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接种卡介苗后播散性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和金平区人民医院2007~2012年收治的接种卡介苗后播散性感染病例归档病历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收治28例卡介苗播散性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II缶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标准。其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者25例,占89.2%;淋巴结肿大者26例,占92.9%;肝脾肿大22例,占78.5%,经以方案HRE1年抗结核治疗,痊愈24例,病灶稳定4例。结论接种卡介苗后应加强监测,对接种卡介苗数周或数月后接种局部脓肿、破溃,结痂延迟伴有发热、咳嗽、肝脾肿大等症状的患儿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对因免疫功能低下致PPD试验呈阴性者可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协助诊断。选用HRE方案进行1年抗结核并辅以增强免疫功能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黄启功 《求医问药》2011,(9):244-245
目的:观察婴儿因接种卡介苗引起的相关感染性播散疾病。方法:通过两个月对临床病例进行观察,以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在培养结核菌的条件下,做出明确诊断,从而使其处理后的疾病得到相应的控制,本文以近两个月收治的8例病人,说明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引起播散性疾病是广泛存在的。结果:8例病人中,有4例是在接种卡介苗以前就患有其他疾病史的患者,其4例因接种卡介苗导致播散感染,并给予抗痨治疗。没有出现其他部位再感染的4例患者经过局部处理后明显好转。结论:婴幼儿在接种卡介苗以前,如果存在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史,切忌进行盲目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所致播散性卡介苗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治中心1例经病理确诊的播散性卡介苗病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8月,因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左肩部溃烂5月,左腋下肿块2月”于2008年7月15日入住我院普外科。入院后行左腋下脓肿切排和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结果:(左腋下淋巴结)大片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多量中性粒细胞,符合结核性炎,抗酸染色强阳性。B超提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血免疫学检查:IgA <0.0667g/L,IgM 0.05g/L, IgG <0.333g/L, C3 1.28g/L, C4 0.44g/L;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41.6%, CD4 30.1%, CD8 8.7%, CD19 0.3%, CD4/CD8 3.46, CD16 56 55.4%。目前国外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引起的播散性卡介苗病报道较多,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用TREC试验来筛查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四唑氮蓝还原试验筛查慢性肉芽肿病。国内新生儿出生后普遍接种卡介苗,尚未开展相关筛查措施。结论 对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应高度警惕其罹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能。加强对新生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筛查是避免对免疫缺陷患儿接种卡介苗导致播散性卡介苗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例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后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原因,为处理类似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和接种资料。结果经过对病例的调查和综合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认为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状态和疫苗接种等多因素相关,不排除与疫苗接种有关。结论充分的调查、科学的判断和有效的沟通是顺利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关键,也能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1例乙肝及卡介苗疫苗联合接种后偶合死亡病例的调查经过,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定安县一起接种乙肝及卡介苗疫苗后偶合死亡的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通过收集病例出生情况、预防接种过程、接种单位及人员资质、疫苗冷链信息、患儿抢救记录以及尸检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第35天,于2014年11月18日上午10时完成第2针乙肝疫苗与1针卡介苗接种,留观30 min无异常,家属于当天上午10时40分将其抱回家,11时30分左右家长发现患儿其口唇发绀、手脚冰冷,紧急送到辖区农场医院进行救治,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合尸检及案情资料,海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受种者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感染性休克而死亡,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结论接种疫苗偶合死亡常引起医疗纠纷及不良影响,有序协调、充分沟通、及时尸检、科学严谨、有法可依地处置此类事件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一例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结果 认为是一种是一种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结论 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是预防接种卡介苗(bacillus of calmette guerin,BCG)所引起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比较少见.文献报道仅l%可引起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l‰发生破溃.可能与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 [1].  相似文献   

7.
徐娟 《吉林医学》2013,(29):6185-6186
目的:总结如何提高卡介苗接种率才能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无接种禁忌证的婴儿的护理体会。结果:264例婴儿接种卡介苗后,随访3个月发现,全部如期出现正常反应,无一例发生异常反应。结论:卡介苗接种必须保证时效性,严格把握接种适应证,严密检测接种室的空气质量,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保证接种成功率,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介苗超量接种后的处理。方法: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加强基础护理。结果:卡介苗超量接种后经处理患儿无异常发现。结论:卡介苗超量接种后处理方法正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接种卡介苗后致淋巴结肿大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通过13例临床病案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跟踪随访.结果 本组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社会效益良好.结论 卡介苗为减毒活疫苗,接种后通过淋巴管到全身,接种处附近淋巴结常有轻度肿大,淋巴结大于1cm为异常反应,其发生与菌苗种类、剂量、接种途径、技术、方法,患儿的体质有关[1].  相似文献   

10.
1例播散性卡介苗病及相关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介苗接种能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是我国计划免疫的疫苗之一。尽管卡介苗接种引起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但个别儿童接种后可发生严重的播散性卡介苗病,国内已报道8例。该病治疗相当困难,又因该病容易误诊,更加重了治疗的难度。本文就作者曾遇见的1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级监控降低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以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4 346例为对照组,2010年出生的3 999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实施卡介苗接种后反应的三级监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卡介苗接种后的观察.观察2组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及家长对卡介苗接种工作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发生率为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家长满意度试验组为96.17%,对照组为94.22%,婴儿6个月时满意度试验组为91.42%,对照组为8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三级监控降低了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提高了家长对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的异常反应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经过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患儿48例,将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所有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疗时间为(35.57±2.47)d,且无复发现象。结论:对于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能够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6~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4 2例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的患儿 ,37例为干酪型 ,5例为脓肿型。全部患儿接种后 3个月~ 5个月PPD试验阳性 ,血沉正常 ,无结核中毒症状 ,生长发育正常。结果  33例仅给予口服INH 3月痊愈 ,另 4例加用手术摘除 ;5例脓肿型 ,在全身抗结核的同时 ,局部穿刺抽脓、冲洗并注入SM和INH ,每周 2次 ,约 3~ 6次痊愈。结论 提高卡介苗接种的质量和最大限度减少并及时处理BCG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是BCG接种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并发症时有发生,而引起多发性骨损坏者实属罕见,其引起骨质破坏影像表现至今国内外未见报道,我院搜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卡介苗性播散性骨髓炎,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岁。全身反复脓肿1年,发热伴咳嗽17天,B超示肝、脾和体表淋巴结肿大。患儿母亲述患儿出生即在当地治疗未见好转,近来疼痛加重伴局部肿胀。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BCG)是从牛分枝杆菌中提取的减毒活疫苗。在新生儿时期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患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的几率可以减小65-95%。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中最严重和罕见的是播散性卡介苗感染,这一并发症往往出现在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中。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2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接种卡介苗后在受种者体内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接种后一般无全身性反应 ,接种的局部在 2~ 3周可出现红肿硬结 ,以后逐渐形成小脓疱 ,可以自行破溃、自愈。大约 2~ 3个月愈后局部留下一永久性的圆形小瘢痕称卡痕。这种反应为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但有些患儿在接种后 3~ 6个月出现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称为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随着接种卡介苗疫苗普及率的提高 ,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本文收集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反应 2 5例 ,现将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了解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处置策略,保障接种有效安全.②方法 对接种卡介苗发生异常反应开展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③结果 2009年某市卡介苗应种25 349人,实种24 901人,接种率为98.23%,发生异常反应4起,异常反应发生率0.16‰.④结论 应加强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提高接种人员接种技术,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已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病例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探讨WHO四步法在调查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ADEM患者基本情况,采用Cox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广东省预防接种后ADEM病例基本情况,对其调查诊断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常住人口ADEM发病率为0.65/100万(44/67 661 295),接种史、患病史、前驱史和受凉等病史是发病原因。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预防接种史对ADEM患者转归的影响,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前驱感染史后,以"没有接种史"作为参照,"有接种史"的死亡风险是"没有接种史"的23.466倍(P=0.004)。通过AEFI监测系统共报告ADEM个案43例,其中异常反应20例(0.07/100万剂次),偶合症19例,无法分类4例;预防接种后ADEM病例异常反应和偶合症97.44%发生在接种后15 d之内;异常反应和偶合症在发病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利用WHO四步法对预防接种后ADEM病例的调查诊断,应在患者治疗稳定或治愈后进行,同时通过MRI等客观检查指标明确临床诊断,在最终确定因果关联时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祖伟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110-111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强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强反应37例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接种后出现强反应与接种点及接种技术有关。结论:对新生儿接种站(点)应加强培训,提高接种质量,预防接种后强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病例在接种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先后发生免疫缺陷、淋巴结炎事件与注射疫苗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开展个案调查,收集受种方、接种方、疫苗生产企业等相关资料;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调查诊断,提出诊断结论。结果病例于2016年6月23日9:00接种BCG; 2016年7~8月因肺部感染等先后在4家医院就诊住院,基因检测报告:CYBB及NCF1突变,临床诊断为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 2016年8月双侧腋下软组织超声检查发现淋巴组织增大; 2017年1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PPD试验强阳性。2017年2~5月行脐带干细胞移植手术,并植入成功。2017年6月~2018年2月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017年8月,县级AEFI调查诊断为:接种BCG后发生淋巴结炎属于异常反应(Rare vaccine reaction,RVR),市级医学会开展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为:三级戊等伤残。预防接种过程符合操作规程,疫苗质量合格。结论某病例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与接种BCG无关联,为偶合症(Coincidental illness,CI);淋巴结炎则属于RV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