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敬告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围绝经期妇女常采用周期序贯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该疗法应用雌、孕激素,方法讲究,且与月经周期有关。许多患者难以理解服药方法,甚至有些因误解、疏忽而误服导致不规则阴道流血.影响疗效。鉴此,2003年5月我们设计制作了月经服药卡,指导患者服药,有效地避免了不规则阴道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以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为基础的联合药物方案治疗不全流产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不全流产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曾接受人工流产或引产术,术后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部分妊娠物残留,均进行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米非司酮及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观察9例患者用药期间血β-HCG水平变化,经阴道超声检查宫腔妊娠物残余物大小,记录阴道流血、腹痛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9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阴道流血及严重腹痛。7例患者在用药1个周期(4周)药物撤退性出血干净后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未见妊娠残余物,血β-HCG下降至正常范围;另2例患者分别于用药2个周期、4个周期后治愈。用药期间9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症状,1例患者在用药第4周期时出现轻度乳房胀痛,其余6例患者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1例患者在治愈1个月后自然妊娠。结论 以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为基础的联合药物方案治疗不全流产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站对药物流产后少部分蜕膜组织宫腔内残留导致阴道出血淋漓不净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达到了药物刮宫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mg米非司酮用于常规避孕的可行性。方法在全国7个研究中心选择自愿参加的健康妇女,受试者月经周期第2~3天首次服用1片(25mg)米非司酮,以后每周服药1次,每次1片,共服4次。每4周随访一次,以28d为一个研究周期,持续6个周期。观察其避孕效果、对月经的影响以及副反应。结果研究在全国7家研究所/医院进行,共接收504名受试者。在完成随访的502名妇女,共3 006个研究周期中,有3例妊娠,其中2例未按照要求服药。与服药前周期相比,服药第4、5、6周期出血天数减少、无出血天数增加,且无出血妇女占比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乳胀等副反应较少见且轻微。结论每周一次口服25mg米非司酮避孕效果好,胃肠道等副反应轻微。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米非司酮会对妇女的月经模式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提出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信、可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6只;Ⅱ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雌孕激素序贯5 d组,8只;Ⅲ组:DMBA+雌孕激素序贯30 d组8只;Ⅳ组:DMBA单独用药组,8只.60 d后处死,记录乳腺大体形态变化和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改变,对照分析各组的状况.结果:Ⅱ、Ⅲ、Ⅳ组的乳腺组织经病理诊断癌前病变率分别为66.67%、42.86%、28.57%,Ⅱ组癌前病变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BA+雌孕激素序贯5 d方法优于DMBA+雌孕激素序贯30 d方法和单纯DMBA方法,是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口服来曲唑促排卵后行尿黄体生成素(LH)试纸自我监测与阴道超声监测排卵的效果。方法募集PCOS患者56例,于月经第3~7天每日给予来曲唑1片(2.5mg/d)行促排卵。根据地域分布确定为尿LH试纸自我监测组(试纸组,27例)和阴道超声监测组(B超组,29例)。均于月经第10天开始监测排卵。适时指导同房。后期均给予黄体支持10d。停药7d观察是否月经来潮,早孕试纸或医院抽血查HCG,判断是否妊娠。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不育年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超组29例共行77周期,试纸组27例共行68周期。B超组的排卵率与累积妊娠率分别为77.92%和58.62%,高于试纸组(64.7%、40.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组的总周期妊娠率(22.07%)与尿LH试纸组(16.17%)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中用来曲唑促排卵后行尿LH试纸自我监测与超声监测排卵有近乎同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小剂量雌孕激素治疗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以单纯补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尼尔雌醇2mg/次,1次,2周,口服活性维生素D(法能)0.125mg/(次/d),3个月口服安宫黄体酮20mg/(次,d)连续服5天。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在腰椎(L1~L4)后前位骨密度及测量左侧股骨上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和乳腺体层厚度的变化、阴道出血及胀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预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莉  陈涌  依光叫 《中国美容医学》2014,(14):1177-1180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面颈部血管瘤患儿进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并以32例强的松治疗的血管瘤患儿作对照。治疗组予口服普萘洛尔2mg/(kg·d),分2次服用。住院治疗3~4天,为安全起见,第1天服全量的1/4,第2天服全量的1/2,第3天服全量。若无异常就可出院,且出院后继续按原剂量服药。每2~3周复诊1次,并观察瘤体的大小、质地、颜色,随访和同时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置;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3mg/(kg·d),隔日1次,晨起时顿服,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根据病变的生长、萎缩并稳定或服药时间满6个月为停药指征。按4级评分法(优、好、中、差)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效统计,治疗组:优12例(30.00%),好21例(52.50%),中5例(12.50%),差2例(5.00%),有效率82.50%;对照组:优5例(15.62%),好9例(28.12%),中12例(37.50%),差6例(18.75%),有效率43.7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照组为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雌孕激素替代治疗雷公藤所致卵巢早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雌、孕激素序贯性干预治疗,探讨雷公藤(TW)所致卵巢早衰(POF)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雷公藤多甙片(TWP)治疗后继发性POF患者21例,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性替代治疗(HPT),观察治疗前及停药后的临床症状、性激素变化和月经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临床表现和性激素测定均符合POF的诊断。与替代治疗前相比,HPT治疗停止3个月后卵巢分泌雌激素(E2)明显增高[(329.90±77.53)pmol/L比(83.47±8.46)pmol/L,P<0.01],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6.70±2.24)U/L比(110.87±20.34)U/L,P<0.01]和黄体生成素(LH)[(5.91+2.67)U/L比(52.62±15.65)U/L,P<0.01]则明显下降(P<0.01),围绝经期征候群改善,总有效率为90.47%。结论TW可造成育龄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或衰竭,及时停药和规律地雌、孕激素干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29岁,平素月经规律(5/28 d),经量中等,无痛经,G0。因缺乏避孕常识,自婚后开始口服左炔诺孕酮(毓婷)0.75 mg,1次/1~2 d,连续服用8个月,服药期间月经仍较规律,但经量极少,有时仅为点滴出血,服药1个半月后出现轻度的情绪改变,有时情绪不能自控,症状进行性加重,服药8个月后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每周一次口服米非司酮避孕的机理。方法14例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自月经周期第2~3日开始,每周一次口服米非司酮,共6个月。A组每周口服米非司酮25mg,共8例,B组每周口服米非司酮50mg,共6例。两组妇女于服药前1周期和随机选择服药后的1个周期进行阴道超声监测排卵,然后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6的表达。结果A组有6例妇女在取材周期有排卵,B组有3例妇女有排卵。14例妇女对照周期子宫内膜均表现典型的分泌中期特征,服药周期的内膜标本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周期相比,服药后两组MMP-9和MMP-26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每周一次口服25或50mg米非司酮用于常规避孕不能完全抑制排卵,但对子宫内膜的发育产生影响,其机理可能是通过MMP-9和MMP-26表达的改变影响子宫内膜的组织重建和胚胎着床,从而发挥避孕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口服妈富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拟行人工流产的健康女性分为2组,各100例。2组术后均常规口服抗生素3 d,益母草膏(10 m L/次,3次/d)6 d。观察组于术后当日加服妈富隆片,1片/次,1次/d,连服3周。观察2组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及流血量、月经恢复时间、避孕效果及观察组妈富隆的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及流血量,月经恢复时间、避孕效果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妈富隆用药物不良反应轻。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口服妈富隆,可减少术后出血时间,促进月经恢复和维持正常月经周期,降低生殖道感染和重复人工流产率,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8岁,10年前因"阴道流血10天伴头晕乏力5小时"就诊,入院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结合最新指南和专家共识更新为青春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给予输血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后流血停止,出院后未长期管理调经治疗。再次于6年前因闭经半年就诊我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给予规律口服短效避孕药治疗后月经规律,并于2年前因生育需求而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后成功受孕。本文从这例初诊止血后未长期管理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展开讨论,并反思诊断和治疗的不足以及阐述疾病长期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门诊确诊的原发性痛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年龄16~35岁;病程1~5年.对照组30例,年龄15~36岁;病程1~6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SGB法1次/d,于经前10天开始,左右交替进行,每10次为1疗程,经期暂停,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消炎痛片,每次25 mg,每日3次,月经前5日服,服至月经第3日,连服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原发性痛经症状改善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P<0.05),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持久,费用低廉,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 ,我院普外科共收治甲亢 3 0 0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 0 0例 ,男 5 6例 ,女 2 44例 ,年龄 16~ 62岁。均经临床及实验检查证实为甲亢。1.2 治疗方法先行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为甲 (丙 )基硫氧嘧啶 0 .1g ,或他巴唑 10mg ,3次 /d ,症状控制后改为维持量。术前按常规方法口服碘剂 2 3 8例 ,碘剂和心得安合用者 62例。本组均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残留甲状腺组织 8~ 10g(用切下来的甲状腺组织测试重量分析评定 )。术后按常规方法服碘 ,15滴开始 ,3次 /d ,逐日逐次减 1滴 ,至 5滴停药。2 结  果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16.
子宫瘢痕妊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病例介绍 患者,25岁,因停经83 d,不规则阴道出血38 d、大量出血2次,于2006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14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6/30 d),量中,痛经(-);孕5产1,2004年孕足月行剖宫产术,2005年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各1次,2006年孕4个月引产1次. 末次月经:2006年9月21日.停经40余天出现轻微恶心等早孕反应,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普萘洛尔治疗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2012年9月,笔者科室对34例严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进行口服普萘洛治疗,服药剂量为第1天1.0mg/kg,第2天1.5mg/kg,第3天2mg/kg,12h 1次、分2次服用。服药后1周、1个月和停药时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后瘤体得到控制,服药1月和停药时,97.1%(33/34)的患儿表现为促进消退。3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溃疡在服药后1个月内均愈合。8.8%(3/34)患儿有腹泻、食欲减退的不良反应。26.5%(9/34)患儿停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经皮雌二醇剂量长期周期联合口服孕激素缓解更年期症状的疗效. 方法 4年的随机开放平行组设计试验研究.雌激素为经皮17-β雌二醇(E2)凝胶,口服孕激素为微粉化天然黄体酮(MP)与甲羟孕酮(MPA).60名绝经早期妇女随机分为4组:G1:E2 1.5 mg/d+MP100 mg/d;G2:E2 1.5 mg/d+MPA2 mg/d;G3:E2 0.75 mg/d+MP100 mg/d;G4:E2 0.75 mg/d+MPA 2 mg/d.每周期连用25 d,停药5 d.按量表对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更年期症状,以及乳房胀痛、阴道出血等方面不良反应进行评分.结果 用药后,所有更年期症状均显著改善(P<0.01),用药3个月已降至较低水平,此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其中血管舒缩、睡眠及情绪症状分下降较快而性症状分下降较慢(P<0.01).更年期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值及变化趋势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25~0.91).但在用药1年内,1.5 mgE2组和MP100 mg组的症状分改善率略高(P=0.26~0.96).乳房胀痛分在用药期间随用药时间延长有所下降(P<0.01);1.5 mg E2组显著高于0.75 mg E2(P<0.01).用药期间均无严重乳腺疾病发生.MP 100 mg/d组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MPA 2 mg/d组(P<0.01).结论 0.75 mg及1.5 mg两种经皮雌二醇剂量长期周期连续联合不同孕激素均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且血管舒缩、睡眠及情绪症状较性症状改善更早.1.5 mg E2缓解症状可能更迅速,但乳房胀痛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率的发生较低剂量组严重.联合MP 100 mg/d在避免阴道不规则出血和用药早期乳房胀痛方面优于MPA 2 mg/d.临床应用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ER、PR阴性表达经新辅助化疗(NACT)后呈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行序贯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序贯内分泌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内分泌组在术后辅助化疗后口服他莫昔芬(TAM)1 0 mg/次,2次/d,共5年,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序贯内分泌治疗组3,5年总生存率(OS)为8 0.0%(4 1/5 1)和7 4.5%(3 8/5 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 4.5%(3 8/5 1)和6 0.7%(3 1/5 1),对照组的3,5年的OS分别为6 0.9%(2 8/4 6)、5 0.0%(2 3/4 6),3,5年DFS分别为5 2.2%(2 4/4 6)和3 9.1%(1 8/4 6)。上述各生存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 5)。结论对于NACT后ER、PR由阴性转为阳性表达的患者,采用序贯内分泌治疗可明显提高此类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20.
患者20岁,未婚,否认性生活史.因经期延长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5个月于2007年4月13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月经12岁初潮,周期6~7/30 d,量多,痛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