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春生 《药学学报》1985,20(7):495-499
本实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鼠在不同时间给以川楝素和肉毒毒素后,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改变。给川楝素后立即或1小时后给毒素,其改变与单给川楝素小鼠的相似。主要是突触小泡明显减少,长管形泡较多,髓膜样或自噬体样结构经常可见等变化。但是,如果先给毒素,5小时或24小时后再给川楝素,则突触小泡平均密度比单给川楝素小鼠的高约90%。表明预先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肉毒毒素对川楝素引起的突触小泡减少有阻碍效应。其他改变与单给川楝素的相似。  相似文献   

2.
川楝素对大白鼠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春生 《药学学报》1982,17(6):407-412
本实验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鼠肌注川楝素后,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改变。给药后3小时,在突触前看到明显的结构改变,主要是突触小泡数量显著减少。其次是长管形泡增多、自噬体样结构经常出现,以及线粒体较分散、较趋近于突触前膜等。川楝素对突触后结构的影响则不明显。仅看到部分神经肌肉接头在接头区有肌原纤维Z-线消失和Schwann细胞突起伸入突触间隙的现象。本实验可能为阐明川楝素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点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释川楝素的作用机制 ,为了解递质解释的基本过程提供线索。方法 以大鼠大脑皮层匀浆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获得的突触体作为研究标本 ,分别施加 5 0mmol·L- 1KCl,1.5 μmol·L- 1卡西霉素或 7.5mmol·L- 14 氨基吡啶触发谷氨酸 (Glu)释放。通过检测由Glu氧化脱氢反应与NAD+ 生成的NADH荧光变化测定Glu释放量。结果 川楝素浓度、时间依赖地显著抑制由KCl诱发的Glu释放 ,并主要抑制钙依赖性释放 ;由卡西霉素直接提升胞内钙离子浓度而诱发的Glu释放也被川楝素明显抑制。结论川楝素抑制中枢突触Glu释放 ,该效应与其导致的递质释放机制中钙离子敏感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高速液相色谱测定了川楝素含量的各地楝树样品水提物及几种川楝素产品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讨论了川楝素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叶、果样品中虽不含或仅含少量川楝素,但对试虫仍表现出一定的活性。皮中含有较丰富的川楝素,其含量与拒食活性呈正相关,但与毒效作用不相关。四川样品川楝素含量及生物活性均很高而值得重视。川楝素粗产品相对于纯川楝素而言对试虫具更高的生物活性。这种川楝素含量与活性的非线性关系说明样品中其它成份也具活性或与川楝素有着协同作用。通过测定、分析和讨论,指出用川楝素粗产品防治菜青虫是一经济、有效,可行的措施。文中应用了评判援效型杀虫剂的新方法,供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肉毒素,又名肉毒杆菌肉毒素A,是肉毒梭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作用于周围神经运动末梢,抑制周围运动神经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暂时性松弛性麻痹,3~6个月后失活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轴突芽生,重新激发神经.肌肉传导。近几年来肉毒素用于治疗面部皱纹,被证明是有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方法对临床32例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进行内镜下肉毒毒素环形点注后临床观察。结果肉毒杆菌毒素可以抑制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对抗因抑制性神经元受损所造成的胆碱能神经兴奋性亢进,降低LES静息压,增加LES松弛率,减少食管潴留。结论肉毒毒素治疗AC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内、外源性乙酰胆碱诱发的大鼠离体幽门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电场刺激诱发大鼠离体幽门平滑肌释放乙酰胆碱或加入外源性乙酰胆碱诱发肌条收缩,比较A型肉毒毒素与阿托品对该诱发收缩的作用。结果:A型肉毒毒素抑制电场刺激诱发的大鼠离体胃幽门平滑肌的收缩(P〈0.001)。阿托品和A型肉毒毒素均抑制乙酰胆碱诱发的大鼠离体胃幽门平滑肌的收缩(P〈0.001),但A型肉毒毒素对乙酰胆碱诱发的收缩表现为不完全抑制。结论:A型肉毒毒素抑制电场刺激诱发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所产生的收缩作用,可能其裂解突触前膜上的SNAP-25蛋白而致;A型肉毒毒素抑制外源性乙酰胆碱诱发的肌条收缩作用类似阿托品,但机制尚不明,可能A型肉毒毒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或者平滑肌上的SNAP-25蛋白,而抑制肌条的收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楝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探讨用川楝的果实川楝子代替川楝树皮作为川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方法将川楝子经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川楝素晶体经HPLC法测定,纯度为98%,川楝子中川楝素的提纯率为0.0153%。结论实验所得的川楝素纯度较高,实验方法可靠,可为川楝子代替川楝皮作为川楝素提取来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肉毒中毒及其防治现状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250014)付留杰,李晓风肉毒中毒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征象最重、死亡率很高的一种毒素型食物中毒。它可分为四种类型:食物性肉毒中毒(即毒素型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常见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人们对该病的形成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一些作用机制新颖,疗效确切的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为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It择性则一全体阻滞刘这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与一般的。l受体阻断剂不同,能选择地阻断突触后a;受体,而对突触前a。受体几乎无作用,因而不抑制突触前a。受体的负反馈功能,允许去甲肾上腺素本身通过负反馈抑制其本身的释放,从而表现出该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现已用于临床的该类药物有派晔嚷、泰吐嚷及达叹臣…  相似文献   

11.
FDA于 2 0 0 2年 4月 12日批准肉毒杆菌A型增加治疗面部皱纹的新适应证。肉毒杆菌毒素是由A型肉毒杆菌分泌的纯化神经毒素复合物 ,其药理作用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突触前膜乙酰胆感的释放 ,阻断神经冲动向肌肉的传递 ,从而缓解肌肉痉挛 ,导致其收缩无力。最早治疗使用肉毒杆菌可以追溯到 2 0世纪 6 0年代 ,FDA于 1989年 11月批准其治疗眼内肌内痉挛和功能紊乱 (睑痉挛和斜视 ) ,2 0 0 0年 11月批准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颈部肌肉张力障碍 ,以及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严重的颈部、肩部肌肉痉挛。此次批准爱尔兰Allergan制药有限公司美…  相似文献   

12.
肉毒毒素A治疗半侧肌痉挛及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志华  谢炳玖 《天津医药》1997,25(3):161-163
对3例用肉毒毒素A治疗半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电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临床缓解期依然有自发动作电位的爆发,但其时程缩短,波幅变小,爆发频率明显减少。注射前后的潜速率衰减试验未见明显化变化,因而未能发现运动神经突触前乙酰胆碱(Ach)释放抑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肌肉阻断剂在体腔(特别是腹腔和胸腔)手术麻醉时常规使用,使不发生自发的或反射性的肌肉运动。1942年起使用这类药物标示麻醉和外科学的重要进展,使麻醉者能在长时间和复杂的手术中维持呼吸功能。神经肌肉阻断剂亦用于护理受特殊治疗的危重病人,当单用镇静和止痛药无效时使用神经肌肉阻断剂容易使病人适应机械换气。本文主要介绍神经肌肉阻断新药的药理、应用及其副作用。三种经肌肉的传递和阻断神经肌肉接头有三种类型的烟碱型受体:两种在肌肉表面(接头和接头外),另一为突触前受体,在副交感神经末梢。神经冲动到达时,突触前…  相似文献   

14.
粘虫六龄幼虫头部化学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内唇着生有两对腔锥感受器;幼虫下颚的结构与其它鳞翅目幼虫相似。拒食点滴试验结果表明,川楝素的拒食作用部位是下颚;而杀虫脒的作用部位是舌;但加过量半胱氨酸或二硫苏糖醇的川楝素,对下颚须的抑制作用消失。本文探讨了川楝素的有关作用机理和拒食活性部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汴生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0):60-60,62
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BTX-A)是一种神经毒素,临床将A型肉毒杆菌素注射液注射于皱纹肌和降眉间肌矫正前额皱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于2000~2004年8月对临床57位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7例患者,其中女46例,男11例,年龄30~55岁。1.2方法A型肉毒杆菌素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商品名“衡力”。使用前放置在-5~-20℃保存,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2~8℃下4h以内用完,否则影响效价。每瓶用2.5ml生理盐水稀释,稀释后浓度为每0.1ml含4u肉毒杆菌素。注射部位分别位于皱眉肌和降眉间肌,注射时让…  相似文献   

16.
在离休大鼠膈肌标本上,细胞内记录终板区微电泳给乙酰胆碱(ACh)的电位,以ACh电位幅度为突触后反应性指标,观察了梭曼中毒后间接串刺激产生终板区持续性去极化反应的性质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持续性去极化过程中不仅串终板电位消失,ACh电位也消失,持续性去极化之后ACh逐渐恢复。在正常大鼠和肉毒毒素A中毒大鼠膈肌标本上,梭曼中毒后,串ACh电位(5-10Hz)也可诱发与持续性去极化性质相同的去极化反应,结果表明,持续性去极化主要是突触后N型ACh受体对高浓度ACh的一种反应,不支持突触前ACh“再生性”释放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川楝素(Toosendanin)为四环三萜类化合物(Ⅰ)[钟炽昌等:化学学报 1975,33:35;李培忠等:中草药1982,(6):28],系由川楝树皮提取而得,具有抗肉毒中毒作用。但由于该化合物毒性较大,化疗指数低,影响临床应用,故对其结构进行了化学改造,以力求降低毒性,提高效价。我们曾先后用硼氢化钾(钠)、四氢锂铝还原C环上的羰基为羟基,但均未奏效。由于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川楝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采用0、6.25、12.50、25.00、50.00和100.00 nmol/L川楝素处理,绘制生长曲线.川楝素0、12.5和50 nmol/L处理72 h后,采用MTS法检测川楝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酶蛋白酶3(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和cleave-PARP表达.结果 川楝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P<0.01).川楝素作用48、72和96 h的半数抑制浓度(IG0)分别为9.32、16.96和122.37nmol/L.川楝素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P<0.01),阻滞细胞在S期(P<0.01).以0、12.50和50.00 nmol/L川楝素处理MDA-MB-231细胞72 h,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8.12%、20.85%和67.21%,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占32.69%、47.90%和61.23%,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减少,cleaved-PARP增多.结论 川楝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S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楝素辅助治疗是否能增强顺铂对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活性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肺癌细胞系A549在顺铂和川楝素处理下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试验检测顺铂和川楝素对A549细胞ATF2磷酸化水平,Bcl-xl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释放水平、caspase-9和caspase-3活化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在顺铂和川楝素联合处理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川楝素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降低顺铂对A549的IC50。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川楝素处理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ATF2的表达和磷酸化。MTT试验结果显示,转染ATF2表达质粒显著抑制川楝素对顺铂的协同抗肺癌活性。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试验结果显示,川楝素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中顺铂诱导的Bcl-xl表达水平的上调,进而促进A549细胞中顺铂诱导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caspase-9和caspase-3活化及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结论 川楝素通过抑制ATF2蛋白的磷酸化增强顺铂对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速液相色谱(HPLC)对我国楝属(Melia)植物主要分布区的川楝、苦楝的树皮、果实及叶片中川楝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川棘、苦楝样本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树皮中的含量以贵州(沿河),陕西(西乡)采的苦楝及河南(扶沟)采的川楝较高,分别为5.160、4.697和4.223mg/g。果实中川楝素的含量都较低,苦楝果中仅含微量或测不出。杭州采的川楝果中川楝素含量却显著高于其它楝果样本,而且比其树皮的含量还高(分别为0.800和0.574mg/g)。所采的楝叶中在该测定条件下测不到川楝素存在。楝科中其它9种非楝属植物树皮中不含有川楝素。从整个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川楝素只存在于楝属植物树皮中,果中也有少量分布,川楝中川楝素的含量不一定高于苦楝。各样本中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是否与其分布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及土壤等因素有关,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