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关联环境危险因素,寻找降低早发CHD发病率的主要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339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年龄分成早发CHD组(172例)和晚发CHD组(167例),以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尿酸(UA)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等为CHD的环境危险因素,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CHD组的高TG百分率和低HDL-C百分率显著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12.011,P=0.001;χ2=11.208,P=0.001),早发CHD组的男性比率和吸烟率也高于晚发CHD组(分别χ2=4.849,P=0.028;χ2=5.728,P=0.017),而早发CHD组合并高血压病患病率低于晚发CHD组(χ2=7.654,P=0.006);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后,血清TG升高和HDL-C降低是与早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χ2=6.607,P=0.010;χ2=5.450,P=0.020)。合并高血压病则是与晚发CHD关联的危险因素(χ2=6.702,P=0.010)。结论在干预早发CHD措施中,以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的降脂治疗应兼顾降低TG,吸烟带来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78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55岁)158例,对照组(55岁)220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查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部位。结果早发冠心病组高血脂、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3.56±1.19)g/L、甘油三酯(TG)(4.24±1.33)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浆纤维蛋白原、TG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2.01±0.75)支,Gensini评分为(7.83±1.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0.82)支、(41.42±9.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以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为主;吸烟史、家族史、血浆纤维蛋白原、TG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住院并确诊的2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7例)、双支病变组(82例)和多支病变组(8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5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程度,测定研究对象的Hcy、hs-CRP和D-D水平。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的4组患者Hcy、hs-CRP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Hcy、hs-CR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nsini评分患者Hcy、hs-CRP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分组、5~15分组和15分组Hcy、hs-CR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15分组和15分组均高于5分组,15分组高于5~15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及D-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可能性关系密切,及时测定Hcy、hs-CRP、D-D水平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心脏植入性电子设备(CIED)术后早发和晚发感染的不同临床特征和预后,探讨可能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06年至今发生CIED感染的连续患者队列中早发及晚发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54例患者,早发感染组22例,晚发感染组32例。早发和晚发感染的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1.0个月和21.0个月。早发感染组中女性占比较高,晚发感染组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倾向占比较高(P=0.05及P<0.05),早发CIED感染患者较多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P=0.001),较多倾向发生囊袋血肿(P=0.001),红肿(P=0.001),积液(P=0.046),发热(P=0.050),寒战(P=0.050),并有1例脓毒血症。而晚发感染较多表现为囊袋破溃(P=0.032)和侵蚀(P=0.001),全身表现不显著。早发感染组中1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晚发感染组血培养未见阳性。晚发感染组囊袋组织培养阳性比例更高(P=0.021),病原体更多见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晚发感染组中更多患者进行了清创(P=0.019)和起搏系统完全拔除(P=0.044),但之后经历较短的时间发生心脏原因再入院(P=0.042),并倾向于有较短的生存期。结论 半数以上CIED相关的感染出现于距上一次器械操作6个月以上,更多见于患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并表现为CIED囊袋无痛性破溃。虽然充分清创和拔除起搏系统有助于控制感染,但总体晚发感染患者预后不佳,需要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娇  张柳  张盼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9):1062-1065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例特征及发病因素,为预防早发冠心病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2家医院诊治的127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以1∶1比例招募同期性别、年龄及BMI相近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调查2组对象个人情况,描述性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例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早发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27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比例(62.09%)高于女性(37.91%)。单支病变比例较高(51.10%),病变部位最多见于左前降支(53.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OR=2.812)、高血压(OR=3.258)、糖尿病(OR=1.691)、血脂异常(OR=3.184)、饮酒(OR=1.774)、健康饮食(OR=0.773)、锻炼习惯(OR=0.209)、负性情绪(OR=2.212)、健康素养(OR=0.693)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比例较高,病变部位最多见于左前降支,其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关注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就诊的ACS合并MS患者(观察组)与未合并有MS的ACS患者(ACS组)各60例。对两组生化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 1(ApoA 1)、脂蛋白a[L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钙蛋白T(CTn-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尿酸(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肌酐(Cr)、尿素氮(BUN)、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FBG)水平高于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于ACS组,左主干、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双支血管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UA、TG、LDL-C、ApoB、Cr、BUN、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K-MB、餐后2h血糖、FBG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CS合并M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活跃,易累及冠状动脉,可将hsCRP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76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冠心病组同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病变组17例,三支病变组14例.全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斑块发生率.结果 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7.4%(2/27)比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斑块发生率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12/17、10/14比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IMT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96±0.22) mm比(0.78 ±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IMT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IMT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随着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与斑块数目也增高;颈动脉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雌激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8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5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8例)与绝经后组(102例),对患者基线资料、血脂及雌激素等检测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对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病程时间绝经后组大于(长于)绝经前组(P0.05),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绝经前组(P0.05),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绝经前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绝经前组(P0.05);绝经后组患者雌二醇水平低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分别为18.63%、50.00%及31.37%,绝经前组分别为64.58%、25.00%及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3.75%、37.50%及18.75%,绝经前组分别为2.94%、59.80%及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组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高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前后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雌激素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明显不同,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及以上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狭窄程度更为严重,且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家族史及高血压,病情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V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为冠心病31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2~80岁,将无冠心病的98例做为对照组,确诊为冠心病的214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组)7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组)124例。征得患者同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5例和多支病变组77例。对比分析其收缩压(SPB)、舒张压(DPB)、25-OH-VD、高敏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hs-CRP、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VD、HDL-C、SPB和DP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25-OH-VD水平明显低于S组,hs-CRP和TG水平明显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支病变组25-OH-VD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25-OH-VD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25-OH-VD筛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D,为冠心病的早期预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分为:2型糖尿病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45例,对照组(冠心病未合并2型糖尿病)6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情况、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行冠脉造影检查,包括投射左冠脉6个体位、右冠脉2个体位,记录冠脉狭窄直径程度≥50%累及的支数和部位。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比例以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单支病变、两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支病变的比例5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型糖尿病组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广泛也更严重,不良预后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名作为实验组,另取51名体健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再分为2型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47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61例。分析组间资料,测得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病变分数,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分析比较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Hcy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异,健康对照组最低,其次是单纯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最高(P0.001);Hcy在冠脉病变不同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显著,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01);Gensini评分与Hcy间呈正相关。结论:Hcy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不可分,推测Hcy可成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42例,分为2型糖尿病组92例,合并冠心病组150例;另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和血浆Hcy水平,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探讨PCT、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PCT(0.13±0.06) ng/ml和Hcy(10.15±2.73)μ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冠心病组患者PCT、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冠心病组中,不同脉病变支数亚组间比较显示,双支病变组PCT、Hcy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PCT、Hcy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PCT、Hcy水平越高,各Gensini评分组PCT、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CT、Hcy、糖化血红蛋白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血清PCT和血浆Hcy水平的升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晚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的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于2015年11月23日至2015年12月17日在天津市8所医保定点医院的门诊部开展一次横断面调查,以就诊的Ⅱ型糖尿病门特患者为调查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292份。结果 5292名研究对象中,早发组582人(11.0%),晚发组4710人(89.0%),早发组女性比例低于晚发组(39.9%vs 50.3%),中心性肥胖比例高于晚发组(63.7%vs 58.5%),未达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Hb A1c≥7.0%)的比例高于晚发组(84.5%vs 75.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外,早发组与晚发组并发症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程增长,早发组并发症患病率增长速度远高于晚发组。此外,当并发症患病率相近时,早发组病程短于晚发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代谢紊乱及病程后,除脑血管疾病外,早发型糖尿病与增加并发症患病风险的关联有所衰减直至消失。结论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晚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没有显著差异,但早发组病情进展更为迅猛,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承受较高的并发症负担,而与这一结果有关的主要因素是病程较长而非患病年龄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TG)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的影响.方法 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3例青年冠心病患者(<4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TG测定结果分为I组(TG<1.70 mmol/L,36例)、Ⅱ组(1.70 mmol/L≤TG≤2.25mmol/L,19例)、Ⅲ组(TG>2.25mmol/L,38例),对比各组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的差异.结果 93例患者中男性占94.62%(88/93)、吸烟者占83.87%(78/93).III组的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I组(P=0.006、0.003),三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0.795、0.247).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范围、狭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0.879).结论 高TG血症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病变血管范围无影响,不是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比值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患者231例,其中71例纳入非冠心病组;160例纳入为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ApoB/ApoA1比值及其他各项血脂与青年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冠脉血管病变数量的关系以及对青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ApoB/ApoA1比值、ApoB、ApoA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ApoB/ApoA1比值及各项血脂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ApoA1比值与冠脉血管病变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 B/Apo A1比值诊断青年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庆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产检及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80例为研究组,以发病时孕周为准,将发病时孕周34周孕妇设为早发子痫组,将孕周≥34周孕妇设为晚发子痫组,各40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8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孕周34周和≥34周分为健康A组和健康B组,各40例。检测和对比血清hs-CRP、MPO水平。结果早发子痫组与晚发子痫组hs-CR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早发子痫组与晚发子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子痫组及晚发子痫组孕妇的MPO表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子痫组高于晚发子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子痫组与晚发子痫组hs-CRP、MPO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健康对照组则与出生体重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血清hs-CRP、MPO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重度子痫前期病患的血清hs-CRP、MPO水平的升高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FGR),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患者卒中后癫痫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癫痫患者68例,根据患者卒中后首次癫痫发病时间分为早发性癫痫(2周内发病)和迟发性癫痫(2周以上发病),分别为32例、36例,分析两组患者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结果:早发性癫痫组与晚发性癫痫组患者脑电信号异常波、未见异常、癫痫发作类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177,P0.05),脑电信号痫样放电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578,P0.05)。早发性癫痫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25例(78.13%),晚发性癫痫组36例患者中总有效23例(63.89%),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752,P0.05)。结论:经VEEG检查可见迟发性癫痫患者异常波信号出现概率、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概率高于早发性癫痫患者,且早发性癫痫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迟发性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可疑冠心病患者472例。分别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诊断结果和钙化斑块数量检出情况。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阴性168例(35.4%,阴性组)、可疑阳性156例(33.1%,可疑阳性组)、阳性148例(31.4%,阳性组)。阴性组患者中存在各类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比例较高,其中双支病变冠状动脉狭窄度50%的患者中阴性组比例明显高于可疑阳性组和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回旋支病变的患者中阳性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和可疑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性组、可疑阳性组、阳性组患者斑块总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疑阳性组患者中CT血管造影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存在漏诊可能,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有效提高隐匿病灶和钙化斑块的检出率,在操作中应注意控制患者心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6例。根据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分为观察组(合并代谢综合征)和对照组(单纯冠心病);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水平;采用冠脉CT血管造影评估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120例归入观察组,其余76例归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冠脉多支病变比例、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多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处于高水平,应针对体重指数、吸烟指数、空腹血糖等影响因素进行防治,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CALC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进行阴道镜病理组织活检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镜病理活检结果分为宫颈炎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宫颈癌组,分析各组患者HR-HPV和低危型HPV(LR-HPV)感染情况,并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CALCA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情况,分析HR-HPV感染、CALCA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四组患者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01,P0.001),其中宫颈癌组HR-HPV阳性率最高;四组患者L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23,P=0.248);四组CALCA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90,P0.001),其中宫颈癌组甲基化率为80.00%(36/45); 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HR-HPV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ALCA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宫颈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非甲基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HR-HPV阳性率较高,HR-HPV感染及CALCA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有关,对临床宫颈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