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抗病毒和神经营养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水疱结痂、疼痛减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总体疗效肯定,能有效促进水疱结痂、减轻疼痛,并能控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及皮肤瘢痕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向丹  张旗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57-1358
目的 观察加减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减瓜蒌散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抗病毒及对症止痛治疗.治疗14d后,从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疼痛VAS评分及疗效等方面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加减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高,治愈时间短,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萍  冯丽谦 《吉林中医药》2008,28(11):808-810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成簇疱疹和神经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很常见.其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西医治疗以抗病毒和止痛为主,辅以营养神经药物.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很久远,多以风湿毒邪立论,在治疗上通过辨证分型内服中药,配合外用中药贴敷以及针灸、电针等可以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特别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简称V-Z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本病常突然发生,临床特点是皮损成群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血疱疹,沿某一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分布,通常限于身体的一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特征。带状疱疹的西药治疗给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增强免疫治疗,严重疼痛或坏疽型,可联合用激素治疗。中医治疗,肝热型:治宜清肝火,利湿热:脾湿型: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32例辨证分型用中药,配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刘小英  米阳  闫坤  许林波 《陕西中医》2013,34(5):565-566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ICP)的疗效与围产儿的预后观察研究。方法:A组4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B组3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另选同期急诊入院后未经治疗分娩的20例ICP重症患者为C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胆汁酸盐变化及A、B、C三组患者的胎儿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胆汁酸盐都出现下降,但A组显著优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的胎儿结局显著优于C组,其中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中药配合西药治疗ICP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电针夹脊穴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抗病毒和甲钴胺营养神经、皮疹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治疗;治疗2星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星期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2星期后两组疗效亦有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通络镇痛汤与外治法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学忠  王建平 《陕西中医》2010,31(8):1024-1025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类中药与外治法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络镇痛汤(白芍、生蒲黄、五灵脂、玄胡索、川楝子、地龙、丝瓜络等)与梅花针扣刺配合西药(抗炎、抗病毒、镇痛、营养神经)治疗带状疱疹78例。结果:总有效率98.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龙胆泻肝汤联合止痛散及紫金锭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抗病毒治疗,外用硫磺炉甘石洗剂,并采用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仪照射。治疗组予抗病毒治疗,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还配合止痛散联合紫金锭湿敷加TDP治疗仪照射,观察并记录两组疱疹停发、水疱干涸、开始结痂时间及结痂面积≥50%时间。结果:观察组皮损止疱、水疱干涸、结痂面积≥50%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药龙胆泻肝汤联合止痛散及紫金锭湿敷治疗带状疱疹在缓解疼痛,促进皮损消退等方面均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中药处方,总结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证型、中西药联用情况、中药处方用药频次和用药味数等临床资料。结果:454例患者主要证型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结证和气滞血瘀证。所有患者都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有部分患者联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平均每剂中药味数为13.5味,排名前30位的中药以止痛、清热、利湿、活血居多。结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以活血化瘀、燥湿健脾、解毒止痛为主,讲究辨证论治,以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性疼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曼莉 《陕西中医》2007,28(5):563-56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的62例病人随机分为中医组32人,根据不同病情辨证施治。西医对照组30人,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和防止感染处理。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3.75%,西医组总有效率为100%(P>0.05)。提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性疼痛具有行气祛瘀,疏肝止痛,益气止痛,清热利湿止痛作用,效果明显,能缩短病程,减低费用,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重度带状疱疹患者给予中药加西药治疗。西药采用抗病毒、抗感染、营养神经、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止痛等综合治疗。中药按辨证论治治疗。结果 :2 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 4例 ,显效 6例 ,有效 12例 ,总有效率 10 0 .0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缩短重度带状疱疹的病程 ,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药汤剂加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观察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和后遗神经痛。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后遗神经痛出现,对照组有2例出现后遗神经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明显缩短了止痛、止疱和结痂时间,疗程短,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曹光仕 《新中医》2017,49(4):135-13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西药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药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疼痛感剧烈者加用止痛药物布洛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1.82%,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能快速止疱,促进皮损恢复,缓解神经痛,且能收获较高的疾病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加红外线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50例患者均予抗病毒药、神经营养剂和消炎镇静止痛药治疗,其中2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痰热清湿敷加红外线灯照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后的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效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中药痰热清湿敷加红外线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缩短病程、止痛、使皮损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减轻从而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16.
潘义敏  胡秀英 《陕西中医》2010,31(7):866-866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加西药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加抗病毒、营养神经西药联合治疗,均于用药3周后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92%,有2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有7例出现后遗神经痛,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和后遗神经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本法治疗带状疱疹治标又治本,既驱邪有扶正,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西药阿昔洛书、聚肌胞抗病毒,卡马西平止痛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安伞可靠,具有明显促进疱疹消退、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施治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燕 《河北中医》2005,27(12):936-937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60例采用随机、盲法、对照(RCT)设计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依据中医辨证,初期为湿热蕴结,后期为气滞血瘀.分别施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治则,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次,5次/日,并外涂二味拔毒散或黄连膏。对照组30例只口服阿昔洛韦片,外涂酞丁胺。2组均治疗7日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止疱、止痛、结痂及痊愈时间上,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三金三妙汤配合西药治疗痛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和  余涛 《陕西中医》2007,28(4):428-429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痹止痛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采用三金三妙汤(金钱草、海金沙、金银花、牛膝、薏仁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0例。结果: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利湿、通痹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94例,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组(A组)、单纯针刺组(B组)各31例和单纯药物组(C组)32例。A组患者主要取穴内关、曲池、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合谷等进行针刺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B组患者仅取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治疗;C组患者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两周后观察评价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高于B组的74.2%和C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药物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更加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