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0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指征、术后处理及预后。手术治疗260例,非手术治疗60例。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去骨瓣减压194例,骨瓣复位或漂浮复位66例。气管切开106例,亚低温治疗45例。结果:恢复良好225例,中残32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45例。结论: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CT显示一侧或两侧额颞广泛脑挫伤并硬膜下血肿,持续较长时间脑水肿是其临床特点。伴有脑干损害时,意识障碍重,昏迷时间较长。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受压、环池闭塞者预后差。改良翼点开颅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提高重型额颞脑损伤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后枕部着力致颅脑损伤时,常引起额颞底部对冲伤,对应的单或双侧额颞底部脑挫裂伤或(和)颅内血肿形成,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则死亡率与伤残率高。本院自2001年4月~2006年6月经手术治疗严重对冲性额颞底部脑损伤9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大式翼点入路开颅术在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的应用。方法:对我科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的26例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重型额颞部颅脑损伤存活16例(61%),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2例(46%),重残4例(15%),死亡10例(39%)。结果:采用扩大式翼点入路开颅术,早期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严重额颞对冲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严重额颞对冲伤手术方式。方法 我院1994 ̄1998年分别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及传统手术入路的治疗102例严重额颞对冲伤患者。结果 经扩大翼点入路治疗56例,死亡率35.71%,Jennet V级治愈率41.07%;经传统额颞瓣治疗46例,死亡率56.52%,Jennet V级治愈率21.74%。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经扩大  相似文献   

5.
对于重型额颞颅脑伤,往往由对冲伤损伤机制所引起,不仅原发伤严重,继发性损伤(脑内血肿、水肿)也较严重。自1996年2月至2001年1月,共有102例病人采用标准额颞大骨瓣开颅手术,获得较理想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2例,男76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平均49.5岁。1.2受伤情况:车祸伤72例(70.6%),坠落伤和跌伤16例(15.7%),打击伤10例(9.8%),其它4例(3.9%)。1.3伤情情况:根据GCS评分,其中8~6分54例(52.9%),5~3分48例(47.1%)。其中68例病人出现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8例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紊乱。1.4辅助检查:全部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开颅手术时机及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6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的病例,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患者为监测组,仅手术未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变化特点、手术时机、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结果 66例患者中18例急诊手术,48例入院时不具备手术指征,病情逐渐加重而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监测组3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4例中残,25例良好。对照组5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6例中残,16例良好。监测组与对照组预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1.43%和51.61%(P<0.05)。结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较大比例需进行手术,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把握合理手术时机,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应用颅内压监测能动态地了解颅内压力变化情况,为临床上及时处理颅内高压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为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28例枕部着力的额颞部脑对冲伤病人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年间共收治28例诊断为GCS≥9分的脑对冲伤的患者,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获得不同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手术行去骨瓣减压者预后最好,全部达良好恢复,甘露醇脱水保守治疗17例,其中2例死亡,中残5例,良好恢复10例。结论 受伤后6小时内CT发现有明显占位病变者应行去骨瓣减压术,则预后较好。甘露醇脱水治疗,预后相对较差。其指征的掌握与预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顶枕部着力的外伤患者,常以额颞部对冲伤为主,同时伴有着力点的硬膜外血肿。对伴有少量顶、枕或顶枕部硬膜外血肿且额颞部损伤较剧(头颅CT提示中线偏移1cm以上,血肿总量大于30ml,意识进行性恶化,颅内压进行性增高有形成脑疝趋势),常规行额、颞或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或回置骨瓣,常忽视冲击点的处理,术后顶、枕或顶枕部着力点处血肿增大(幕上大于30ml,幕下大于10ml),颅内压增高,使病情恶化,需再次手术者约占30%,使病情延长,影响恢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对冲性颅脑损伤所导致的颅内双侧血肿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颅脑创伤中心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由同一术者手术治疗的97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头CT所示,将患者分为三型,Ⅰ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为主(20例),Ⅱ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量与对冲侧血肿量(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相当(29例),Ⅲ型:对冲侧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为主(48例)。对上述三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Ⅰ型患者主要先行着力侧的硬膜外血肿手术处理,对冲侧根据术前(达到手术指征同期手术)及术后(复查CT,血肿增多达到手术指征即手术,未增多则行颅压监护)情况决定是否手术;Ⅱ型患者术前双侧血肿未达手术指征根据GCS评分及瞳孔决定是否手术,达到手术指征则行同期双侧血肿清除;Ⅲ型患者先行着力侧钻孔引流,再行对冲侧血肿清除,术中使用超声检查着力侧血肿决定进一步治疗。根据GOS评分判断患者预后,其中预后良好45例,轻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8例。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双侧血肿患者根据术前头CT血肿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手术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评价Embosphere微球介入栓塞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效果。24例软组织肿瘤患者,使用Embosphere微球对其进行介入栓塞,随访术后肿瘤的大小、血供情况、副反应及并发症,肿瘤坏死,8例原发性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结果显示,肿瘤缩小Ⅰ级12例(50.0%),Ⅱ级5例(20.8%),Ⅲ级6例(25.0%),Ⅳ1例(0.4%);肿瘤坏死Ⅰ级0例,Ⅱ级5例(20.8%),Ⅲ级16例(66.7%),Ⅳ3例(12.5%;疼痛缓解Ⅰ级6例(60%),Ⅱ级2例(20%),Ⅲ级2例(20%),Ⅳ0例;手术切除患者平均出血量6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Embosphere微球治疗软组织肿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前栓塞可降低术中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梁鸿发 《腹部外科》2007,20(2):103-104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症胰腺炎126例中,非手术治疗114例,手术治疗12例,均治愈.重症胰腺炎24例中,非手术治疗8例,治愈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37.50%;手术治疗16例,治愈1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8.75%.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 血清ALT和TBIL水平是诊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有价值的敏感指标.抉择好手术时机是"个体化"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转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经积极的针对SAP的药物治疗,其中10例经穿刺或开腹引流进行腹腔减压。本组12例中治愈9例,好转后出院1例,死亡2例。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不但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而且可协助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腹腔减压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手术与术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7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后方入路侧前方减压术,其中3例合并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后或同时予以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症状无加重,14例得到随访,平均4年2个月(6个月~6年),优良率78.4%(11/14)。结论 临床表现以胸髓损害为主,侧前方减压摘除椎间盘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同时应注意勿忽视多发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等合并病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13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36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骨瓣开颅加用去骨瓣减压及小骨窗开颅术,治愈83例,残障13例,植物生存14例,死亡26例。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技术和个体化治疗原则,可有效提高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死亡原因.方法对58例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死亡的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原因多为多种疾病共同引起.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43例次(74.1%),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衰竭11例次(19%),ARDS 18例次(31%),肝功能衰竭11例次(19%),肾功能衰竭7例次(1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次(8.6%),DIC 4例次(6.9%).围手术期死亡率14.8%(58/392).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重视术前并发病处理及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减少其术后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闭合性肾损伤临床诊治体会(附1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在197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125例闭合性肾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非手术治疗101例(80.8%),包括其中肾动脉栓塞治疗3例;手术治疗24例(19.2%,)其中肾切除12例,肾修补10例及肾部分切除2例。结果本组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64例,阳性46例;B超检查48例,阳性41例;CT检查59例,阳性59例。本组平均住院时间23.5d。122例治愈,3例死于合并伤,其中2例死于早期顽固性休克,另1例死于脑干损伤。随访37例,随访2-18月,定期复查尿常规、IVU及血压均正常。结论B超检查便捷,可快速初步判断伤情.CT能较准确快速判断肾损伤程度及并发胸腔腹部脏器伤的发现,对肾损伤分型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肾损伤大部分可保守治疗,严重损伤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1983年8月至1991年3月,手术治疗63例颈韧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后路全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及前后路两次手术。随诊6到96个月,疗效为39例代。16例良,优良率87.2%。本文讨论了前路椎间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及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的方法。作者认为对OPLL伴广泛性椎管狭窄者以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via unilateral fenestration (BDUF) with mobile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MED)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ethods: From June 2007 to June 2009, 32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e technique of BDUF with MMED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complained of bilateral sciatic neuralgia and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that was dominant in one limb. CT scan and MRI revealed disc herniation and bilateral stenosis of the spinal canal.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severe osseous stenosis and multilevel stenosis were excluded. Results: The procedure was technically 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and spinal canal enlargement being achieved by unilateral fenestration.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70 min (range, 50–100 min), with a mean blood loss of 150 ml (range, 50–350 ml).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was noted; dural tears were encountered in only two patients without obvious side effec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24 months (mean, 12 months) and the clinic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21 cases and good in 11 cases according to the MacNab scale. Conclusion: The procedure of BDUF can be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MED technique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good clinical results; however, severe bilateral osseous stenosis may be not suitable for thi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对冲伤与冲击伤患者需再次手术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4-01受伤机制为对冲伤与冲击伤的需再次开颅手术的2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再次开颅病例术后随访3~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50%),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33%)。结论颅脑创伤需手术患者术前应仔细研究患者的受伤机制,分析影像学资料,及时诊断并处理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扩大的脑挫裂伤灶,能提高其治愈率,减少死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肺气肿采用肺减容术的适应症、围手术期准备及手术方法。方法对6例重度肺气肿患者施行肺容积减少术,其中间期双侧2例,单侧4例。为控制肺切面漏气,缝合时衬以牛心包片。本组切除一侧肺容积25%—30%。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经积极抢救处理而治愈。术后随诊3—12个月,肺功能有明显改善,PaO2均有显著上升,PaCO2亦有所下降。结论肺减容术是治疗严重肺气肿的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