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用药护理干预辅助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用药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用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eliefs about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specific,BMQ-specifi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AS评分、用药必要性信念评分、ADL评分和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用药顾虑信念评分、NIHSS评分、mR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CI溶栓,采用用药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TAT)和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147例,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为观察组(n=71),rt-PA单独治疗为对照组(n=76).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AT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后,分析治疗后TAT、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检测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高(P<0.05);治疗后TAT和D-二聚体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年龄增加、TAT水平增加、D-二聚体水平和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TAT水平预测AIS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D-二聚体(P<0.05).结论:AIS超早期应用rt-PA联合阿加曲班可有效降低TAT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松静诱导训练配合心理疏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尾号单数作为对照组,双数作为观察组,各7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心理疏导,观察组给予松静诱导训练联合心理疏导,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t=11.690,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t=6.128,P<0.05)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t=8.860,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t=9.058,P<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睡眠质量(t=8.100,P<0.05),入眠时间(t=5.081,P<0.05),睡眠时间(t=3.354,P<0.05),睡眠效率(t=3.726,P<0.05),睡眠障碍(t=4.352,P<0.05),日间功能障碍(t=4.295,P<0.05)7个维度评分及总分(t=11.174,P<0.05)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评分相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2.067,P<0.05).结论:松静诱导训练配合心理疏导能够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安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自溶栓后第1 d加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持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两组神经缺损程度,检测两组神经营养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并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两组残疾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BDNF及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严重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神经营养物质水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致残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某院收治的CHB住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进行音乐放松疗法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eport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SDS)、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及慢性肝病问.卷(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CLDQ)分别对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014,-5.627;P<0.01).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 3.724,2.804,2.138,P<0.05),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466,-2.890,-3.199;P<0.05).干预后,观察组CLD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 5.688,4.579,7.856,4.593,4.817;P<0.05).结论:音乐放松疗法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增强积极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延续性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某院收治的18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将1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96)和对照组(n = 90).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延续性健康管理干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140,2.511;P<0.05);干预后,观察组HPLP-Ⅱ量表中营养、运动锻炼、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720,7.124,10.977,12.309;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活动能力、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860,9.770,6.822,7.707,8.126,9.581;P<0.05).结论:延续性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其形成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于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康复措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机体恢复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干预措施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康复措施.于干预前和干预1 m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于干预前和干预1 m后,采用Carebo81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肌肉总量、骨骼肌水平、体脂肪、躯干水分和四肢水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1 m内肺部感染、压疮、感染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四肢水分、躯干水分、体脂肪均低于对照组,肌肉总量、骨骼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康复措施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降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时效激励干预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康复训练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资料,根据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时效激励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 w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结果:干预4 w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ale,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明显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时效激励干预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将100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后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评分、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出院时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韧性各维度(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938,6.719,8.393;P0.01);干预后,观察组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2,P0.05),回避、屈服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18,-4.395;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率明显提高(χ~2=5.005,P0.05),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t=4.616,P0.01)。出院时,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6,2.486,4.190,2.418,2052;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能够改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84)和观察组(n = 84),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神经和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各维度及评分明显较高(t = 6.268,6.688,3.586,8.750,3.695,11.64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较低(t = 4.650,4.19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低(t = 6.575,PP<0.05),FMA评分明显较高(t = 5.81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 = 3.872,3.683,4.533,4.853;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强化认知干预可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和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助阿替普酶(Ateplase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疗效、神经功能、伤残程度、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7月至 2022 年 1 月于我院就诊的 138 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rtPA溶栓组和血栓通辅助组,各 69 例.rtPA溶栓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血栓通辅助组在rtPA溶栓组的基础上增加血栓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治疗2 w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流动力学(脑部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神经递质水平(多巴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5-羟色胺、S-100β蛋白)、伤残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al quality of life,SS-QOL))及不良反应.结果:血栓通辅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rtPA溶栓组(P<0.05);治疗后,血栓通辅助组NIHSS评分、mRS评分、5-羟色胺、多巴胺、NSE、S-100β蛋白水平低于rtPA溶栓组(P<0.05),SS-QOL评分高于rtPA溶栓组(P<0.05),Vs、Vd、Vm快于rtPA溶栓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辅助辅助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有效调节患的者脑血流动力学,调控神经递质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减轻伤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 m后神经功能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2 m,两组M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FMA、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包括73例男性和77例女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外,再分阶段由神经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护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C反应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丁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1年8月我院收治17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BP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NBP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BP静脉滴注(100 mL,Bid),疗程持续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采用凝结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bg)水平并比较其差异;随访患者3 m,对比两组患者急性期及治疗后3 m内病死率,发病后3 m采用脑卒中评估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NP、Fbg、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NBP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EGF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NBP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3 m,NBP治疗组患者回访病死率、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BP治疗心源性脑梗死能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及VEGF水平,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2月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7月入组患者为对照组(n=60),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选择2019年8月-2020年2月入组患者为观察组(n=60),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日常活动维度(t=9.86,P<0.05)、自我管理维度(t=10.66,P<0.05)及总评分(t=15.59,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t=2.19,P<0.05)、人际关系(t=4.28,P<0.05)、抑郁(t=6.89,P<0.05)、焦虑(t=4.82,P<0.05)、敌对(t=6.95,P<0.05)等5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疾病管理(t=4.42,P<0.05)、饮食管理(t=2.54,P<0.05)、安全用药管理(t=9.98,P<0.05)、情绪管理(t=2.96,P<0.05)、社会功能和人际管理(t=4.09,P<0.05)、康复锻炼管理(t=2.70,P<0.05)7个维度评分、总评分(t=10.85,P<0.05)及生活质量量表(QOL)心理领域(t=7.70,P<0.05)、躯体领域(t=8.57,P<0.05)、生活领域(t=6.22,P<0.05)、社会领域(t=6.33,P<0.05)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增强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促进其健康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8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随访3 m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情况并将ACI患者进行分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治疗前检测患者血清NSE、CRP表达,分析血清NSE、CRP表达与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80例ACI患者中有35例预后不良,45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NSE、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SE、CRP过表达与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CRP水平与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存在一定联系,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疾病轨迹框架的干预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应对方式及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12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出院后随访,观察组65例患者给予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干预,两组均干预3 m.于干预前后,应用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价患者的应对方式;测定心肌酶水平;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价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ESCA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疾病轨迹框架干预模式可改变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护能力,但对于降低心肌酶水平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强化心理应激干预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某院就诊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92例,将2019年1至11月就诊患者选取46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患者选取4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护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强化心理应激干预,均干预4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量表、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选择;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SDS、SAS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9.463,4.700;P<0.05);在简易应对量表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3,6.300;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t=3.181,4.720;P<0.05);第1秒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3.066,10.890;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强化心理应激干预可调节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研究组则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干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在SAS评分、SDS评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组的评分均显著降低(t=12.792,9.281;P0.05),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4.522,-10.744;P0.01)。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536,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699,P0.05)。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212,P0.0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史静 《医学信息》2019,(15):182-184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出院3个月时两组复发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出院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坚持氧疗、用药依从、情绪稳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3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