。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50%,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1.1%,p<0.01。两组死亡率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梗死面积大小、梗死解剖部位等因素有关。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 对收治的22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2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发生率为16.06%。死亡22例,死亡率为61.1%。结论 年龄大、意识障碍重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中风较缺血性脑中风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后1~3d内的ACVD病人易致消化道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ACVD病人预后险恶。积极脱水治疗及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单中心初步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急性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Registry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China,RACE-CHINA)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对其住院病史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RACE-CHINA共登记急性卒中患者1408例,确诊上消化道出血40例,急性卒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8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3±9岁,脑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略高于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8%:2.75%,2.98%:2.84%),意识障碍患者、脑出血量大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卒中后第1~2周,持续时间多在1周内。急性卒中总体死亡率为7.0%,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卒中死亡率为30%。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卒中的严重并发症,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出血量、意识状态等可能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对收治的22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发生率为16.06%,死亡22例,死亡率为61.1%。结论年龄大、意识障碍重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中风较缺血性脑中风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后1~3d内的ACVD病人易致消化道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ACVD病人预后险恶。积极脱水治疗及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钠在预防及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泮托拉唑钠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不用泮托拉唑钠。结果 治疗组无1例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为19例(45.2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24.55,P<0.01)。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用泮托拉唑钠后出血均停止。结论 泮托拉唑钠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非常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①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174例(80·56%)血清皮质醇增高;2例血清皮质醇降低;②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者57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93%;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159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者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皮质醇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明显增高。血清皮质醇水平可做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脑卒中急性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6-10~2008-10 128例重症脑卒中急性期并发7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后病死率明显升高.多数重症脑出血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早于重症脑梗死.结论 重症脑卒中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差,积极预防及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改善重症脑卒中的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加重脑功能损害,提示预后不良。本文分析我院2009-01—2012-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所有病例均符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及护理.方法 治疗采用全身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及饮食治疗,护理工作中要及时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加强护理措施.结果 89例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死亡25例.结论 及时发现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加强护理措施是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重要防治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中,42例并发房颤,发病率18.6%,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年龄(OR=2.421)、家族性房颤史(OR=1.814)、糖尿病(OR=1.243)、高血压(OR=3.184)、大面积梗死(OR=2.793)、LAD(OR=1.733)、心功能分级(OR=1.11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高危因素,而发病前日常服用ACEI或ARB药物(OR=0.837)为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与高龄、家族性房颤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梗死面积、心功能分级及左房内径、是否服用ACEI或ARB药物密切相关,应当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 IL-17)含量变化,探讨IL-17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动态检测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7浓度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 d、3 d、 7 d和14 d时血清IL-17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病3 d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IL-17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动态观察患者的IL-17含量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的发病机制、疾病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 选取2008-01-2011-12我院86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并发癫(癎)患者73例,给予正规原发疾病的治疗以及相应抗癫(癎)治疗,比较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的发病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病死率等.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的发病率为8.47%,其中脑梗死占8.03%(37/461),脑出血占9.87 %(22/223),蛛网膜下腔出血占9.86%(14/142);单纯部分性发作病例比例最高(P〈0.05);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患者中早期发作型癫(癎)比例较高;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更易并发早期发作型癫(癎)(P〈0.05),而脑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并发迟发型癫(癎)(P〈0.05);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患者总病死率为36.99%,明显高于未并发癫(癎)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的发病率为8.47%,以早期发作型癫(癎)比例较高,且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诊治。方法发现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均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及洛赛克,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素一冰盐水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2例,GCS评分6~8分10例,3~5分2例,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3例,证实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去除应激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收集2010-01—2011-08在郑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DACI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6±8.2)岁。非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者(NDACI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2±7.6)岁。脑梗死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病程3d内。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临床表现重,预后差。本文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现将我院2006-05~2009-10的75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5h内,平均2.86±0.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分为两组,溶栓组50例患者给予rt-PA 0.9mg·kg-1·d-1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d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及14d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头颅MRI/CT及临床表现提示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收治患者中常见的急重症,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我科在2007-07~2008-12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收治患者中常见的急重症,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我科在2007-07~2008-12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