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目的全面分析柳城县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该地饮水设施建设和水质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取样采集2008—2012年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T5750.12—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检测、评价、分析。结果共检测600份水样,2008年水样合格率是12.50%,2012年水样合格率是65.00%,水样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106.00,P〈0.05);地下水合格率(38.06%)明显高于地表水合格率(20.26%)(X2=23.14,P〈0.05)。结论细菌超标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重要因素,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各类水源的防护与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清梅县2000—200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期监测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水源水质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依《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结果3年共抽查1202例水样,其水源以井水、泉水、河水为主,水质总合格率为62.73%。其中,井水合格率为52.81%,泉水合格率为63.5l%,自来水合格率为94.87%,河水合格率为44.12%。结论梅县水源水质自然本底较好,但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污染。水源选择、卫生防护等方面还有缺陷。建议加强水源防护及水质净化消毒。  相似文献   

3.
程丽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502-3503
目的了解清徐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动态。方法选取各乡镇有代表性的水源水、末梢水以及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水源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中的规定,分别对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检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共监测220份水样,合格水样115份,合格率为52.3%。结论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细菌学超标是影响清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继续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长沙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2014-2016年长沙市农村饮用水进行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6年共监测1 838份水样,合格1 021份,总合格率为55.5%,其中2015年的水质合格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三年间,丰水期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9.43%、61.24%和55.71%,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9.94%、73.90%和70.32%,地面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7.08%、77.38%和74.24%,地下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6.55%、46.11%和4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长沙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总体偏低,微生物学指标是影响本市水质合格最主要的指标.与2014年相比,水质质量虽有所改善,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管工作,完善制水工艺,规范水质处理与饮用水消毒措施,避免水源性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河子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卫生质量状况,为改善石河子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按照C-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3年共检测生活饮用水240份,微生物指标合格215份,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89.6%。结论:石河子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为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仍需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邯郸市复兴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为推进饮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集中供水和农户自备井水,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采样监测,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邯郸市复兴区农村集中供水合格率80.00%,自备井水23.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细菌指标中细菌总数集中供水合格率80.00%,自备井水23.33%;大肠菌群集中供水合格率86.67%,自备井水23.33%。总硬度集中供水合格率80.00%,自备井水26.67%;氯化物集中供水合格率90.00%,自备井水46.67%;pH值集中供水合格率93.33%,自备井水86.67%;氨氮集中供水合格率90.00%,自备井水53.33%。另外,氟化物、硝酸盐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结论通过对邯郸市复兴区农村集中供水和各户自备井水检测结果比较,集中供水比自备井水水质好、合格率高,但集中供水依然存在供水消毒处理不到位现状,加强集中式供水管理、消毒和监督检测才能让农民真正喝上合格的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阳泉市平定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对2009-2012年平定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改善平定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批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4年共检测农村生活饮用水484份,合格125份,总合格率为25.83%,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浑浊度、总硬度、硫酸盐、氨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2009-2012年平定县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10.9%、21.43%、28.75%、34.4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5,P﹤0.05);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34.3%、17.3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5);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26.45%、25.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结论:平定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但总体合格率较低,因此,要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供水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净化消毒工作,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保证辖区居民饮水安全,提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建议。方法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对北京市平谷区2014-2015年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共检测水样1 218份,合格1 044件,合格率85.71%,其中2014年检测609件,合格502件,合格率82.43%;2015年检测609件,合格542件,合格率89.00%。市政末梢水合格率98.75%,二次供水合格率96.88%,农村水质合格率80.07%。两年共检测水样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总大肠茵群、茵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硝酸盐。结论微生物指标超标是目前北京市平谷区饮水卫生安全的主要问题,城区水质情况明显好于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水源净化消毒、水源防护、管理制度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蓬莱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12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44个检测点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并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采样检测,按照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09年蓬菜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超标率4.7%,污染指标超标率20.6%;细菌学指标超标率49.O%。结论蓬莱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有机物污染,农村地区供水消毒处理不到位现状、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容乐观,应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采取相应措施,对水质进行有效净化,加强集中式供水管理和监督检测,让群众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了解海口市自备井水质卫生状况,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办法,以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方法对海口市四个辖区内的自备井进行随机抽样。依照《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方法检验其水质情况,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2009~2010年共检测414份自备井水,总合格率为66.43%(2009~2010年合格率分别为66.18%、66.67%)。感官性状指标合格率为89.86%,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82.37%,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99.03%,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84.06%。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铁和锰,不合格的地区主要为琼山区和秀英区。结论海口市自备井水质主要问题是一般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应该加强对全市自备井水源的防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8-2011年某市太湖水源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保障和改善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和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2008-2011年某市太湖水源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结果检测水样1 432份,合格1 331份,总合格率92.9%;年度合格率由2008年的80.5%提高到2011年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8,P0.001);不合格指标中,菌落总数、浑浊度和铁超标项次数最多,为主要不安全水质指标;对不同季节菌落总数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5,P0.017),其中第三季度最高(5.3%)。结论目前该市太湖水源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少数管网水质存在微生物污染等安全隐患,今后工作中必须加强管网末梢水质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池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按照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1年共检测水样120份,合格21份,总合格率为17.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地为30.0%、35.0%、41.7%,其余指标的合格率均在92%以上。结论河池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特别是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必须加强净化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3.
韦丽娟 《医学动物防制》2014,(11):1240-1242
目的进一步了解宜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情况和管理水平。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分别于2011、2012年丰水期(3、4月)和枯水期(7、8月)对宜州市农村水质监测点进行水样的采集、检验和评价。结果 2011、2012年宜州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分别为18.10%和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2011年合格率分别为67.39%、25.00%、27.17%,2012年合格率分别为86.11%、50.94%、63.89%。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低至0.00%,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仅为3.85%,结论宜州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污染状况严重,仍需改进和坚持水质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琼海市2008~2013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状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方法以2008~2013年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监测点,进行枯水期、丰水期2次监测,检测常规指标19项,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判定结果。结果 6年间共抽取202个监测点808份水样,总合格率为58.91%。不同时期即枯水期、丰水期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厂水、末梢水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别检测指标即感官指标、一般理化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水样的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供水工程即市政管网延伸工程、非市政管网延伸工程的水样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琼海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合格率逐年升高,不合格主要原因为微生物污染严重,提示应加强安全饮水工程的工艺处理和消毒,加强管理和日常维护,减少管道内流动污染,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共同帮助寻找水质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宋淑启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2062-2063
目的了解济宁市城区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确保居民饮水安全。方法按照GB5749—85、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50—85、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及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进行进行水质全分析和结果评价。结果2003—2007年共检测水样1661件,总合格率为96.8%,5年中合格率较稳定。各类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分别为:集中式供水为98.1%,二次供水为96.4%,自备井水为95.1%。各类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检测项目中以总硬度、溶解性总固形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分别为98.4%、98.3%、98.2%、98.3%。结论济宁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较好,但部分水总硬度、溶解性总固形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严重;自备井水的卫生状况存在较大隐患,需加以改善。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水质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现状,为饮用水卫生学评价及水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集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采用化学法、微生物学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水质常规项目进行检测,利用固相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样中的有机物,比较水源水和末梢水水样的合格率.结果:水源水和末梢水各检测118个水样,合格率分别为75.42%和83.90%,水源水的合格率较末梢水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样的pH值、总硬度、硝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锰、铁、铜、锌、砷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水源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色度、混浊度、耗氧量、硒、铅,末梢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耗氧量、硒、铅;水源水水样中检出10种有机物,末梢水水样中检出12种有机物,水源水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9 6 mg/L和0.0048 mg/L,末梢水中DEHP及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8 4 mg/L和0.004 2 mg/L,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限值要求,其余有机物检测值均低于卫生标准或检出限.结论:该地饮用水的硒、铅及有机物污染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勐腊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掌握饮水水质、肠道传染病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制订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按GB/T5750-2006进行抽样检测,按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较严重,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55.7%、17.7%、18.8%,枯水期低于丰水期(菌落总数χ2=2.65,P>0.05;大肠菌群χ2=9.15,P<0.05;粪大肠菌群χ2=11.08,P<0.05)。结论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容乐观,存在安全隐患,需严格管理,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