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数牙缺失伴牙周病的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套筒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多数牙缺失并有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史的轻中度牙周炎患者36例,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后设计、制作套筒冠义齿,比较分析修复前和修复后6、12、24个月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6例患者在修复后3次复查时牙齿松动度和牙周袋深度(PD)逐渐变小(P<0.05),与修复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无明显的变化(P>0.05);随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套筒冠义齿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义齿。结论: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炎伴多数牙缺失的牙列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患者应用分裂式基托设计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23例牙列缺损且基牙松动患者进行32副分裂式基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每隔6个月对基牙进行牙周测试,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定义齿对基牙牙周情况的影响.义齿修复2年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32副分裂式基托可摘局部义齿在固位和稳定、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外观、舒适性、坚固性等随访指标上均获得较满意效果.统计分析显示,修复两年后,基牙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与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有上升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pocket depth,PD)与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虽有上升趋势,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裂式基托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具有满意的修复效果,不仅提高义齿的固位、稳定、美观、舒适,且有利于保留患者余留松动牙,有效改善以松动牙为基牙的活动义齿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套筒冠附着体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颌多数牙缺失、仅余留2~6颗天然牙的患者15例,制作套筒冠义齿18件,随访6个月一2年,询问患者对义齿的主观感受、咀嚼效率、义齿固位和稳定性,摄X线全景片,了解义齿、基牙和牙周情况。结果患者普遍认为义齿易适应、美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有力。12例曾使用过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的患者对比两种义齿,明显感觉套筒冠义齿更加舒适、美观、稳定。复查X线片示套筒冠修复后各基牙牙周膜正常,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套简冠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截冠术与套筒冠覆盖义齿联合应用修复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到2006年3月武警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例患重度牙周炎的牙列缺损患者,共51颗基牙,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后截冠,再按套筒冠的制作程序制作套筒冠覆盖义齿,随访观察。结果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主观评价义齿美观舒适,固位良好,咀嚼功能显著提高;临床检查7例患者的51颗基牙动度明显降低,所有基牙的动度在I度以内;X线检查患者基牙周围牙槽骨在修复后无明显吸收,牙周膜无明显改变,缺牙区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截冠术和套筒冠覆盖义齿联合应用是目前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列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设计制作21副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其中11副使用钴铬合金内外冠固位,6副使用金沉积内外冠固位,4副使用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固位.基牙共105颗,其中Ⅰ度及Ⅱ度松动牙85颗.随访3年比较修复前后基牙牙周探诊深度(PD),基牙松动度,患者满意度.结果:15例患者共21副圆锥型套冠义齿使用良好,牙齿松动度及牙周探诊深度变小(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卡环式可摘局部义齿.义齿使用2年后3例钴铬合金套筒冠义齿和1例金沉积套筒冠义齿固位力下降,而4例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套筒冠义齿固位良好,无下降趋势.结论:不同材料的套筒冠义齿对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利用氧化锆内冠和金沉积外冠固位的套筒冠义齿持久固位力优于金沉积套筒冠义齿,更明显优于钻铬合金套筒冠义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在临床上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28例KennedyⅠ、Ⅱ类牙缺失,个别基牙伴有牙周炎的患者,按其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13例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修复作为试验组,15例常规活动义齿修复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戴牙1年、2年后满意度,观察基牙牙周、牙体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舒适度、发音、固位力、咀嚼功能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余留牙的牙周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套筒冠与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联合义齿对于基牙伴有牙周炎的KennedyⅠ、Ⅱ类牙缺失患者是一种较有效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导致的松动前牙后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牙周炎导致的前牙松动病人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Superbond固定组)和对照组(钢丝结扎加树脂组),每组32例。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周炎症得到控制,消除咬合创伤后固定。每3个月复查维护,观察12个月。比较固定前后所观察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并记录两种固定方法的美观性和舒适性。结果:实验组29例有效;对照组28例有效。实验组PD变浅(P<0.05),SBI、GI、PLI、AL固定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D变浅(P<0.05)、SBI、PLI高于固定前(P<0.05),CAL、GI与固定之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美观性和舒适性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固定松动前牙美观、舒适,可提高咀嚼力,对牙周组织影响小,不妨碍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8.
38例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临床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牙冠、牙周、周围软组织、上部修复体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副套筒冠义齿保存率100%。共245个基牙,其中基牙保存、内冠脱落再粘结、牙龈炎症、饰面材料崩裂修理及着色分别占总基牙数的93.9%、7.8%、14.3%、14.3%及47.9%。修复体固位欠佳及基托折裂分别占总修复体数的13.0%及10.75%。患者对义齿美观和功能的满意率为97.8%。结论: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后,患者对美观和咀嚼功能满意度高,尽管套筒冠义齿的内冠脱落、饰面材料崩裂、基托折裂、基牙脱落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修理一般不影响义齿的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冠外精密附着体、磁性附着体、套筒冠作为固位装置制作可摘义齿,对游离端缺失下颌义齿和多牙缺失病例32例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3年,对义齿美观舒适性、固位力、咀嚼功能、摘戴适应情况及基牙松动、义齿下沉加衬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对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力、咀嚼功能均感满意。30例对义齿摘戴适应(93.75%),2例感到义齿摘取不便(按扣式、套筒冠义齿各1例)。结论: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兼有固定、活动义齿的优点,能达到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龈下菌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龈下菌群的分布情况。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8例,受试位点36个,检查记录各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采集龈下菌斑标本,经厌氧培养基培养、鉴定,分别进行义齿修复前、后的基牙组与非基牙组龈下菌丛的比较。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3a后,基牙组的GI和PD均趋于正常,非基牙组的GI和PD较基牙组高;基牙组与非基牙组龈下菌斑内各类厌氧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修复前,基牙组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基牙组内各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能有效控制牙周致病菌的聚集与附着,防止牙周病复发,可作为修复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优选修复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经过完善牙周治疗并伴下前牙区牙列缺损的患者, 使用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直接法制作下前牙牙周夹板并修复其前牙缺失。修复后1、6个月、1、2 a复诊, 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并检查患者牙周情况和菌斑控制情况, 记录治疗前及每次复诊时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成组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PLI和GI在治疗后1、6个月、1 a和2 a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PD在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时逐渐变浅,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6个月与1、2 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患者对牙周夹板黏结桥的美观、发音、舒适及咀嚼功能的满意度为80%以上。结论: 下前牙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病例采用FRC技术修复缺失牙, 既可有效固定松动牙, 使之符合生理功能的要求, 又可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与美观的修复体;每隔6个月1次的牙周维护治疗, 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SuperBond C&B粘结系统对牙周炎松动前牙及后牙作松牙固定后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与结扎丝复合树脂夹板、百强纤维夹板的各自临床特点。方法: 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松动Ⅱ°~Ⅲ°的前牙(41人,228牙),随机分组,制作 SuperBond(A组)、结扎丝复合树脂(B组)、百强纤维(C组)牙周夹板,分别对3组固定后1月、3月的夹板状况、牙周指数、患者主观感受进行比较。松动I°~Ⅲ°的后牙(6人,10牙)经SuperBond C&B固定后3月的夹板状况。结果: 对松动前牙,固定后1月、3月时A组的夹板粘结断裂率高于B组和C组(P<0.005),3月时A组的牙石指数、牙龈指数低于B与C组(P<0.05),3月时PD、AL、切割功能无显著差异。对于松动后牙,SuperBond固定后1月、3月夹板断裂率较高。结论: SuperBond C&B粘结系统用于固定松动前牙有更为美观、舒适的优势,可用于暂时固定松动后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贵金属烤瓷、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间完成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78例共120颗种植体,贵金属烤瓷修复与氧化锆全瓷修复各60颗。分别于修复后12个月复诊,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BL)、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龈乳头指数等临床指标,以及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结果贵金属烤瓷与氧化锆全瓷修复在MBL、PD、mPLI、mSBI、龈乳头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金属烤瓷与氧化锆全瓷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无差异,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老年人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和满意度,探讨可能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以2015—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就诊并进行种植牙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植入时的平均年龄为(67.47 ± 6.57)岁,共101例病例、241颗种植体。在种植修复完成后的3年内对其进行随访,记录种植体的成功率和牙周情况,并分析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对种植牙的满意度。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及t检验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种植体总成功率为96%,失败率为4%(10颗种植体),3年随访期间,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有改善。种植体的成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患者的牙周状态、吸烟程度以及咬合力大小等。231颗种植体在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平均边缘骨吸收量为(0.45 ± 0.61)、(0.51 ± 0.55)、(0.54 ± 0.48)、(0.60 ± 0.06)和(0.67 ± 0.25)mm,种植体周围平均探诊深度为(2.60 ± 1.42)mm,平均边缘骨吸收(0.55 ± 0.16)mm。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 = -0.81、SE = 0.75、R2 = 0.50、P = 0.78,种植体周围牙周袋深度越大,种植体边缘骨丢失越多。患者对种植修复的总体满意度为(9.20 ± 0.94)分。 结论在满足种植适应证的前提下,术后避免咬合力过大、尽量减少吸烟及注意牙周的维护对老年缺牙患者进行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很高,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两类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病松动前牙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多项主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评价金属烤瓷冠桥、尼龙丝加强树脂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病松动牙的各自临床特点,为夹板类型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松动Ⅱ~Ⅲ度的牙周病前牙,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制作完成金属烤瓷冠桥和尼龙丝加强树脂夹板各10例,评价其客观指标牙周检查指数、咬合力、X线片和主观满意度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6个月后两组夹板基牙的PD值均有明显下降,咬合力显著升高,X线片显示骨密度和高度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并且获得满意的主观接受度。结论:两类夹板是保存重度牙周炎松动前牙的可靠、有效的方式,但必须长期坚持牙周维护以稳固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项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尼龙丝加强树脂夹板固定牙周炎松动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重度牙周病病例牙周基础治疗后,制作16例尼龙丝加强树脂夹板,固定II°~III°松动的牙周病前牙:分别于术后3月、6月观察牙周指数、咬[牙合]力、x线根尖片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患牙的PD、CAL值在术后3月、6月均显著下降(P〈0.01),基牙的PD、CAL值在术后3月显著下降(P〈O.01),夹板完成后咬合力显著增强(P〈O.01):主观满意度评分显示疗效肯定(P〈O.01):全部病例牙槽骨无继续吸收,其中11例患者骨量有一定程度增加。结论:综合分析评价表明,尼龙丝加强树脂夹板固定牙周病松动前牙,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患者接受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长时间远航舰艇官兵牙周病的发病状况。方法对比分析参与长时间远航的186名舰艇官兵远航前、后的简化牙石指数(CI-S)、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社区牙周指数(CPI)、附着丧失(AL)、缺失牙数(NMT)和牙周病患病率的差异。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航后各项牙周检测指标值均较远航前显著增高(P<0.01)。186名研究对象在远航前牙周病总患病率为59.7%,远航后患病率增加到83.3%。其中,牙龈炎和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增加较多,远航后牙周病患病率和患病程度与远航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远航环境、饮食约束和口腔卫生不良可显著影响舰艇官兵的牙周状况,及时有效地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养成良好正确的刷牙习惯、均衡合理膳食及适当的牙周基础和药物治疗,对远航舰艇官兵的牙周健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固定矫治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察正畸儿童固定矫治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 ,以明确固定矫治器是否会对牙周健康造成影响。方法 :本实验选择 61名 12~ 16岁错牙合畸形的患者 ,3 0名患者为矫治前和矫治后半年 ,3 1名为矫治后半年 ,1年分别观察牙龈指数 (GI)、菌斑指数 (PLI)、软垢指数 (DI)、牙石指数 (CI)等临床牙周指标的改变。结果 :固定矫治器的放置可引起临床牙周指标显著增高 (矫治前后比较 ,P <0 .0 0 1) ,且随放置时间的增长 ,临床牙周指标显著增高 (矫治后半年和 1年比较 ,P <0 .0 0 1)。结论 :固定矫治器的放置可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 ,对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口腔卫生宣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relate periodontal status to the or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oral lichen planus (OLP). MATERIALS AND METHODS: Periodontal status was evaluated in 90 patients with OLP and in 52 controls, in terms of the plaque index (PII), simplified calculus index (CI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index (PDI).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s regards the different periodontal indices. The plaque and calculus indices were higher in the more extensive forms of OLP (P = 0.02 and P = 0.012,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presence of gingival involvement (P = 0.004 and P = 0.04).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atrophic-erosive lesions and increased periodontal deterioration (P = 0.037). CONCLUSIONS: Increased plaque and calculus deposits are associated to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of atrophic-erosive gingival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OLP.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参加慢性病管理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血糖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牙周炎患病率为100%,轻、中、重度牙周炎分别为37.1%、24.4%、38.9%。附着丧失男性高于女性。牙周状况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度相关,受社会行为因素影响。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牙周附着丧失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更为密切,应将二者作为定期监测的指标,积极控制牙周炎症,优先针对低收入、牙周保健知识水平低的人群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