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术体系以藏象经络学说作为核心理论,具有象类方式的特征。“象”是指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在中医学理论中主要责之于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类”是用于解析象之间区别和联系的一种方式,主要采取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方法。象类方式是中医学术体系非常独特约理论特色。象类式中医学术体系的构建以“天人相应”为指导,以“气”物质运动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气化理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化科学解释中医“气化论”。用高能物理的“波粒二象理论”、“量子力学”的观战对中医“气化理论”进行新解、模式归类。创立了中医“气化理论”的模式,拓宽了中医“气化理论”的神野。对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医“气化理论”,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对指导中基临床、提高诊疗水平、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易》“象”思维模式对《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析《周易》“象”思维模式特点为基础,探讨《周易》“象”思维模式对《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周易》“象”思维模式在《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内经》广泛运用《周易》“象”思维模式研究自然万物规律、人体疾病诊断治疗规律,有天象、地象、气象、万物之象、生物之象、藏象、病象、色象、脉象等,涉及内容广泛,医理博大精深,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研究《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古代哲学基础,对于从根本上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中医药数学模型课程的意义 唐代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中医的理论源头在《易经》、《内经》。《易经》和《内经》,都是与我国古代数学有关的科学巨。它们用太极、八卦的方式,用阴阳五行的方法去认识宇宙、社会和人体。这种“宏观整体形象思维”的核心,称为“取象比类”方法。这种思维形式中,象与数是同一个整体。察其象可探其数,知其数可探其象。通过象数思维的推演程式去把握客体,完成对客体的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形式为中医的理性思维提供了基础与框架,使中医学成为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5.
初步讨论了马勃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运用,提出了中医“取象类比”的概念以及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咽胃同治”法之初探。为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也再次验证了中医“取象类比”与“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美学走入中医学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的发展史上,随着哲学、美学对中医的影响不断加深,哲学、美学领域的各种概念和范畴,诸如:“形”、“气”、“象”、“情”、“志”、“意”、“精”、“神”、“和”等词汇都先后进入了中医的领域。正如美学将“神”定为最佳一品,中医之谓“神”,则是人所处的最佳状态,是“形”与“气”的和谐统一,是“意”对“象”的作用成果,从而使自身成为“平人”、“全德之人”,体现的是中医美学“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1“神”的初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示,天垂象见吉凶以示人”,“申,电也”,“申,神也…  相似文献   

7.
716例消化性溃疡病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镇奇  林纯良 《广东医学》1997,18(12):834-835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探讨溃疡病舌象情况,把舌诊和内窥镜检查结合起来,观察了716例经内镜证实的溃疡病患者的舌象,现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对960例接受纤维内镜检查患者,均于检查用药前进行舌象观察,并把纤维胃镜诊断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716例列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男562例,女154例,年龄14~74岁。2结果716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舌象见表1、表2,。表1消化性溃疡病舌体表现(n=716)表2消化性溃疡病舌苔表现《n二716)3讨论舌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医归于“胃肤痛”、”‘痞满”、“”腹胀”等范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能够应用于面向家庭的中医特色远程医学网的舌象分析系统.方法:结合模拟古代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中医远程医学网的特点与优势,总结实现中医舌象分析的关键技术要求,设计远程化的舌象分析系统.结果:新型的舌象分析系统具有成本低,实用化的特点,适合在中医远程医学网中应用.结论:新型的舌象分析系统及中医远程医学网的设计为网络环...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化科学解释中医“气化论”。用高能物理的“波粒二象理论”、“量子力学”的观点对中医“气化理论”进行新解、模式归类。创立了中医“气化理论”的模式 ,拓宽了中医“气化理论”的视野。对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医“气化理论” ,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对指导中医临床、提高诊疗水平、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判定疾病病位、病性、用方用药和转归的一项重要指证,而在看诊中往往重视问诊,而对舌诊的认识往往比较粗浅,将舌诊作为体系在疾病治疗中直接进行辨证处方用药的报道鲜而甚少。中医舌诊“舌-证”理论,是依据舌象,结合疾病下的体质情况,归纳出病证病机和用方用药规律的一门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舌-证”理论方法分析不同舌象下的证型,指导痤疮疾病的辨证施治和遣方用药,探讨其优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中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集中表现为“中医文化失语症”,其中教与学的输入和产出驱动不足是其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在中医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课程《英语畅谈中医文化》中设计“中医文化”产出导向教学模式,依照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开展实践研究,证明应用该模式使中医ESP课程的教与学有效融入了“民族情感”与“国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中医文化产出能力,发挥了外语教学的育人作用,而且也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12.
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胃炎患的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设计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166例慢性胃炎患的舌象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舌象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作判别分析,筛选出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黄苔和剥苔5个变量参数,建立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舌象分类判别函数。所得的判别函数对原始数据判别正确的总回代率为51.80%,其中脾胃虚弱型73.33%,脾胃湿热型70.00%,胃络痴血型和胃阴虚型分别有59.09%和55.00%。  相似文献   

13.
“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代人们研究自然界规律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朴素认知方法,又称“援物比类”。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践方法。长期以来,“取象比类”便一直成为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在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人研究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原创思维,并为中医学所长期应用,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内容,在时下的中医研究当中仍具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神”与“精”、“气”,合称人身之“三宝”,《内经》认为这三者也是一切生命存在的要素。“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神”是“精”、“气”存在和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且“神”又统帅着“精”、“气”的正常活动。中医对人体认识的方法和西医不同,是从外在表现——“象”,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而这种“象”,中医则以“神”来体现,因此“神”便成了人体生命存在的象  相似文献   

15.
“肾主生殖”母鼠与子代行为遗传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为先天之本、“肾殖”,国代的肾气决定了生育能力高低和子代行为遗传的强弱,中医‘’肾气”的现代表述之一是免疫水下的高低(l)。为此我们设计了“恐伤肾”母鼠的生殖水平和子代的行为遗传免疫学实验研究,对于叶鼠及其子代的初生鼠、青年鼠、成年鼠等数批鼠进行免疫学方面的系统研究。内容包括行为遗传测试,某些免疫指标,以及免疫生辅器官的研究三个方面,有了43种指标.开拓了“肾为先天之本”关于母鼠生殖与子代行为遗传的免疫学研究。综述如下:1恐伤肾造模根据中医“肾志为恐”,恐可伤肾的胜象理论.修贿行为近传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象数学看中医五行生克图的排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象数学的“象”和“数”为根据,结合中医理论,指出了传统的五行生克图(环形式)排列的欠缺,并设计出了新的环形立体式五行生克图。  相似文献   

17.
“象”,含“现象”、“形象”、“象征”等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渗透于中医学对自然现象、人体组织器官形态构造、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等各个领域方面的认识,且其内涵深刻而各有下同。本文从自然之象、面象、神之象、脉象、舌象等角度对中医之“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从“象”的内涵分层及与脉诊的关系、单要素“位数形势”属性脉象的取象、多要素脉象的组合取象 3个方面探讨象数思维对脉象、脉象属性、脉象组合的影响。中医脉象是位数形势各属性多要素不同程度的排列组合,也是对各属性不断取象的过程。通过从象数思维角度对脉象属性和脉象组合的探讨,增强了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为临证辨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更好地为临床辨证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药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到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虽然有的国家文化风俗跟中国很接近,学习中医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语言这一障碍,使他们学习中医知识仍较为困难。单靠死记硬背一些汉语单词,不能正确理解中医理论,如象《内经》中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什么叫“壮水”?怎么会“以制阳光呢”?不管老师在课上怎么  相似文献   

20.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危小健,李明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37)指导马禄均舌诊是中医诊断病症的重要指征。采用光谱法测量光色参数,通过电脑处理确定舌质、舌苦的颜色,以替代人目测舌象的诊断,这是舌色仪的要求。自1989年“舌色仪”完成设计装配成功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