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的技巧及预防损伤的措施。方法总结我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共1453例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显露保护经验,尤其是对415例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其“区域解剖变异”进行分析,总结喉返神经的保护技巧及预防损伤的措施。结果(1)喉返神经在喉外分支以单支为最多,占77.9%;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穿过为最多,占48%;非返性喉返神经共5例,占5%0,均位于右侧。(2)喉返神经的“局部解剖变异”中右侧喉返神经紧贴气管壁的占2.8%,贴近颈动脉鞘的占2.0%;左侧喉返神经紧贴气管壁的占4.3%,附着食管壁的占1.8%。(3)手术后第一天,纤维喉镜检查无声带运动异常。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喉返神经显露,掌握喉返神经的显露技巧(“多位点”,“三部曲”神经显露保护法),必要时应用神经监测仪,能够有效的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喉返神经同甲状腺之间关系密切,当手术意外损伤喉返神经时,将造成声音嘶哑、呼吸不畅,严重者可出现窒息。因此,如何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是临床手术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在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是预防损伤最为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观测喉返神经位置、行程、分支及变异等解剖特点,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及保护提供解剖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经甲醛防腐固定且未有颈部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观察组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不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并发喉返神经损伤7例(8.5%),喉上神经损伤4例(4.9%),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2.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8%;观察组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例(2.0%),喉上神经损伤0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张宏亮  程明亮 《山东医药》2011,51(50):110-111
目的对喉返神经颈段及其分支进行解剖,为颈段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标本40具(80侧),仔细解剖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观察其与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软骨下角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颈段分为喉支和喉外支,有91.2%的喉支在入喉之前在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6.8±7.5)mm处分为前、后支;喉外支多在甲状软骨下角尖10.1~70.5mm范围内发出。结论甲状腺术中仔细辨别喉返神经颈段分支的走行及毗邻关系,有助于防止甲状腺术中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5.
崔呐  何远翔  王育红 《山东医药》2010,50(24):64-65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Riedel甲状腺炎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在喉返神经监测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4例Riedel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施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术2例,甲状腺单侧次全切除术2例,患者术后喉返神经功能均保持完好。结论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可以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适用于Riedel甲状腺炎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寻找喉返神经的手术操作路径。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502例进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甲状腺下方组295例,甲状腺侧方组207例,对其喉返神经显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下方组295例,术后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0例,损伤率为0.68%;甲状腺侧方组207例,暂时性损伤6例,永久性损伤0例,损伤率为2.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甲状腺下方组较甲状腺侧方组能更有效地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显露在甲状腺切除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46例临床资料,研究组(75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71例)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对比分析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结果研究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9.86%,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2.17±9.25)min,对照组为(73.64±4.1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为(50.27±8.61)ml,对照组为(48.29±7.08)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甲状腺手术的0.3%~9%。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可表现为声嘶、说话费力、进食呛咳等;而双侧喉返神经损伤除声嘶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目前临床上多学科多专业都在开展甲状腺手术,术中的操作理念,如是否行喉返神经解剖等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对甲状腺术区喉返神经的相关解剖也存在着模糊认识,这些均影响了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1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特点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部位接近喉返神经入喉处者较多(占75.0%~83.3%),而损伤发生在喉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甲状腺手术术中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保护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间42例实施双叶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联合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及喉返神经探测仪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所有患者术后1、3、7、14 d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及电子喉镜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声带麻痹,术后甲状旁腺素明显降低导致患者手足麻木2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单侧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3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患者3例,术后甲状旁腺素明显降低并导致患者手足麻木8例。结论行甲状腺再次手术容易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及喉返神经探测仪可明显降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率。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山东医药》2010,50(42):48-49
目的为颈部手术特别是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50具(100侧)成人湿性防腐尸体标本(颈部均无手术史)进行喉返神经的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①100侧喉返神经中,有46侧沿气管食管沟上行,52侧在气管食管沟外侧2~6mm处上行,2侧出现非喉返神经(喉不返神经)。②喉返神经在颈部发出喉外支和喉支。喉外支以3~4支较多,占70%;喉支以2支(前、后支)较多,73侧的喉支在入喉前于环甲关节附近分前、后两支入喉;喉外支分布于气管、食管等;喉支支配喉肌,与发音和呼吸有关。③在甲状腺下缘平面测得喉返神经的直径为(1.90±0.36)mm。89侧喉返神经的分支呈树枝状;11侧分支与分支之间或分支与交感链间吻合形成神经袢(即喉返神经袢)。④喉返神经的前、后支分支点距甲状腺下角的距离为(16.90±7.40)mm。⑤喉返神经前、后支的入喉点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的距离分别为(7.5±4.0)、(7.3±3.1)mm。前、后支均在甲状软骨下角尖的前下、正下或后下方入喉。⑥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有6种,其中神经居动脉后者39侧、居动脉前者32侧。结论不同个体的喉返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不同,有的会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391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显露组(199例)及非显露组(192例),显露组于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非显露组不显露喉返神经,观察两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显露组、非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508%(3/199)、7.292% (14/192),两组比较P<0.05;显露组、非显露组“甲状腺非危险区”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333% (1/75)、1.370%(1/73),两组比较P>0.05;显露组、非显露组“甲状腺危险区”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1.613%(2/124)、10.924%(13/119),两组比较P<0.05.结论 “甲状腺非危险区”手术病例无需常规显露喉返神经,但涉及“危险区”的甲状腺占位,主动显露喉返神经能明显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同时在显露喉返神经时需注意解剖清晰、探查有序、止血仔细.  相似文献   

12.
120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术中于气管食管沟处的甲状腺外科被膜下浸润注射维生素B1、B12,以显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3例,永久性损伤2例.认为在甲状腺再手术中,局部注射维生素B1、B12有利于喉返神经的显露和保护,可避免该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曹洪源  吕正华 《山东医药》2007,47(12):75-75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甲状腺手术的0.3%~9%。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可表现为声嘶、说话费力、进食呛咳等;而双侧喉返神经损伤除声嘶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目前临床上多学科多专业都在开展甲状腺手术,术中的操作理念,如是否行喉返神经解剖等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对甲状腺术区喉返神经的相关解剖也存在着模糊认识,这些均影响了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手术中寻找甲状旁腺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2014-08~2017-08手术治疗的100例SHPT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分析手术中寻找甲状旁腺的经验技巧。结果 10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切除380个病变甲状旁腺,其中有4个甲状旁腺者85例(85.0%),4个者11例(11.0%),4个者4例(4.0%)。上甲状旁腺共200个,主要位于甲状腺后悬韧带区域,共计170个(44.74%),另30个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处(7.89%)。下甲状旁腺,共140个,位于甲状腺下极背侧120个(31.58%),下极外侧20个(5.26%)。胸腺舌叶处30个(7.89%),气管旁和颈总动脉旁各5个(2.63%)。除异位甲状旁腺以及甲状腺外侧的甲状旁腺外,共有340个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有关系,上甲状旁腺200个中136个位于喉返神经外侧(68%),而下甲状旁腺140个中100个位于喉返神经内侧(71.42%)。结论熟悉甲状旁腺解剖特点,术中探查首先按照甲状旁腺"三区"的分布特点从下向上探查,探查胸腺、气管旁和颈总动脉鞘为不可缺少步骤。采用"寻找、确认、保护"喉返神经三步曲避免喉返神经损伤。采用术中甲状腺局部注射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寻找甲状旁腺,能快速区分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甲状旁腺。联合使用多种影像学定位诊断可有效辅助SHPT手术中寻找切除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治疗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二次手术的并发症防治情况。结果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112例,其中79.5%为首次手术单纯结节切除,15.2%为腺叶大部切除及次全或腺叶切除,5.3%为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部分切除。再次手术发生并发症10例(8.9%),其中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8例,均于激素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暂时性1例,永久性1例),暂时低下者予以补钙纠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再手术术式及术后间隔时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再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但掌握手术技巧,精细操作,做好对周围组织尤其是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保护,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发生。首次手术应至少行一侧腺叶切除,以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甲状腺全切术(total thyroidectomy,TT)中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术与经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110例DT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TT术中实施精细化甲状腺被膜解剖术联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对照组TT术中采用常规集束状结扎甲状腺腺叶后切除,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除数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28天时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功能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钙离子(calci-um ion,Ca2+),分别于术前、术后第6个月时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检测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ollagen specific sequence,β-CTX),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DTC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外侧支的方法,并观察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该方法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至12月对10具尸头20侧喉上神经外侧支进行显微解剖,分析于二腹肌后腹下缘、颈外动脉内侧缘、甲状腺上动脉上缘的解剖三角区域内,喉上神经外侧支出现概率,测量喉上神经外侧支中点至颈动脉分叉部、下颌骨角和乳突尖的距离。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天津环湖医院65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采用以解剖三角区域为标志的相关喉上神经外侧支保护方法,术后随访患者有无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症状。结果 (1)20侧喉上神经外侧支出现在解剖三角区域内的概率为95%(19侧)。解剖三角区域内喉上神经外侧支中点位于下颌骨角后方中位数0.34(-1.62~2.43)cm、下方1.28(-1.33~3.42)cm,乳突尖前方2.84(0.51~5.14)cm、下方4.51(2.82~6.39)cm,颈动脉分叉部前上方1.64(0.57~3.78)cm。(2)对65例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喉上神经外侧支保护方法,随访术后3周至9个月均无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表现。结论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以解剖三角区域为标志,分离过程中不超过颈动脉分叉部前上方2 cm;对于颈动脉分叉部位置较高或较低者,应避免跨过下颌骨角后方0.5 cm或乳突尖下方4.5 cm的范围进行动脉分离,可有效保护喉上神经外侧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不同清扫方法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喉返神经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8例,根据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方式将其分成A组(55例)与B组(53例)。A组行微创悬吊清扫术,B组行常规清扫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包括左、右侧的清扫成功率、淋巴结转移率以及清扫数目,并观察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左、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成功率分别为83.64%、85.45%,高于B组的56.60%、60.38%,且A组左、右侧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2.73%,与B组的7.5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吻合口漏、气管损伤、心肺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微创悬吊清扫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未增加,淋巴结清扫成功率高,清扫数目多,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未增加喉返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风险,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为颈丛及全身麻醉。手术 (特别是双侧 )中要求患者能够发音 ,以验证喉返神经的功能 ,而全麻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而颈丛麻醉在双侧手术时常导致喉返神经阻滞 ,手术未做即可出现声嘶现象。1 987~ 2 0 0 1年 ,我们将原局麻方法改良配合基础麻醉 ,用于甲状  相似文献   

20.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主要并发症之一。为了防止喉返神经损伤,作者自2002年开始进行甲状腺切除术野显露喉返神经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有效防止其损伤及预防永久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甲状腺疾病患者58例, 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25-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