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平波 《当代医学》2009,15(25):88-89
目的探讨MBCT后处理重建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对病灶数据进行后处理,采MPR和VR技术重建出不同平面的MPR图像及3D图像,以更好地显示病变特征。依据所建图像对病灶性质进行分析,再与横断面图像和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探讨MPR及VR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重建能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部分细小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及脂肪等,而后处理重建能更多的显示病变征象,尤其瘤-肺界面及肿瘤邻近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对于sSPN,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表面重建技术比常规扫描能显示更多细微CT征象,能直观地三维显示肺结节的异常的立体形态学特征,确定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血管类型,以及相邻胸膜内外侧面的形态改变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sSP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16排螺旋CT靶重建扫描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文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696-169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靶重建扫描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肺部常规16排螺旋CT扫描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3.0cm)患者同时行靶重建扫描,所得图像分别就肺内结节的形态、内部结构、支气管征、空泡征等进行逐一判定,并分别做出定性诊断。结果:靶重建扫描比普通CT扫描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结论:靶重建扫描技术应为孤立性肺结节CT扫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诊断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及地位.方法 使用四排螺旋CT对32例可疑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病例行薄层CT扫描,运用容积扫描作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CT仿真内窥镜成像等图像后处理,明确诊断后即由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结果 32例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其中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12例、中间支气管1例、右肺下叶支气管8例、左主支气管4例、左肺下叶支气管1例,纤维支气管结果与CT结果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后期重建技术对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的显示率为100%.MSCT扫描技术是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最可靠手段,MSCT扫描是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剂量薄层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0~2006年期间128例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同时对病灶行高分辨率CT扫描和低剂量薄层螺旋CT扫描,其中38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对其基本征象,其中包括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中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扫描在显示周围型肺癌不均匀密度征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征象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能准确显示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0-13+18+169
目的探讨64排胸部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非肺癌性肺结节中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8例肺原位腺癌患者和45例非肺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肺部后处理重建影像资料,比较和总结两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非肺癌患者肺部CT后处理重建影像以实性结节多见,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少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多见。肺原位腺癌患者则以磨玻璃结节多见,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多见,未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两者在上述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在周围花瓣征和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学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肺部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更清晰地了解肺小结节的细微影像改变,对判断小结节性质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依据,如能进一步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则能有效提高肺结节诊治的临床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东  葛湛  何学军  黄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95-2397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病人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结节54例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肺结节的患者同时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两种方法显示的肺内结节的各种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螺旋CT扫描在显示肺内结节的不均匀密度征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它征象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作为肺结节扫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分析肺结节的差异,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检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常规CT检查发现肺结节的患者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分别以常规剂量和30 mA低剂量扫描,比较不同剂量CT扫描结节的检出率,分析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影像显示结节数目、结节大小及形态特征.结果 两种扫描方案检出结节的大小、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密度不均匀、钙化、胸膜凹陷等征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扫描方案扫描肺结节的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A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查价值相近,但低剂量CT扫描减少了X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伤,更适合对肺结节进行筛查、初步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微细表现的价值。方法:50例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7例炎块中4例钙化,10例结核瘤中9例钙化,2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31例恶性结节中点状钙化3例,空洞9例,密度不均匀坏死22例。结论:高分辨螺旋CT扫描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尤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35例肺孤立性结节的高分辨螺旋CT表现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细微表现的价值.方法: 35例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5例炎性包块中2例钙化,9例结核瘤中8例钙化,1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8月-2013年10月行64排螺旋CT扫描患儿74例,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肺透明技术和容积再现(VR)技术等后处理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支气管树及异物。结果74例均见气管、支气管异物征象,其中气管异物4例,左侧支气管异物39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1例,手术证实68例为气管、支气管异物,6例为炎性分泌物或痰栓。结论64排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率高,但实际运用还存在些许不足,无法明确区分内源性与外源性异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显示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探讨64排螺旋CT对球形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收集的30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的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球形肺炎经64排螺旋CT薄层重建、MPR重建及MIP成像后能较为直观地显示其主要CT特征: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病灶形态呈球形或类球形,病灶内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靠近肺门侧支气管壁较均匀广泛增厚而无明显狭窄;64排CT多种后处理方法结合运用显示病变的能力明显优于单纯横断面CT图像,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上述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有助于球形肺炎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上可分为如下4型:(1)支气管腔内结节型;(2)支气管腔内团块型;(3)支气管腔外压迫型;(4)肺门区团块型.其影像学有以下特点:(1)支气管结核所致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内径缩小;(2)结节、团块样结核灶增强为环形强化;(3)支气管结核病变区与正常支气管界限不清.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肿瘤样支气管结核的累及范围及影像特点有一定的优势,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整体改变,使观察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4.
陈东  葛湛  何学军  黄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1984-1986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患者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mm,5mm~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周围型小肺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螺旋CT扫描(SCT)和高分辨CT扫描(HRCT)所获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 HRCT对肿瘤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HRCT对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较螺旋CT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段及亚段支气管的价值.方法 将100例肺部正常者分成两组,其中60例做低剂量扫描,40倒做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双肺各叶支气管显示率均为100%(P>0.05);多数段支气管显示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肺中叶外段及左肺上叶尖后段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肺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左肺上叶前段及舌叶上段的亚段支气管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适合于检出肺叶及大多数肺段支气管的病灶,但亚段支气管的检查以作常规剂量CT为宜.  相似文献   

17.
徐颖颖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50-50,5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应用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方法采用GE Synergy螺旋高分辨率CT扫描机,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扫描,观察各层高分辨率CT图像中结节的类型、形态及分布特点等征象。结果周围性肺癌空泡征、毛刺征、分叶、纵隔淋巴结增大与其他三种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出现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瘤卫星灶、钙化、空洞发生率高(P0.05),表现为薄壁空洞、环形及沙粒状钙化、增强后典型的环形强化;炎性假瘤病灶表现为空气支气管征、邻近胸膜反应性;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高分辨率CT显示肺内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肺腺癌多学科分类标准和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性肺腺癌组(n=61)和非浸润性肺腺癌组(n=31)。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和MDCT三维重建,分析CT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常规CT扫描与低剂量MDCT三维重建对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常规CT扫描结果显示,与非浸润性肺腺癌组比较,浸润性肺腺癌组病灶直径和感兴趣区CT值大,病灶边缘毛刺征和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s,m GGN)构成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MD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非浸润性肺腺癌组比较,浸润性肺腺癌组病灶直径和感兴趣区CT值大,病灶边缘毛刺征和分叶征、血管集束征...  相似文献   

19.
胸部高分辨率CT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燕  白林  赵世煜 《四川医学》2002,23(4):388-389
目的:进一步研究,掌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观察和认识肺内细微结构,细小病变影像特征及病理改变。方法:正常胸部组50例,各类肺疾患者100例,常规螺旋CT全胸扫描,运用HRCT对局部或病灶扫描,然后对比分析。结果:HRCT能清晰显示肺小叶间隔,小支气管分支结构及形态,能观察到蜂窝状网影,胸膜下小结,胸膜下线影,毛玻璃样征;小毛刺征,小结节堆砌征,脐样征,印戒征,双轨征,支气管囊柱状改变征等反映肺间质病变,癌结节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病变征象,结论:HRCT是研究认识肺间质病变,肺内小结节以及支气管扩张的方法,薄层扫描,高千伏,高分辨率重建算法是HRCT技术的三大要素,适当的图像显示技术,病员的正确体位及呼吸控制也是HRCT影像质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0.
双倾斜角度CT扫描在肺部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肺末梢结节不同角度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例原发性肺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横轴位CT扫描及双倾斜角度CT扫描。从毛刺征、切迹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凹陷征、血管关联征、空气支气管征像等方面,观测肺末梢型结节在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上的显示率,并与常规横轴位CT扫描作比较。结果 毛刺征、切迹征、棘状突起征、血管关联征在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上的显示率达100%,空气支气管征66.66%,胸膜凹陷征83.33%;而常规横轴位CT扫描空气支气管征显示仅1例,显示率为8,34%;胸膜凹陷征显示率亦低,显示不清楚达5/12(41.66%)。结论 双倾斜角度CT扫描与常规横轴位CT扫描比较,影像学特征表现显示更明显,特别是胸膜凹陷、空气支气管征的显示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