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的传染病,我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高达1.3亿[1].为阻断HBV的传播,我们采取对新生儿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但仍有10%~20%得不到保护[2].为探讨是否存在通过生殖细胞传播的 HBV,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男性携带者精子及女性携带者卵巢颗粒细胞中HBV-DNA,旨在为HBV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监控的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除了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外,还可能引起多种肝外损害.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HBV感染最常见的肝外损伤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显示,HBV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且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功能紊乱.本文旨在总结HBV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公共健康.目前公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1].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之一~[1],估计全球范围内约有3.5亿慢性HBV携带者。1971年Combes等第一次报道病人因输血引起肝炎并出现肾病综合征,以后乙肝病毒与肾病的研究引起医学界的极大重视。HBV-GN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2],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起病多缓慢隐匿,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疲乏无力,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蛋白尿或镜下血尿,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肝癌的首选方式,但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中国肝癌患者多数合并乙肝感染,乙肝病毒(HBV)因素如:病毒基因型、血清e抗原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肝内HBV DNA水平与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相关.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干扰素治疗可能是预防肝癌复发的有效方式之一.乙肝病毒因素也可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简要了解我市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浓度,以观察该群体抵御乙肝痛毒侵入的能力.方法:以磁徽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525名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然后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5名儿童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值≤10mIU/ml 126人,完全不具有抵御乙肝病毒(HBV)入侵的能力,需要立即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HBsAb浓度值在10-100mIU/m1 150人,具有部分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HBsAb浓度值≥100mIU/ml 249人,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不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论:许多儿童不具有和不完全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乙肝病毒标志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某医院754名护理人员进行HB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5.04%)和HBV病毒标志(HBV-M)阳性率(38.59%)均低于其它文献报告.结论随着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防护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护理人员HBV高感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国家,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携带率相当高。目前已明确血液和体液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已有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中存在着较高的HBV  相似文献   

10.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是一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1],每年约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因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2]。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乙肝病毒变异的思路,寻找延缓和阻止乙肝病毒变异的方法,造福于广大的乙肝患者.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52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胆湿热型、疼血阻络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5种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肝功能各指标的变化.采用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各组HBV变异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组间HBV变异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乙型肝炎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乙肝病毒的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各项指标阳性的临床意义、HBV携带产妇携带模式对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影响及免疫干预措施和哺乳、接触防范指导的研究进展,指出HBV携带产妇在接受母婴多重联合免疫及哺乳、接触防范指导干预条件下实行母乳喂养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由于病毒变异后往往引起抗原性和致病性改变,所以认为HBV感染在临床上出现的不同疾病谱与病毒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抽取医院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血标本进行"两对半"检查,体检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医务人员HBV感染率为53.37%(95/178).结论;医务人员有接触感染HBV的高危险性,应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乙肝感染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病毒直接损伤作用在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统计,8%~20%乙肝患者有肾脏损害,但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HBV抗原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组织是最早公认的学说.HBV诱发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诸如特异性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数目和功能的改变等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在我国,由于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多,乙肝后肝硬化成为门静脉高压症的最常见病因[1].  相似文献   

17.
正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肝外表现之一,也是我国儿童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据国外的统计,该病的发生率占乙型肝炎患者的10%~20%。在中国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炎,部分患者可进展至肾衰竭。蓝华生教授曾师从孟河名家徐南甲老中医,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肾病科创始人,为江苏省名中医,在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去透明带金黄地鼠的卵母细胞与携带乙肝病毒 DNA(HBV DNA)的人类精子体外受精,检测乙肝病毒基因(S 基因与 C 基因)在早期胚胎细胞中的复制与表达。方法:通过异种体外受精,由人类精子将乙肝病毒基因导入去透明带地鼠卵母细胞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单细胞和2-细胞胚胎细胞的基因组中是否有 S 基因和前 C/C 基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上述基因是否在胚胎细胞中表达。以全长 HBV DNA 制备探针,与胚胎细胞制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胚胎细胞基因组中是否有 HBV DNA整合。结果:PCR、RT-PCR 和 FISH 分析均在待测样本中获得阳性结果。结论:以精子为载体、携带到卵内的 HBV 基因能够在早期胚胎细胞中复制和表达,该结果为 HBV 有可能通过男性生殖细胞垂直传递给子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嗜肝双链环状DNA病毒,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为直径约42 nm的球形,由包膜和核心颗粒组成。包膜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糖蛋白和膜脂质,核心颗粒内含双链环状HBV DNA、HBV DNA聚合酶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完整形态的HBV对肝细胞具有强力的感染性,又称Dane颗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肝大三阳携带者精浆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的检测方法、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男性乙肝大三阳携带者99例,根据血清HBV DNA定量级别分为107组和108组,采用沉淀煮沸裂解法(实验组)和微量DNA提取法(DNA Mini法)(对照组)抽提精浆的HBV DNA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精浆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2.0%和6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种DNA抽提法检测的10 7组和10 8组精浆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5.3%和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对数转换后,血清与精浆HBV DNA含量分别为(7.98±0.42)IU/ml和(3.05±1.58)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沉淀煮沸裂解法能有效抽提精浆的HBV 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大三阳携带者精浆HBV DNA含量低于血清HBVDNA含量,精浆HBV DNA的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