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兴宇  郑罡 《临床荟萃》2005,20(13):750-75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药物对房颤的转复率相对较低,房颤复律后也难以维持窦性心律。因此,有效控制心室率是治疗房颤合并充血性心衰的首要目标。洋地黄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拟迷走神经作用,一直是控制快速房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室率的首选药物,但洋地黄起效较慢,对紧急控制房颤心室率有一定的局限性。Ⅲ类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显著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且负性肌力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小,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充血性心衰患者快速房颤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紧急控制快速房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室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胡东达  潘根富 《浙江临床医学》2004,3(11):997-998,100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可以从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的10%上升至心功能Ⅳ级的40%[1],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对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丙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降低心室率及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发快速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时常易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而增加病死率,迅速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对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及控制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地高辛联合阿替洛尔治疗CHF伴快速房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姜卫东  高想 《临床荟萃》2007,22(9):653-654
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迅速有效的控制房颤的心室律,是减少房颤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毛花甙C(商品名:西地兰)静脉注射,但近年来认为除非有心力衰竭,洋地黄已不是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首选药物。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30例快速房颤患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并与静注毛花甙C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8例患者均为本院急诊及住院房颤患者。其中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特发性房颤8例;男27例,女31例。房颤持续>24小时,…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心室率房颤,常规首选洋地黄药物治疗。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因此我们在应用洋地黄的同时,加服硫氮(艹卓)酮治疗充血性心衰伴快心室率房颤,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38~82岁,平均60±22岁。按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3例,Ⅳ级5例,风湿性瓣膜病9例,冠心病16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肺心病2例。  相似文献   

6.
硫酸镁在快速房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规西地兰治疗外加用硫酸镁治疗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29例急诊就诊的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硫酸镁组除常规西地兰治疗外,给予硫酸镁2.5g20min内静脉注射,继之2.5g2h内静脉输液;对照组除常规西地兰治疗外加用安慰剂治疗。结果给药2h内硫酸镁组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均显著多于安慰剂组(P<0.001或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在常规西地兰治疗外加用硫酸镁治疗可起到辅助和加强治疗效果的有益作用,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房颤)所致的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房颤还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因此房颤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3个主要目标: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形成.本文对房颤治疗的上述3个主要目标的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室率房颤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心室起搏后的疗效。方法在血管扩张剂(ACEI及硝酸脂类)、利尿剂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植放心室起搏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6.25mg/日,如能耐受前一剂量,每隔2~4周将剂量加倍。目标剂量(血压目标):加量后患者休息坐位收缩压90~110mmHg。最大剂量200mg/日。观察治疗前后左室内径(LVDs)、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6~12月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对慢室率房颤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适当放宽起搏器适应症,在安装心室起搏器后,给予倍他受体阻滞剂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 )患者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4 6例房颤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级以上(NYHA)。采用随机方式分组 ,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毛花甙C。结果 胺碘酮、毛花甙C组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1 0 %和 60 9% (P <0 0 5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 3 5 %和 2 5 % (P <0 0 1) ;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2 3 1± 8 2 )min和 (5 0 7± 10 4 )min (P <0 0 1)。胺碘酮组有 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 ,1例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 ,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快速心室率  相似文献   

10.
陈菊 《华西医学》2009,(11):2901-290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CHF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抗CHF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 mg后,再以1000μg/min静脉点滴维持6小时,500μg/min静滴18小时。同时口服胺碘酮0.2,3次/d,1周;再0.2,2次/d,1周以后以0.2,1次/d至观察终点,随诊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53例使用胺碘酮治疗可显著增加抗心律失常有效性,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再住院率,42例患者转复为室性心律。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同时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快室率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衰伴快室率房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疗前后的相关血清指标、心功能指标、静息及运动后心室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hs-cTn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息及运动后心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衰伴快室率房颤疗效确切,调节NT-proBNP、hs-cTnT表达,且可明显改善心室率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贾丽枝  吕长泳  霍本良  王靖  邓娟 《临床荟萃》2003,18(11):623-624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 ;未治疗的房颤心室率往往快于窦性心律时的心室率 ,可引起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 ,心室率得到控制后 ,可以逆转[1] 。故对于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将对改善症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 。本研究根据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分析药物控制满意的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律变化及RR间期特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 1997~ 2 0 0 1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心室率控制满意的 4…  相似文献   

13.
毛琳 《临床荟萃》1996,11(6):273-27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室率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洋地黄为首选,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并不满意,因此我们使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美托洛尔加地高辛治疗CHF并快室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伴心室率快者病人会有心慌气短,严重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洋地黄、B-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能控制心室率,减轻患者的症状,避免心流动力学紊乱的加重,有些在控制心室率后,心流动力学改善可以自行复律,本文将我院2年多来发作快速房颤的47例患者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5.
口服可乐定减慢快速房颤患者心率据认为,地高辛是控制慢性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最适宜的药物,通常需配合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但对于部分患者即使联合治疗亦无效。作者晚近予单一小剂量可乐定口服,有效地控制了急诊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17例连续就诊患者,男性6例,...  相似文献   

16.
预激综合征(wpw)伴房颤(AF)是心血管急症之一,因心房激动未经房室结生理性延迟而直接由房室旁路下传心室,导致快速心室率。当心室率大于200次/min时,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而致猝死,故这种心律失常有潜在的致命性,必须紧急处理。临床上多先用普罗帕酮药物进行复律.而本文旨在对直接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快速房颤时临床常用西地兰静脉注射。但当房颤时的心室率≥180次常提示房颤伴预激综合征,这时应用西地兰、异搏定等药物治疗常可造成心源性休克致严重后果。笔者将西地兰误治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致心源性休克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作者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心衰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3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快速房颤的疗效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则君 《临床医学》2008,28(11):67-6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基础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CHF并快速房颤患者63例,均给予基础治疗(洋地黄、利尿剂、ACEI),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比较治疗前后静息、活动时的心室率、心功能及运动耐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应用美托洛尔后,对静息及活动后心室率均能满意控制,同治疗前相比P均<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P<0.01),患者运动耐量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静息及活动后心室率无明显下降,甚至反而升高(P>0.05),LVEF无改善(P>0.05)。结论单纯ACEI等基础治疗不能有效控制CHF并快速房颤心室率,美托洛尔可有效地控制其静息及活动后心室率,改善LVEF,提高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与美托洛尔可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毛琳 《临床医学》1996,16(8):42-43
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室率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洋地黄为首选,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并不满意,因此,我们使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美托洛尔加地高辛治疗CHF并快室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