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明秀 《现代保健》2013,(20):64-65
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中医骨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中医骨科原有护理基础上,在骨科设立护理大组长一职,制定和实施护理大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通过质控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措施的落实、差错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的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心理状况。以及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措施的落实、差错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实施层级后,差错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措施的落实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中医骨科护士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护理大组长负责制层级护士的职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科的护理人员分2组,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对出分析2组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医患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得分、专科实践操作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生对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对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组长在护理层级管理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考核成绩以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个科室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根据护士不同能级设立5个层级:助理护士(N0)、初级责任护士(N1)、高级责任护士(N2)、责任组长(N3)、专科护士(N4),界定各级护士工作职责;优化护士人力资源配置;实施分层培训;采取扁平化责任包干制的工作模式。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和健康教育4个护理质量指标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分层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各科室选取46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实施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件和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各项指标的前后差异具有意义(P<0.05)。②经对比,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14%,前后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对于护理管理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邹家凤 《工企医刊》2014,27(5):1030-1031
目的 研究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以及优质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医院骨科护士25例作为研究对象,科室于2013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分析优质护理前后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度以及优质护理前后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护士对健康宣教、良好的护患关系、专业素质、心理护理等认知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士对工作环境、医护合作、工作模式的满意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骨科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对优质护理的认知度,不仅能够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住院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注册号码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层级护理管理的模式,观察比较不同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评价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我院ICU室共有护理人员54名,ICU室自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这段时期内实施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54名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能力、专科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评估、调查及比较.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54名护理人员的平均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54名护理人员的平均专科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54名护理人员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通过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能力,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 OEC 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开展以来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某医院泌尿外科实施 OEC 管理模式,其内容包括确定护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体系、建立护理工作的日清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验证 OEC 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结果 OEC 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整体护理能力、病区管理能力、基础护理能力和护理文书管理)平均得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同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EC 管理模式可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实行更加统筹的精细化和目标化管理,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在腹腔镜胃癌(GC)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阳市某医院接受腹腔镜GC根治术治疗的81例G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2组患者进阶能力、基本能力评分、ADL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进阶能力、基本能力评分、ADL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GC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正确护理措施.方法 对照组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遵医嘱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进行记录,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与对照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正规服药情况(85.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反流性食管炎实施综合性、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消除患者不适心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保障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50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25名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对照组25名采用常规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明显,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管理方法,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期间,在对科室14名护士采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护理管理方法,以1年为一个研究周期,在研究前、中、以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护士执业满意度,并结合同期当月病区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成绩及出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结果研究前、中、后三次发放满意度调查,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接受程度、对参与基础护理的满意程度、对在护理工作中自身价值体现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执业前景满意度等平均秩次逐次下降,各时间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现有工作、酬劳的分配方案平均秩次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各时间段中位数、最小值依次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质控成绩逐次提高。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执行过程中,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妇产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部对护理质量考核得分的变化。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取得了以下效果:(1)患者对护士的服务、工作能力、沟通及病区管理及总体评价都有显著提高。(2)患者对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的评价显著提高,对中专学历及本科学历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3)产科护士在理论知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等方面显著提高。结论层级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不良情况发生次数及护理质量评定。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较实施前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评定均明显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在完成护理任务的同时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进而达到最佳护理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PN排班模式结合护士意愿的实施方法及效果,从而提高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方法对传统排班方法进行改革,实行APN连续排班;同时,由以前的护士长安排班次模式改变为满足护士意愿进行排班。结果实行APN排班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有提高(P〈0.05);满足护士意愿进行排班在开始实行的不同时间段内护士满意度有差异(P〈0.05)。结论APN排班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发展;同时满足护士意愿融入APN排班方法,能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是本科迄今探索的最好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提高护理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价值。方法选取160例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护理治疗的患者,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实施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8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4±2.0)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0.6±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医疗差错,使护理治疗程序化和标准化,提高床位转换率,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三甲医院对“托管”二级医院实施护理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调研,结合当地医院实际,采取组织培训、对被托管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轮换到托管医院进修学习、并由托管医院委派一名护理部副主任到被托管医院具体把关、沟通交流等措施,协助被托管医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APN排班制度、大包干责任制,开展护士床边工作制,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护士培训体系等。提高被托管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结果被托管医院管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管理者、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以前提高,医护沟通协作密切,基础护理较以前到位,护士对护理工作总体感觉满意。病区管理质量、护士技术操作、护理文书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托管能提高二级医院的护理水平,对提高区域内护理服务水平、将优质护理服务向三级医院靠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妇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2012年9月起对西安交通大学两家附属医院的妇科病房实行严格地精细化管理一年。2012年8月(精细化管理前)及2013年9月(精细化管理一年后)分别对妇科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评估护理质量并对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得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5);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妇科病房差错事故发生率减少,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精细化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的急救品管理、护士长管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各班工作质量、基础护理、“三基”考核和健康教育知晓率等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得分(t值分别为10.88、14.65、16.06、35.53、22.33、22.20、30.40和45.30,均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不但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而且能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妇科病人的护理安全,因此要大力提倡精细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闵静 《现代保健》2014,(11):106-10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2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8.56%、94.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6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处于焦虑、恐惧、悲观状态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感觉舒适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