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泪道的CT检查技术及影像表现。方法:对21例泪道疾病患者进行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同时采用MPR重组方式观察冠状位图像。结果:在轴位图像及MPR冠状位图像上,观察到泪道阻塞者11例,占54%;鼻泪管骨折者10例,占46%。结论:CT扫描能清楚显示泪道阻塞部位或致病原因,在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眼眶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眼外伤患者,行螺旋CT轴位或冠状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影像与分别做轴位或冠位CT扫描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影像与常规影象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为眼眶骨折患者提供了客观、直接的图像,应该作为眼部螺旋CT扫描常规的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各向同性冠状位重组图像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103例可疑阑尾炎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以轴扫图像为基础结合各向同性冠状位重组图像观察,并与其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判断。结果对患者采用横断面检查联合冠状面重建图像观察阑尾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程度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横断面扫描(P<0.05);对阅片人的可信度比较,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可疑阑尾炎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各向同性冠状位重组图像观察可明显提高患者检出率,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鼻窦冠状位CT为研究材料,探讨鼻窦冠状位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的多排螺旋CT,对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 46例患者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其中23例有鼻息肉,与临床诊断及手术诊断基本相符,并经病理确诊,符合率为92.5%。结论鼻甲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鼻窦冠状位CT扫描,对于确定慢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分型分期)及指导手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多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眼眶外伤患者行螺旋CT平扫(轴扫)加冠扫,并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图像分析,对不同扫描方式提供病变信息进行比较。结果 眼眶骨折22例,眶内积气15例,球内异物3例,眼环不连续3例,球后血肿2例,眼球缩小或变形4例,眼外肌增粗、移位1例,视神经增粗1例,颊骨骨折2例,鼻窦积液19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眼外伤最有效的手段,轴位和冠状住扫描都是非常必要的,螺旋CT的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多平面成像技术在腰椎小关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成像技术在腰椎小关节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腰椎滑脱和强直性眷柱炎合并腰椎小关节病变患者采用3-5mm层厚,1.5—3mm重建间隔进行螺旋扫描和多平重建。结果:所有病例都能多方位地显示腰椎小关节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能更好地帮助确定小关节病变程度及范围。结论:尽管腰椎X光片和轴位CT在显示正常和病变腰椎及小关节的解剖方面一定优势,但通过扫描数据重组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和曲面MPR图像有助于对腰椎及其小关节病变和结构的全面理解,它是腰椎平片和轴位CT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7.
侯铮  师俊芳 《河北医药》2011,33(22):3427-342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口腔正畸设计,埋伏齿导萌等方面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对55例口腔正畸就诊患者行128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采用特殊的口腔软件Dentascan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通过对扫描数据的重建和后处理,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各个牙齿及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正常和异常的结构,牙齿与牙列的关系。结论应用128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口腔软件Dentascan对图像重建及后处理技术,在口腔正畸设计,埋伏齿导萌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合轴位图像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全方位的影像资料,有助于治疗方案的优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头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头部CT检查受检者按扫描方式不同分成2组,每组50例。其中轴位常规扫描组:4i/周、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螺旋扫描组: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 mm、螺距0.531:1、床速10.62;其余两组扫描参数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剂量(ED)及扫描时间,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轴位常规扫描组ED平均为3.88mSv,螺旋扫描组ED平均为4.72 mSv,相比较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下降约18%,轴位常规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为清楚。结论 MSCT轴位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比螺旋扫描低,图像质量更为清楚,有利于X线球管的散热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性改变以及间接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4年间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轴位图像、冠状位图像特点及增强扫描图像特点,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增强图像及后处理图像明确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及眼上静脉均同时强化,患侧海绵窦、眼上静脉增宽,1例眼外肌增粗。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的运用可以准确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原因,及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及鼻窦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双排螺旋CT机对临床疑似CT证实的87例鼻窦炎患者先行轴位容积扫描,在此基础上行薄层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重建,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的解剖变异。结果 87例鼻窦炎患者中,鼻中隔偏曲59例,气化1例;Haller气房26例;中鼻甲过度气化31例,中鼻甲反向偏曲11例,中鼻甲肥大13;筛泡过度气化34例;钩突偏移25例,鼻中隔偏曲59例。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多平面重建能够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及鼻窦炎的程度和范围,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诊断眼眶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眼眶骨折的患者多层螺旋CT常规螺旋扫描加重建图像分析。结果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位图像显示最佳。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表现有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骨折、眶壁骨质凹陷改变;间接征象有眶内眼肌肿胀,鼻旁窦腔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加重建能减少误、漏诊,全面准确诊断眼眶骨折。  相似文献   

12.
顾小荣 《江苏医药》1998,24(2):149-149
随着CT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实际治疗的需要,鼻咽癌常规轴位CT扫描已不能完全满足放射治疗的要求。本文选择40例均做过鼻咽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的鼻咽癌患者作比较、分析,认为冠状位CT扫描技术的应用,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确的信息。资料和方法使用SIEMENSSOMATOMHIQ全身CT机,扫描前,除去患者扫描区金属物品,需增强的患者,禁食《小时以上。鼻咽部CT扫描条件为:轴位厚度smm或10mm,层距smm或10mm,扫描范围自斜坡上缘至舌骨。冠状位厚度smm或2~3mm,层距smm,扫描范围自乳突后级至前床突。患者牙齿间含一…  相似文献   

13.
谢荣泽  项劲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70-307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孔区受累的螺旋CT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孔区受累患者的螺旋CT轴位扫描和螺旋薄层扫描后平行于椎弓根长轴矢状位重建图像表现。结果:本组螺旋CT轴位扫描均显示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表现。平行于椎弓根长轴矢状位重建图像特征性地表现为突入椎间孔内的软组织影,压迫相应脊神经根,形态多呈丘状、圆形、三角形及不规则小结节形,同时清晰地显示了腰椎间盘突出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结合螺旋薄层扫描后,平行于椎弓根长轴矢状位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孔区受累的表现及其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图像与轴位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别对患者的CT曲面重建图像和CT轴位像进行分析,观察其结石检出情况。曲面重建图像组及轴位像组的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分别为100.00%、74.4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图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检出明显优于CT轴位像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92+97-92,9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同像素冠状位重建在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9年2月~2010年6月本院以急腹症就诊的患者中选取90例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分析其影像与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本组90例患者经CT扫描均能发现病变所在的区域,其中诊断与临床手术及病理诊断一致的87例,诊断准确率为96.7%。结论:64层螺旋CT同像素冠状位重建在非创伤性的诊断中,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很高,冠状位重建图像在诊断急腹症方面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杜传庆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49-49,51
目的 分析和评价CT特别是薄层CT扫描对折的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30例,女6例,轴位扫描14例,冠状位扫描16例,冠状位加轴位扫描6例,其中30例行薄层扫描.结果 骨折发生在眶内缘3例,筛骨眶板33例.结论 CT特别是薄层CT扫描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能精确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间接、直接征象和并发症,是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鼻窦检查中的应用及防护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力军  樊明成  郭景涛  宋国勇 《河北医药》2011,33(21):3241-3242
目的探讨低剂量单排螺旋CT对儿童副鼻窦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儿童副鼻窦疾病患者行常规剂量扫描,然后选择鼻道窦口复合体区两个典型层面行低剂量扫描,对两种剂量CT图像进行评分,并记录两种剂量图像发现病变数。记录并分析单次cT扫描的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单排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两种扫描方法显示图像质量及病变发现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单次辐射剂量加权指数为32.1mGy,低剂量为6.4mGy,仅为常规剂量的20%。结论单排螺旋CT低剂量儿童鼻窦检查,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有效地降低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8.
金慧艳  任克  孙颖  石佳滨 《中国医药》2009,4(7):557-557
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磁共振成像(MRI)的腰椎间盘图像,对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98例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部位行16排CT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通过对脊椎的矢状重建图像及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进行分析,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的椎间盘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状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腰骶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直接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CEA-TEF,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an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的应用价值,并对比其与食管造影的结果。方法9例食管闭锁新生儿,行纵隔螺旋CT矢状位或冠状位扫描,测量闭锁盲端距离,观察有无食管气管瘘,并与食管造影、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矢状位或冠状位CT图像。闭锁食管的上下段盲端及瘘管显示清楚。按照Gross分型,9例均为Ⅲ型。两盲端之间的距离为0.6~2.4cm。所有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而食管造影不能显示食管下段的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直接矢状位或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窄、辐射剂量低,结合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方法能准确显示闭锁食管盲端位置及合并食管气管瘘等情况,是新生儿CEA-TEF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 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