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将10%福尔马林1.0 ̄1.5ml经尿道注入大鼠膀胱,于刺激后的0.5、1,2,8,24,48h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反应,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连合核区的SP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另设对照组,向膀销内注入生理盐水,0.5、2.0h后取材,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刺激后,腰骶髓后连合核区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对照组相比,在1h内明显减少,而在2h时则呈增加趋势,8h又恢复正常,同时本文以同样  相似文献   

2.
将10%福尔马林150~200μl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用注入等量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刺激后5、15、30、60、90、120min和12、24、48h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反应(ABC法),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角浅层及后连合核区的SP、CGRP、L-ENK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脊髓后角浅层和后连合核区的SP、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5~60min明显减少,而到1.5~12h却呈增加趋势,12h后逐渐恢复正常.而L-ENK样纤维和终末始终无明显变化.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上述变化与痛与镇痛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将10%福尔马林150~200μl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用注入等量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刺激后5、15、30、60、90、120min和12、24、48h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反应(ABC法),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角浅层及后连合核区的SP、CGRP、L-ENK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脊髓后角浅层和后连合核区的SP、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5~60min明显减少,而到1.5~12h却呈增加趋势,12h后逐渐恢复正常.而L-ENK样纤维和终末始终无明显变化.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上述变化与痛与镇痛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将Formalin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0.5、1、2、4、8、12、24、48h和5d)将动物断头取材,用放射性同位素「α^-35S『d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大鼠腰髓背根节内SPmRNAtα-CGRPmRNA表达阳怀细胞百分率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用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包埋后免疫金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P物质受体(SPR)免疫反应神经元与GABA能终末的突触联系。SPR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胞膜下。双重标记电镜结果表明,约有46%的SPR阳性树突和胞体与GABA能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其中绝大部分为轴树突触,个别为轴体突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GABA能终末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 种亚型(m GluR1, 1α, 2, 3, 5, 7, 8)在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的分布。结果如下:(1)骶髓后连合核含有少量大、中型m GluR1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但几乎看不到阳性纤维和终末;(2)m GluR1α样阳性胞体较少,且多为小型,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3)骶髓后连合核可见一些中、小型m GluR2/3 样阳性胞体,阳性纤维和终末比较稀疏;(4)骶髓后连合核可见少量小型m GluR5 样阳性胞体,而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5)骶髓后连合核内淡染的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均较少;(6)骶髓后连合核几乎看不到m GluR8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只能见到少量阳性终末样结构。另外,在外侧脊核内可见到一些m GluR7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内可见到许多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以及少量m GluR8 样阳性结构。骶髓后连合核是后肢躯体非伤害性信息和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的重要汇聚点。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谷氨酸是参与躯体和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它可通过与在骶髓后连合核大量分布的m GluRs(m GluR1, 1α, 2, 3, 5  相似文献   

7.
吕岩  丁玉强 《解剖学报》1997,28(4):355-358,I004
用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包埋后免疫金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后连合核内P物质受体(SPR)免疫反应神经元与GABA能科末的突触联系。SPR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细胞膜下,双重标记电镜结果表明,约有46%的SPR阳性树突和胞体与GABA能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其中绝大部分为轴树突触,个别为轴体突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授GABA有终末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SP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光、电镜下的特征及其与SP免疫阳性终末的突触联系。结果证明,SP免疫阳性终末和SP受体阳性胞体及树突均密集分布于后连合核区。在光镜下双重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显示二者重叠分布,且可见大量的SP样免疫阳性终扣与SP受体阳性胞体或树突紧密接触。电镜下证明SP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不仅位于突触后部位而且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非突触部位,有42%的SP受体阳性树突与SP阳性终末形成突触连接。在此未发现SP受体免疫阳性终末。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腰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接受由SP介导的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入,且其主要为盆腔脏器内脏初级传入成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合成、运输和释放的规律,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分别于刺激后不同时间取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GRPmRNA及CGRP样阳性结构(CGRP-LI)在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G内表达CGRP的两种亚型α-CGRP和β-CGRPmRNAs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于福尔马林刺激后2h和4h有明显增加,8h达到高峰,然后渐下降,至48h后恢复至正常。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c浅层CGRP-LI的含量在刺激后1h内明显减少,2h后渐增,12h达到高峰,24h后趋向正常。TG内CGRP-LI神经元的数量在刺激后1h内也明显减少,此后逐渐回升至正常并有轻度增加,但与正常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形态学证明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阐明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内脏初级传入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信息成分,本研究综合运用特异性标记初级传入C纤维的BSI-B4-HRP跨节追踪技术,神经干局部涂抹C纤维毒素CaPsaicin并结合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猫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刺激的成分;同时观察了秋水仙素处理的骶2后根节内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与S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如下:(1)向盆神经注入BSI-B4-HRP,骶1~3后根节内出现平均直径34μm的标记细胞,后连合核内出现密集的标记终末,电镜下证明通过Lissauer氏束进入脊髓内的标记纤维均为无髓纤维;(2)对盆神经进行局部Capsaicin处理,引起后连合核内的SP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明显减少;(3)骶2后根节内BSI-B4-FITC标记细胞有17%同时呈SP免疫阳性;(4)骶2后根节内BSI-B4-HRP标记的盆内脏初级传人神经元的39%同时呈SP免疫阳性。本研究结果在形态学上证实了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它可能是中继和整合盆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低级中枢。  相似文献   

11.
将Formalin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0.5、1、2、4、8、12、24、48h和5d)将动物断头取材,用放射性同位素[α-(35)S]d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大鼠腰骶髓(L5、L6和S1)背根节内SPmRNA和α-CGRPmRNA表达阳性细胞占整个背根节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注射后2h背根节内SPmRNA和α-CGRPmR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即明显增高;分别于12h(α-CGRP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增加了3.3%,P<0.01)和24h(SP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增加了3.5%,P<0.01)达到高峰,其中SPmRNA可持续到48h后,而α-CGRPmRNA则在12h后逐渐回落;5d时二者的表达阳性率均降至术前水平.提示SP和α-CGRP的mRNA的表达水平与伤害性刺激的施加有关,从而进一步证明了SP和CGRP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与5-HT1A受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内感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投射的神经元呈5-HT1A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将FG注入一侧LPB后,可在腰骶节段(L6-S2)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这些FG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DCN和IML内,以同侧为主;5%福尔马林注入大鼠结肠后,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骶髓DCN和IML,以同侧为主,在同侧脊髓背角I层、II层和深层也有少量的分布。另外,在腰骶髓DCN和IML内,还可观察到大量5-HT1A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同时有部分Fos蛋白阳性的FG逆标神经元呈5-HT1A受体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DCN和IML内的5-HT能终末可能对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组的既往研究曾发现 ,膀胱的初级传入投射纤维中有一部分传递伤害性刺激 ,投射于腰骶髓的后连合核。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盆腔内脏和后肢躯体性结构的伤害性刺激诱导 FOS阳性反应在大鼠后连合核的表达状况 ,藉以确定投射于后连合核的传递痛信号的初级传入的来源。本实验分别向盆腔内脏的膀胱和直肠以及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外侧皮肤及腓肠肌等四个不同部位注入 2 %福尔马林溶液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腰骶段脊髓内 FOS的表达状况 ;并向此四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证明 ,将 2 %福尔马林溶液注入膀胱或直肠内腔后可主要诱导 L6,S1 ,S2 节段后连合核出现大量 FOS阳性细胞核( 2 5~ 95个 /片 ) ;向小腿外侧皮肤或腓肠肌注射福尔马林溶液 ,则主要在背角浅层出现浓密的 FOS阳性细胞核而在后连合核仅发现极少量的 FOS阳性细胞核 ( <5个 /片 ) ;在不给予福尔马林刺激的对照组 ,后连合核内也出现极少量散在的 FOS阳性细胞核 ( <3个 /片 )即后连合核内出现极少量的传递躯体伤害性刺激的传入成分与不给予福尔马林刺激的对照组结果无明显差别 ,这种极少量的神经元在神经机能的传递上不应有何作用。因而 ,本研究结果提示 ,盆腔内脏来源的痛信号初级传入成分是后连合核内唯一的有机能意义的痛传入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0 d两时相 NT-3 m RNA大型神经元阳性数明显减少 ,而 NT-3阳性大型神经元数术后 10 d时方明显减少 (P<0 .0 1) ;NT-3及其 m RNA阳性小型细胞数在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者增多 (P<0 .0 1) ;而在中型神经元只有 NT-3阳性神经元数有增加。相对地 ,在脊髓 板层 ,两时相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者明显增加 (P<0 .0 1) ,且以 3 d组者为最明显 ,但均未见 NT-3 m RNA阳性信号。结果表明 ,部分去背根不仅导致背根节各类神经元中 NT-3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且对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也有明显影响。提示 NT-3可能在脊髓 板层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逆行电刺激对相邻背根节PPT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予大鼠左侧胸 9脊神经背侧皮支或其外周断端较强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相邻节段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完整神经后 2 4h,同侧胸 8、胸 9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电刺激断离中枢的神经外周端后 2 4h,同侧胸 8和胸 10背根节 PPT m R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表明较强的逆行电刺激 ,可以在外周通过跨节段传递信息 ,引起相邻节段背根节的 PPT m RNA表达的增强。提示由 PPT生成的 SP等生物活性物质在跨节段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引起背根节PPTA 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予大鼠背部左侧胸 9脊神经皮支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本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表达的变化。证明电刺激后 2 4h,左侧胸 9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的表达较对侧和对照组有显著增高 ( P<0 .0 1)。表明较强的电刺激可增加背根节细胞 PPTA m RNA的表达 ,提示 PPTA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大鼠坐骨神经(躯体性)和盆神经(内脏性)内与传递痛信号有关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后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本研究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GRP能、SP 能和NOS样神经元在相应的后根节内(坐骨神经,L4~L6 ;盆神经,L6~S1)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坐骨神经和盆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中有相当数量的CGRP和SP样阳性细胞,与这二者相比,NOS样细胞数量稀少;(2)盆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中CGRP/FG、SP/FG、NOS/FG 双标细胞的比率高于坐骨神经,而其前两种双标细胞与各该活性物质单标细胞的比率则低于坐骨神经;(3)三种物质与FG 的双标神经元以小型为主,少有中型细胞。因为既往的研究证明,分布有大量的CGRP、SP、NOS样终末的骶髓后连合核(SDCN)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信息传入,并且CGRP、SP都以外周来源为主。故本文结果进一步核实了SDCN 区接受来自外周的CGRP、SP投射,且确为经盆神经传入的细纤维。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部分背根切断后备用背根节(DRG)中各类细胞NGF及其mRNA的量变状况。将成年雄猫10只分为正常组、单侧部分背根切断后7天组等2组,每组5只。实验组切除一侧L1~L5,L7~S2 DRG,保留L6 DRG为备用根。取正常组一侧和术后7天组手术侧的L6 DRG制成20μm厚冰冻纵切片,分别用NGF抗体及其cRNA探针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反应。观察NGF及其mRNA在DRG各类细胞的分布,测定NGF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以反映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组,L6DRG中仅存在少量的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此外,一些胶质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在手术组,各类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NGF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较正常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部分背根切断导致备用DRG神经元和非神经元表达NGF增多,提示NGF可能有利于促进备用背根生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