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与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协作,从1975年开始先后研制成功四种单价的精制抗蛇毒血清,即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1976年)、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1978年)、精制抗金环蛇毒血清(1979年)、精制抗蝰蛇毒血清(1981年)。前两种抗血清已经鉴定并投产供临床应用,后两种正在临床验证。广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与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协作,于1978年  相似文献   

2.
我县每年被毒蛇咬伤的病例不少,银环蛇咬伤的较多、眼镜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咬伤的次之。我院在1981~1982年收治的眼镜蛇伤病人中8例是采用广州医学院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协作制成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治疗,疗效确切,临床全部治愈。一般资料八例患者均属男性,都是因捕蛇时被咬伤手部,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按临床分型、轻型五例、重型三例。前后收治的8例患者,均于入院后经试敏阴性即用抗眼镜蛇毒血清2支加入10%葡萄  相似文献   

3.
国内至今研制成功的六种单价抗蛇毒血清中尚无抗眼镜王蛇毒血清。眼镜王蛇伤在所有毒蛇伤中占的比例虽低,但其死亡率极高。本文收集9例危重眼镜王蛇伤患者的治疗并结合部份基础研究,对眼镜王蛇伤患者合用抗眼镜蛇毒血清、抗银环蛇毒血清治疗的疗效作一分析,证实抗眼镜蛇毒血清与抗银环蛇毒血清合用治疗眼镜王蛇伤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我室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协作制成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目前正在临床试用,观将一些动物实验结果摘要报导如下: 现在临床试用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14 ml/Amp(5,000μ),约能中和眼镜蛇粗毒(干毒)40 mg,小鼠肌肉注射这一血清0.49 μl/g,能保护1 LD_(50)(1.3μg/g);只能在肌肉注射蛇毒后立即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才有保护作用,若延迟注射血清,则无保护作用。将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改为静脉注射,用  相似文献   

5.
抗蛇毒血清作为蛇伤中毒急救的特效药,在国外应用已超百年。我国大陆的抗蛇毒血清的研制和生产,始于七十年代,至今仍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公认。抗银环蛇毒血清和抗眼镜蛇毒血清是广州医学院、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兄弟单位协作取得的科研成果,分别于  相似文献   

6.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licinctus Blyth)是危害劳动人民较严重的一种毒蛇,银环蛇伤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死亡率较高.我国银环蛇地理分布较广,计有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浙江、安徽、台湾等省。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可迅速中和体内的蛇毒而产生特异性的解毒作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具有破坏局部蛇毒蛋白的作用,本文根据动物实验观察结果,报导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对银环蛇毒中毒动物保护作用的比较,为临床合理选用或合用这些药物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市及郊区处于浔江与桂江的汇合点,北回归线横贯市郊,属亚热带地区,山峦起伏,沟河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自然条件适宜蛇类生活。因此,每年都有不少人在农业生产和野外工作中被毒蛇咬伤,严重地威胁人民的生命,影响工农业生产。两年来,我们用广州医学院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协作研制成功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进行临床验证,对34例眼镜蛇咬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取得33例治愈,1例好转的疗  相似文献   

8.
蛇伤是农村的一种常见病。银环蛇是一种剧烈性的毒蛇,在广东农村中为害较大。被银环蛇咬伤中毒,由于产生呼吸麻痹和严重的合并症,病情错综复杂,救治非常困难。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的教导,在初步了解银环蛇中毒的毒理基础上,1976年5月,我们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协作试制成功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精制银环蛇抗毒素”),已试用于临床。现将使用抗银环蛇毒血清抢救银环蛇伤病人7例的疗效观察,简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动物实验观察,报导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对银环蛇毒中毒动物保护作用的比较,为临床合理选用或合用这些药物提供参考。一、实验材料(一) 银环蛇毒(下文简称蛇毒);本教研室自行采集。(二) 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下文简称抗血清):本教研室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协作研制。(三) 胰蛋白酶: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供注射用结晶胰蛋白酶,每一安瓿为2,000u。(四) 糜蛋白酶: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供注射用结晶糜蛋白酶,每一安瓿5mg。(五) 实验动物:体重18~22g小白鼠,雌雄兼用。二、实验方法将蛇毒结晶用蒸馏水深解配成1 mg/1ml母液,按实验需要再配成3.5 μg/0.1 ml、7μg/0.1 ml、10.5μg/0.1ml及14μg/0.1ml四种蛇毒溶液(这批蛇  相似文献   

10.
冉启华  刘安毅 《海南医学》1995,6(4):244-246
现就我院近年成功救治的5例眼镜蛇科毒蛇咬伤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29岁。其中军人2例,卖蛇从业者2例,农民1例。眼镜蛇咬伤3例,银环蛇咬伤2例。根据全国第四届蛇伤学术交流会通过的“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重型3例,危重型2例。1·2诊断依据:4例蛇咬伤患者将蛇打死后送来医院确诊,l例为酒家内屠宰后之蛇头咬伤。1.3治疗原则及结果;早期急救,迅速排除及破坏伤口局部蛇毒;争分夺秒地抢救威胁生命的毒效应危象;早期应用抗蛇毒血清;提高机体应激机能,防止并发症。经治疗…  相似文献   

11.
蛇伤是农村的一种常见病。过去,尤其对危重型银环蛇咬伤,由于产生呼吸麻痹和严重的合并症,病情错综复杂,救治非常困难。就以往我院曾经抢救成功的危重型病例来看,其病程长,医药费用、人力、物力消耗很大。最近,我院连续收治两例危型重银环蛇咬伤患者,应用广州医学院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协作制成的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下简称本血清)治疗,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快速,病程短,费用低,证明本血清在抢救危重型银环蛇咬伤病例中是有其独特的显著疗效的。  相似文献   

12.
抗蛇毒血清的应用与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抗蛇毒血清发明以来,经100多年的试验和改进,抗蛇毒血清已公认为治疗蛇伤的最有效药物.抗蛇毒血清的作用机理,是抗蛇毒血清中的抗体与相应蛇种的蛇毒结合,可形成无毒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起中和解毒作用.抗蛇毒血清目前已成为治疗毒蛇咬伤的首选特效药物.上海赛伦生物技术公司认为:"毒蛇咬伤6~8小时内,应用抗蛇毒血清,96%以上病例在1~2天即可治愈出院."目前我国已能生产抗银环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蝰蛇毒血清、抗金环蛇毒血清等6种(其治疗剂量参考附表).单价血清只能中和同种蛇毒,多价血清能治疗多种蛇毒,就效价来说多价不如单价.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有毒蛇600~650种,对人类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毒蛇47~48种,危害较大的毒蛇有10余种。广西有毒蛇26种,危害较大的毒蛇有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蝰蛇、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及海蛇9种。由于毒蛇严重地影响国防和经济建设,故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广西和全国一样,在蛇伤防治工作中取得较大的成果,如收集整理、研究推广传统的蛇药,研制高价抗银环蛇毒血清,首先应用结晶胰蛋白酶治疗蛇伤等。  相似文献   

14.
“广西蛇药”对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毒中毒小白鼠以及眼镜蛇毒中毒犬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治疗眼镜蛇科毒蛇咬伤病人疗效较好。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广西蛇药”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蛇药”是在总结广西民间治疗蛇伤药物的基础上,经动物实验筛选出来的复方制剂。对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毒中毒动物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毒性低,临床治疗各种毒蛇咬伤疗效显著,现将动物实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国外利用蛇毒进行免疫研究早在1887年就已开始。于1894年 Galmette 用眼镜蛇毒对家兔和豚鼠进行免疫,制备了抗眼镜蛇毒血清。此后就有较多的科学工作者从事于抗蛇毒血清的研究工作。在这八十多年中,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利用50多种蛇毒研制成70余种单价和多价抗蛇毒血清。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抗蛇毒血清系治疗毒蛇咬伤特异性强疗效显著的制品,应用愈早,效果越好。近十年来,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和浙江医科大学共同协作研制精制抗蝮蛇毒血清和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继之,1976年广州医学院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协  相似文献   

17.
蛇伤是农村的一种常见病。过去,尤其对危重型银环蛇咬伤,由于产生呼吸麻痹和严重的合并症,病情错综复杂,救治非常困难。就以往我院曾抢救成功的危重型病例来看,其病情较长,医药费用、人力、物力消耗很大。最近,我院连续收治2例危重型银环蛇咬伤患者应用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下简称本血清)治疗,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迅速,病情短,费用低,证明本血清在抢救危重型银环蛇咬伤是有独特的显著疗效的。  相似文献   

18.
广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组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协作制成的精制银环蛇抗毒素(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于1976年7月试用于临床以来,我们先后报导了28个用本抗毒素救治的银环蛇伤病例,现将近来新增加的银环蛇伤中毒8例(危重型6例、重型1例、轻型1例),简报如下。一、广州部队总医院用精制银环蛇抗毒素先后救治了六例危重型银环蛇伤患者:1)李××男 20岁××部队战士,于1976年7月16日晚9时10分,在训练时被银环蛇(打死证实)咬伤右臂前侧,经服用蛇伤解毒片,并以胰蛋白酶局部环封后,中毒症状仍继续发展。患者瞳孔散大(左<右)、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出汗、烦躁、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9.
用氯胺-T法125I标记眼镜蛇毒示踪液及抗眼镜蛇毒血清。小白鼠分二组,用125I-眼镜蛇毒、125I-抗眼镜蛇毒血清分别给小白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的不同时间测定血、颈部肌肉、肝、肺、肾、心等脏器放射性分布。结果发现:125I-眼镜蛇毒在肌肉及肝、肺等器官中于注射后2小时过高峰,在肾脏中浓度高,在脑未见放射性分布,抗眼镜蛇毒血清与眼镜蛇毒分布相似但在肌肉及肺脏有更高的分布。证明抗眼镜蛇毒血清能跟踪分布眼镜蛇毒。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粗制银环蛇毒免疫马匹,制造抗银环蛇咬伤血清,马匹采用血效价每毫升达到中和0.3毫克以上银环蛇毒(干毒)。通过精制后,每毫升血清约中和1—13毫克银环蛇毒。并于1976~1977年用于临床观察,疗效甚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