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41例FET周期按照临床结局分为两组,妊娠组439例,非妊娠组402例,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情况,比较不同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分型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841例FET周期中439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52.2%。内膜血流Ⅰ型38周期,15例妊娠,妊娠率39.5%,内膜血流Ⅱ型628周期,313例妊娠,妊娠率49.8%,内膜血流Ⅲ型175周期,111例妊娠,妊娠率63.4%,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相比,子宫内膜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0,P0.05)。两组间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内膜转化日内膜形态、分型及内膜血流分型,是监测妊娠结局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提高FET妊娠率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2011年1月—2014年12月按人工周期准备内膜行FET的930例的临床资料,受精方式包括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采用阴道B超监测内膜厚度,记录人工周期准备内膜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孕妇女决定移植日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并计算E2/P比值,分析不孕原因、不孕年限、年龄、促排卵用药方案、受精方式、内膜厚度、优质胚胎数、E2、P及E2/P等与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孕年限、年龄、子宫内膜厚度、P水平、E2/P及优质胚胎数与临床妊娠结局有一定相关性(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子宫内膜厚度、E2/P为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对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行FET的患者重点调控子宫内膜厚度、E2/P可提高临床妊娠率;筛选适龄患者亦是提高妊娠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中两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探讨如何更好的选择FET的内膜准备方案。方法对304个FET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自然周期组及人工周期组两组不同临床方案在子宫内膜厚度、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在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方案行FET子宫内膜准备妊娠率相似,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内膜准备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两次及以上胚胎种植失败史在此接受解冻移植的不孕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宫腔镜检查组、PRP灌注组和观察组各50例。宫腔镜检查组于移植前一周期宫腔镜检查1次;PRP灌注组于FET周期转化前3天宫腔灌注PRP1次;观察组于FET前一周期行宫腔镜检查,术后3天予宫腔灌注1次,FET周期转化前3天再宫腔灌注PRP1次。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转化时内膜、激素水平、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三组患者FET周期转化日激素水平、移植胚胎数目、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化时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宫腔镜检查组和PRP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灌注组转化日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稍高于宫腔镜检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宫腔灌注联合宫腔镜检查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PIF患者FET周期中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对转化日激素水平、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影响;同时自体PRP宫腔灌注可稍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日超声观察子宫内膜运动波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中心采用雌孕激素替代方案行FET的144个周期,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达到标准者[内膜厚度≥7 mm,形态A或A-,黄体酮转化日雌二醇(E2)≥120 pg/ml]行FET。根据临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68例)和非妊娠组(76例)。测定两组妇女黄体酮转化日血清雌激素水平以及移植日血清雌、孕激素水平;阴道超声观察黄体酮转化日内膜形态、厚度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运动波波形和频率。统计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运动波的波形及频率与临床妊娠率相关,宫底至宫颈型(FC)波形及高频率运动波(≥4次/min)与临床妊娠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1.43及0.96;血清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对于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结论子宫内膜运动波的波形与频率变化与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提示观测子宫内膜运动波可以辅助综合评判种植窗,对预测妊娠结局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年龄和内膜准备法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贞  朱明辉  杨丹 《华西医学》2010,(7):1310-13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内膜准备方法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8月107例患者131个FET周期,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内膜准备方法的妊娠情况。结果①〈29岁、30~34岁、≥35岁患者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28%、37.88%、33.3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内膜准备,两种方法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评分及胚胎细胞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的胚胎种植率及周期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低于激素替代周期(16.78%比29.21%;29.51%比5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不影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激素替代周期内膜准备的FET胚胎种植率及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37-341
目的比较降调节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中不同孕酮转化时间的的临床结局,探讨如何选择冻融胚胎移植的最佳时间。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该生殖中心2018年1~12月本院行降调节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冻融胚胎移植的448个周期,根据孕酮转化内膜时间分成4组:4-3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4d后移植D3胚胎,n=59)、3-3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3d后移植D3胚胎,n=27)、6-5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6d后移植囊胚,n=178)和5-5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5d后移植囊胚,n=184),分别比较D3天胚胎两种孕酮转化时间和D5天胚胎两种孕酮转化时间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4-3组和3-3组,6-5组和5-5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3-3组、6-5组和5-5组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9.32%(35/59)、59.26%(7/27)、71.35%(127/178)和71.20%(131/184),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7.46%(28/59)、44.44%(12/27)、64.61%(115/178)和65.22%(120/184),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0/28)、0(0/12)、0.87(1/120)和0%(0/120),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4.29%(4/28)、16.67%(2/12)、10.43%(12/115)和11.67%(14/120),四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调节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冻融胚胎移植中孕酮转化子宫内膜3d或4d移植第3d卵裂期胚胎,孕酮转化子宫内膜5d或6d移植囊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法准备内膜对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根据患者复苏移植胚胎的情况进行分组,A组(n=232)为移植3个卵裂球完整的8细胞胚胎的患者,B组(n=404)为移植3个卵裂球完整的优质胚胎的患者,C组(n=578)为移植恢复有丝分裂胚胎的患者。分析比较各组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的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中自然周期移植380个,激素替代周期646个,总体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18.91%vs.18.42%,P=0.754)、生化妊娠率(5.26%vs.8.36%,P=0.064)及临床妊娠率(37.89%vs.35.29%,P=0.403)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中自然周期移植90个,激素替代周期142个,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23.70%vs.13.62%,P=0.001)、生化妊娠率(2.22%vs.11.27%,P=0.012)及临床妊娠率(48.89%vs.30.99%,P=0.006)均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中自然周期移植158个,激素替代周期246个,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18.98%vs.14.63%,P=0.045)、生化妊娠率(3.80%vs.9.76%,P=0.026)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妊娠率(41.77%vs.35.52%,P=0.059)无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中自然周期移植194个,激素替代周期394个,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18.82%vs.18.95%,P=0.908)、生化妊娠率(4.12%vs.8.33%,P=0.060)及临床妊娠率(37.11%vs.35.93%,P=0.781)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总体比较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准备内膜的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当限制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比较不同特征的复苏胚胎妊娠结局时发现,自然周期方案准备内膜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认为自然周期方案更接近生理过程,对于有正常排卵的月经周期规律患者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08-3511
目的比较四种内膜准备方案及不同年龄段四种方案在冻融囊胚移植中的临床结局,探讨如何选择冻融囊胚移植的最佳内膜准备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生殖中心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冻融囊胚移植的1019个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成4组:自然周期组(90例)、促排卵组(101例)、人工周期组(127例)和降调后人工周期组(701例),比较这四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其次,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30岁组437例,30~35岁组224例,35~40岁组173例,≥40岁组185例,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结果四种用药方案在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体重指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胚胎数目,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比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上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结果显示,除35~40岁组的降调后人工周期的生化妊娠率(65.77%)及临床妊娠率(53.20%)显著高于自然周期(37.50%,31.25%),促排周期(38.89%,33.33%)及人工周期组(35.71%,32.14%)外,其余年龄段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在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冻融囊胚移植中,四种方案均能达到较好的妊娠结局,但对于35~40岁的高龄患者,降调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似乎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方法】回归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诊治且行FET的3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14个FET周期,根据是否妊娠成功分为妊娠组(232个周期)与非妊娠组(182个周期),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FET周期妊娠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将独立影响因素纳入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Bootstrap法内部验证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414个FET周期中232个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56.04%(232/4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0岁、降调人工周期、优质胚胎数3枚为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年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优质胚胎数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次的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4.842,P=0.774;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38~0.827)。【结论】基于FET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与区分度,可为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判断提供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实施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和激素替代周期+宫腔灌注G-CSF冻融胚胎移植,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单纯激素替代周期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相比,冻融胚胎移植周期采用激素替代周期+宫腔灌注G-CSF更有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方案和单纯人工周期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胚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行FET的PCOS患者资料,共130例患者。根据内膜准备分方案分为研究组(行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方案)65例与对照组(单纯人工周期方案)65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以及两组黄体酮转化日LH、P、T、E2与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流产与异位妊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黄体酮转化日LH、T、E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与内膜厚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人工周期方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方案对PCOS患者FET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激素替代周期胚胎移植中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等参数对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于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n=60)与未妊娠组(n=40)。比较两组子宫内膜转化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diastolic ratio,S/D)等参数。结果:两组内膜转化日的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on hormone,FSH)水平,优质胚胎数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妊娠组比较,妊娠组内膜PI、RI、S/D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降低(P<0.05)。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妊娠率低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P<0.05)。妊娠组转化日内膜S/D>3者的比例低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有助于预测激素替代周期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玻璃化冷冻在国内尚未大规模应用到临床,故关于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01/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冷冻胚胎移植的.142例患者154个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年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方式、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过程是否顺利和胚胎解冻复苏后成活细胞比例进行分组,比较各类分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与结论:不同年龄、受精方式、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过程是否顺利组间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尤显著性意义(P>0.05).受精第2天的胚胎冻融组和受精第3天的胚胎冻融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受精第3天的胚胎冻融组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受精第2天的胚胎冻融组(P<0.05).胚胎复苏后成活细胞比例对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明显影响(P<0.05).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解冻后胚胎质量对妊娠的成功率起主要作用,准备适宜的子宫内膜厚度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分娩不良情绪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6月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妇产科门诊建档并定期参加产检的60例高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孕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2组焦虑、抑郁情况,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和顺产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30,P=0.006;t=5.315,P<0.001),顺产率高于对照组(χ2=5.711,P=0.017),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868,P=0.167;χ2=3.086,P=0.283;χ2=2.576,P=0.152)。结论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产前门诊护理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产科门诊2016年1~6月高危孕产妇1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1例定期在门诊接受产前检查和指导,实验组68例除定期门诊产前检查外,还接受产前门诊护理,比较2组入组时、待产时焦虑水平、待产前分娩意愿及分娩结局。 结果 待产时实验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24,P<0.001)。2组分娩意愿和分娩方式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682,P<0.001; χ2=17.274,P<0.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17,P=0.034)。 结论 对高危孕产妇给予产前门诊护理可降低待产时的焦虑水平,提高自然分娩意愿和顺产率,对改善分娩结局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金凤丸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对反复种植失败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第4次冻融胚胎移植术的不孕症100例。根据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金凤丸联合GnRHa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方案进行内膜准备,对照组仅常规激素替代方案进行内膜准备。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形态、内膜下血流,以及每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处理后观察组线型内膜患者明显增加,子宫内膜下血流Ⅰ型患者明显减少,Ⅲ型患者明显增多(P0.05)。线型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非线型内膜患者(P0.01)。子宫内膜下血流Ⅱ型及Ⅲ型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Ⅰ型患者,且Ⅲ型患者高于Ⅱ型患者(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早期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金凤丸联合GnRHa降调节能改善反复种植失败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改良短方案与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在高龄(年龄≥35岁)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基础窦卵泡≤8个)患者中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ET)助孕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湘潭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高龄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340个IVF/ICSI-ET周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改良短方案组(175个取卵周期)和PPOS方案组(165个取卵周期),统计2组患者促排卵结局和临床结局,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时间、可移植胚胎数、药物费用等的差异,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双原核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胚胎流失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 结果PPOS方案组的Gn用量显著下降[(2204.6±1539.4)U vs (2736.0±633.6)U,t=4.516,P<0.001],Gn使用时间缩短[(9.45±1.75)d vs (10.34±2.00)d,t=5.125,P<0.001],促排卵费用减少[(650.22±450.52)元vs(843.73±273.43)元,t=6.755,P<0.001];改良短方案组的获卵数[(4.88±2.21)个vs(4.01±2.39)个,t=4.507,P=0.001]、可移植胚胎数[(3.35±1.81)个vs (2.90±1.92)个,t=3.302,P=0.005]高于PPOS方案组;改良短方案种植率高于PPOS方案组[23.69%(95/401)vs 14.01%(36/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10,P=0.002),累积临床妊娠率[37.62%(79/210)vs 27.62%(29/105),χ2=3.107,P=0.078]、活产率[22.38%(47/210)vs 17.14%(18/105),χ2=1.173,P=0.279]较PPOS方案组有改善趋势,流产率[3.33%(7/210) vs 1.90%(2/105),χ2=0.475,P=0.723]、异位妊娠率[1.90%(4/210) vs 0.95%(1/105),χ2=0.443,P=0.66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短方案与PPOS方案相比,可获得理想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因此,对于高龄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改良短方案不失为高龄患者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滋肾育胎丸联合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就诊,既往有反复种植失败史,准备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治疗的1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滋肾育胎丸及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为对照组(n=48)、滋肾组(n=50)、灌注组(n=50)、滋肾+灌注组(n=51)。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前次移植日内膜厚度、转化日子宫内膜容积(V)、子宫内膜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 滋肾+灌注组的内膜转化日VI、FI、VFI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灌注组及滋肾组的内膜容积(V)明显高于灌注组(P<0.05)。四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灌注组的胚胎种植率高于其余三组,但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LEARNS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产科门诊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LEARNS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控制情况、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控制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2 =6.171,P=0.013;χ2 =9.219,P=0.002;χ2 =9.259,P=0.002;χ2 =9.412,P=0.002),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t=12.972,P<0.001),羊水过多、巨大儿及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6.982,P=0.008;χ2 =7.688,P=0.006;χ2 =4.904,P=0.027);2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ARNS模式可明显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血糖及体质量控制水平,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