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枝杆菌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枝杆菌属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麻风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自1882年Koch发现结核菌以来,已报道了100余种分枝杆菌,其中约30种与不同的人类或动物疾病有关。其中结核分枝杆菌(MTB)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致病菌,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全球结核控制报告显示,2006年患病例数约1440万,新发病例估计有920万,比上年增加约10万,而死于结核的患者估计有170万。  相似文献   

2.
李国利  张灵霞  陈澎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48-1649
目的对应用对硝基苯甲酸(PNB)生长试验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NB生长试验、PCR-反向核酸探针杂交和PCR-DNA直接测序对52株MTC和264株NTM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以PCR-反向核酸探针杂交和PCR-DNA测序结果为鉴定标准,PNB生长试验中52株MTC菌株均为(100%)阴性(-),264株NTM菌株中233株(88%)为阳性(+),31株(12%)为(-)。结论仅应用PNB生长试验鉴别MTC与NTM存在局限性。用PCR-反向核酸探针杂交能将分枝杆菌鉴定至属、将MTC与NTM相鉴别,并能将NTM准确鉴定至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33例,非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50例。提取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用多基因测序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比较艾滋病患者与非艾滋病患者感染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分析艾滋病患者 CD4+ T 淋巴细胞水平与分枝杆菌菌种分布特点。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艾滋病患者感染的133株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8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5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以鸟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有31株。非艾滋病患者感染150株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26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9株)。艾滋病患者 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 时,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为75.94%(101/133),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检出率为93.55%(29/31),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为85.00%(17/20);CD4+ T 淋巴细胞计数>100/μL时,各菌种的检出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显著高于非艾滋病患者,且分别以鸟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和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艾滋病患者 CD4+ T 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分枝杆菌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胶体金法结合涂片形态学特征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涂片形态学特征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胶体金法对85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别并与传统菌种鉴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涂片法鉴别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98.4%(750/762),特异度为96.7%(88/91);胶体金试验鉴别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99.0%(754/762),特异度为98.9%(90/91);两种方法均为阳性,可报告菌株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其阳性预测值为100.0%(741/741);两种方法均为阴性,可报告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其阴性预测值为100.0%(87/87)。 结论 结合涂片形态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胶体金两种方法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是一种快速、简便,适于各级实验室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枝杆菌种类繁多,至2000年底已发现有128种分枝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以及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1990年、2000年第二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NTM的培养分离率由4.9%上升至11.1%。我院从1998—2004年NTM的感染占分枝杆菌属培养阳性率的1.5%上升至3.0%[1]。  相似文献   

6.
杨松  张耀亭  胡晓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52-1053
目的对抗酸染色阳性痰行分枝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采用萋一尼氏抗酸染色法对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的晨痰涂片直接镜检,抗酸染色阳性痰经BACTEC960和BACT/ALERT3D系统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分别经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基肼(TCH)培养基生长试验行分枝杆菌菌群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种鉴定。结果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的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100%,大多数为结核分枝杆菌(9/10),少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1/10),最快6天即可报告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结论BACTEC 960和BACT/ALERT3D系统具有快速培养分枝杆菌作用,抗酸染色阳性痰有必要行分枝杆菌培养和鉴定,有利于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7.
分枝杆菌菌型鉴定在结核病流行病学调研和临床用药指导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由Mtb或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引致的肺部疾病,其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表现没有任何的区别,但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完全不同,因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与NTM正确的区分尤为重要。故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在1995年制定并于2006年再版修订了《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简称“规程”),其中分枝杆菌的鉴定程序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研和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业务保障。在规程中,对MTC的鉴定有明确的实验室鉴定标准,如生长速度缓慢,不产色性,对硝基苯甲酸(PNB)、耐热触酶和吐温-80水解试验阴性,噻吩-2-羧酸肼(TCH)、硝酸盐还原试验及尿素酶分解试验阳性,对5%NaCl不耐受等;培养温度宜37℃,在28℃和42℃环境下不生长等。但笔者在对2913株分枝杆菌进行菌型鉴定时,在1736株确诊为MTC株中发现2株(注:来自同一例患者)能在42℃高温环境下生长的株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东省13个哨点县2004—2007年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率和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3个哨点县2004—2007年送到汉光中心的2625株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分枝杆菌菌群鉴定试验,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应用16SrDNA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2625株菌株分枝杆菌菌群鉴定39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群,39株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有36株是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29株为胞内分枝杆菌株(80.6%), 其余分别为堪萨斯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各2株、戈登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物、瘰疬分枝杆菌各1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株;鼻疽诺卡氏菌1株。山东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率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4%。结论山东地区流行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以慢生长分枝杆菌的胞内分枝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9.
分枝杆菌属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外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近年来,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已发生数起因手术或注射引起的NTM术后感染,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出现更是加剧了NTM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链置换扩增(SDA)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的临床意义和可信性。方法应用SDA技术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直接检测了453份结核性样本,其中痰标本332份、胸腔积液78份、脑脊液43份。结果332份痰标本培养阳性131份,其中110株(涂阳88份)为MTBC,21株(涂阳20份)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在110份证实有MTBC、21份证实有非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样本中,SDA和FQ-PCR的敏感性分别为99.1%和95.2%,特异性分别为94.6%和95.2%。在31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中,SDA和FQ-PCR的阳性率分别为55.3%(172/311)和47.0%(146/311)。121份结核性胸腔积液、脑脊液样本中,分枝杆菌阳性20例,经鉴定其中19例为结核分枝杆菌,1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SDA和FQ—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3.4%(52/120)和33.4%(40/120)。SDA技术设立的内扩增质量控制(IAC)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自动检测分析系统能快速、特异地检测临床样本中MTBC,设立IAC可提高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81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防治策略的确立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结核病肺部肿瘤防治所2004-2009年分枝杆菌培养的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年间,共进行分枝杆菌培养32 906例,6 083例培养阳性。其中:对4 207例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群,812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9.3%。(2)对558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菌种或复合群鉴定,种群分布达22种,菌种分布前5的顺位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偶然分枝菌、戈登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3)荷菌者男女比例约为3∶2,多为15~74岁患者,其中15~54岁患者占67.3%。结论与广州市前10年相比,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率有上升趋势,感染人群年龄前移,且以致病性菌种居多,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硝基苯甲酸(PNB)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机制。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鉴定5株MTC标准株和33株NTM标准株的PNB代谢产物。结果 33株NTM标准株均可将PNB还原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而5株MTC标准株则不具备该能力。结论 PABA是PNB的代谢产物之一。NTM能将PNB还原为细菌可利用的PABA,因此能够耐受PNB;MTC不具备该能力,因而不能耐受PNB。这可能就是PNB选择性培养基用于鉴别MTC与NTM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背景:台湾许多医院使用全自动BACTEC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MGIT)960系统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分枝杆菌,使用很费劳力的BDProbeTecET(CTB)系统或生化方法鉴定BACTEC阳性培养物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目的:评估CapiliaTB方法能否在BACTEC阳性培养物中鉴别MTC,从而替代BDProbeTecET(CTB)或生化方法。实验设计:收集分枝杆菌阳性的BACTEC培养物,用生化方法鉴别培养物中的MTC。然后用涂片观察卷曲索状、CapiliaTB方法或BDProbe—TecET(CTB)系统进行鉴定,比较各结果。结果:收集了233例BACTEC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CapiliaTB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和98.6%,BDProbeTecET(CTB)系统为99.4%和97.3%,联合使用CapiliaTB和涂片卷曲索状方法,对于交叉结果的特异性达到100%,对于组合结果的敏感性为100%。结论:CapiliaTB方法可以用于BACTEC培养物中MTC的鉴定。结合涂片中的卷曲索状可以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本地区分枝杆菌感染菌株类型以及耐药性,制订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两种试剂鉴定菌株,绝对浓度法检测药敏耐药性。结果 80株分枝杆菌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58例,占72.5%;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5例,占18.8%;非结核分枝杆菌7例,占8.7%。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多药率9.6%。非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85.7%。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以耐R、H、TH1321、Rtf、PAS多见。结论本地区肺部感染分枝杆菌菌株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耐多药率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略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即MIRU(mycobacterium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基因多态性,探讨MIRU-VNTR位点多态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大理地区临床分离的60株结核分枝杆菌7个VNTR位点,采用MIRU-VNTR技术进行分型,利用Hunter-Gaston指数(HGI)对各MIRU进行分辨力评价,并应用Quantity one软件和BioNumerics6.6软件进行数字化和聚类分析。结果 60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5个基因群(Ⅰ、Ⅱ、Ⅲ、Ⅳ、Ⅴ群)52个基因型。Ⅰ群占56.77%,含有29个基因型;Ⅱ群占25.00%,含有13个基因型;Ⅲ群占8.33%,含有5个基因型;Ⅳ群占6.67%,含有3个基因型;Ⅴ群占3.33%,含有2个基因型。7位点组合总分辨力为0.900,最高ETR-E位点0.735,最低ETR-C位点0.455。结论大理地区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存在基因多态性,7位点MIRU-VNTR分型简便快速,分辨力高,适合用于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6.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麻风分枝杆菌外的一类抗酸染色阳性的分枝杆菌的统称。根据其生长速度,可划分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RGM)和缓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SGM)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大小为(0.3~0.6)um×(1~4)um,细小而略弯,两端略钝。抗酸染色是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新报道的24种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及分离、鉴定情况,其中5种分别属于快生长分枝杆菌中的2个群,3种属于未分群的快生长分枝杆菌;7种分别属于慢生长分枝杆菌中的4个群,5种属于未分群的慢生长分枝杆菌;另外4种为新命名非结核分枝杆菌。本综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种鉴定的传统方法与PCR法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对硝基苯甲酸和噻吩-2-羧酸肼)和PCR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新疆喀什胸科医院住院、临床确诊肺结核患者的313份(例)晨痰标本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立意抽样法抽出100份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及非洲分枝杆菌Ⅰ型菌株,用Spoligotyping法检测前两种方法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 传统方法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253株,牛分枝杆菌60株;而PCR法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306株,牛分枝杆菌1株,非洲分枝杆菌Ⅰ型6株,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 P=0.08),两者检测的一致率为79.87%(250/313)。传统方法和PCR法鉴定结果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传统方法检测出牛分枝杆菌60株,而PCR法仅检测出牛分枝杆菌1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 P=0.04),故用立意抽检100份菌株,用Spoligotyping检测出牛分枝杆菌2株,结核分枝杆菌90株、非洲分枝杆菌Ⅰ型6株,2株未能检出菌型;其和传统方法与PCR法的一致率分别为38.78%[(2+36)/98]、98.98%[(1+90+6)/98]。 结论 经过Spoligotyping法检测可知,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种鉴定中传统方法较PCR法耗时、繁琐,且不能较准确地鉴定出菌种,而PCR法可准确、快速的将其鉴定到亚种。  相似文献   

20.
<正>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一类分枝杆菌的总称,可引起人体肺、骨关节、淋巴结、软组织等器官和组织的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疾病[1]。近年来,NTM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有增加,脊柱NTM病的报道也逐渐增多[2-5],但是脊柱NTM病的磁共振表现及随访影像变化的报道却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