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应用各种桑叶制剂治疗丝虫性肢体象皮肿,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鉴于丝虫性乳糜尿和丝虫性象皮肿的发病机理有近似之处,故自1988年以来,我们又试用桑叶口服液和生桑叶片剂治疗乳糜尿,亦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其疗效,于1991年,在以往所采用生桑叶片剂量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用药剂量,对乳糜尿和乳糜血尿患者进行了较系统的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丝虫性乳糜尿高发区。据临床统计,山东占全国发病60.2%,江苏与上海占26.3%,安徽占9.6%。在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12(1976)年后的鲁南地区,其三大并发症的鞘膜积液及象皮肿发病大幅度下降,唯乳糜尿仍无下降趋势。本文303例中,阻断传播后发病182例(60.1%),阻断前发病121例(39.9%)。 为了探讨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对乳糜尿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总结了中医药30年来治疗乳糜尿2140例的经验,其次又对鲁南、苏北17个县市进行106个土、单、验方的调查收集,然后把152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东省晚期丝虫病的发病与流行状况。方法对山东原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基本消灭前后晚期丝虫病发病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防治前后晚期丝虫病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象皮肿、鞘膜积液和乳糜尿。防治前32.00%的象皮肿和31.00%的鞘膜积液患者在40岁以上,而乳糜尿病人73.00%低于40岁,防治后象皮肿和鞘膜积液患者90.00%以上高于40岁,乳糜尿66.70%超过40岁,且女性高于男性。象皮肿、鞘膜积液和乳糜尿从基本消灭前的1.38%、6.14%和0.21%,基本消灭后分别下降到0.20%、0.34%和0.19%。结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象皮肿和鞘膜积液明显下降,但乳糜尿仍有一些新病例出现,所以乳糜尿的监测和治疗应作为晚期丝虫病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地保护了流行区人民的健康。迄1987年底,全国864个流行县(市)中,已有781个(90.4%)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尚未治愈的各类晚期丝虫病人仍为数不少。晚期丝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淋巴水肿和象皮肿(四肢和阴囊等部位)、鞘膜积液及乳糜尿。治疗鞘膜积液一般采用鞘膜翻转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可在乡级医院进行。阴囊象皮肿采用手术整复的效果也很可靠。治疗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方法尚在继续探索中,并已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国内显微外科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已获相当进展,为探索治疗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有效方法开辟了新途径。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撰稿,重点介绍近年来在晚期丝虫病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晚期丝虫病患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1986~1996年),于班氏丝虫病区和马来丝虫病区分别累计检出晚期丝虫病患者49504例和903例,患病率分别为2.00%和0.17%。班氏丝虫病晚期体征中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和混合体征人数分别占72.30%、25.96%、0.95%和0.79%,25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病程均以11~20年较多;乳糜尿患病率女性较男性为高,病程1~5年为多,显示在防治后期新发病例以乳糜尿为主,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发生基本趋于控制。马来丝虫病象皮肿体征男性多于女性,以50~69岁年龄组最多,19岁以下未检出象皮肿患者,病程大多>21岁,表明已无新发象皮肿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晚期丝虫病患者调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1986~1996年),于班氏丝虫病区和马来丝虫病区分别累计检出晚期丝虫病患者49504例和903例,患病率分别为2.00%和0.17%。班氏丝现晚期体征中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和混合体征人数分别占72.30%、25.96%、0.95%和0.79%,25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病程均以11~20年较多;乳糜尿患病率女性较男性为高,病程1~5年为多,显示在防治后期新发病例以乳糜尿为主,鞘膜积液和象皮肿的发生基本趋于控制。马来丝虫病象皮肿体征男性多于女性,以50~69岁年龄组最多,19岁以下未检出象皮肿患者,病程大多〉21岁,表明已无新发象皮肿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晚期丝虫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1988年,在原丝虫病严重流行的滕县、邹县等6个县(市)的252个村庄,发现的丝虫病人1038例中,象皮肿383例,乳糜尿357例,鞘膜积液298例。1983年前发病902例(86.9%);1984年后发病136例(13.1%),其中新发现乳糜尿患者125例,占新发病人的91.9%。结果表明,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已基本控制了象皮肿和鞘膜积液的发生,但仍继续出现乳糜尿新病人.因此在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地区,应重点研究控制新病人和治愈原有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用乳糜尿汤治疗乳糜尿110例,痊愈者80例,占72.7%;显著好转者14例,占12.67%。在治疗过程中,病人食欲增进,利尿显著,使我们考虑到“乳糜尿汤”有增强消化吸收,改善肾功,利通小便的功能。为此,我们结合临床进行了有关理论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乳糜尿是丝虫病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中医对乳糜尿的认识和治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本病列入“膏淋”证候中。我们治疗乳糜尿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一、一般分析近四年来,我们共收治乳糜尿患者110例。本组患者均来自丝虫病流行区,治前常规进行各项化验检查、确诊,治程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有症状体征的丝虫病患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滕县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防治前微丝蚴阳性率25.3%,经反复查治和全县140万居民服用海群生药盐后降至0.17%,达到基本消灭。 近年选点调查,发现有症状体征的丝虫病患者1,355例。其中象皮肿172例,鞘膜积液698例,乳糜尿411例以及其它体征者。象皮肿中有169例(98.3%)为基本消灭前发病,新发病者仅占1.7%鞘膜积液明显减少。乳糜尿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基本消灭后,应将晚期丝虫病列入监测,并积极治疗,以达彻底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11.
丝虫性象皮肿并有膝关节囊乳糜积液,较为罕见,今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9岁,山东郓城县人。郓城属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患者自10岁开始,每年多次发生流火—急性淋巴管(结)炎,下肢类丹毒样皮炎,有时伴有睾丸炎,经反复发作后形成左下肢象皮肿。4年前曾在山东省人民医院检查,血检微丝蚴阳性,诊断为丝虫病象皮肿,但未能治疗,即行回家。二年前在一次流火发作后,左下肢肿胀加重,其皮肤出现无数的乳白色泡疹,破溃后流出乳汁样液体,与此同时左膝关节发生肿  相似文献   

12.
班氏丝虫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淋巴系统的损害,如淋巴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但引起肾脏疾病仅见几例报道,如班氏丝虫病或其它人类丝虫感染引起肾小球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印度尼西亚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对厚涂片法、Knott氏浓集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查血中微丝蚴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检查对象:第一组12例微丝蚴携带者,第二组73例有阴囊积水、淋巴腺肿、乳糜尿或象皮肿临床症状患者,第三组21例无明显症状者(为前两组患者的家属或同居住者)。  相似文献   

14.
归芪汤治疗乳糜尿163例临床观察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吕桂月董红辛福敏张志华乳糜尿是班氏丝虫病慢性期临床表现之一,患者由于丢失大量脂肪和蛋白出现消瘦、贫血,丧失劳动能力等,对人体危害很大。40年来,我所曾试用多种中西医方法治疗乳...  相似文献   

15.
丝虫性乳糜尿病人尿糖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糜尿是慢性丝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患者因间歇性反复发作造成营养丢失,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多数病人出现高蛋白尿、血尿,部分病人出现尿糖。现总结1998~2002年收治的520例乳糜尿病例资料,分析乳糜尿患者尿糖升高与其他尿液成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糜尿属祖国医学中的“膏淋”、“尿浊”等范畴内疾病 ,多因湿热下注 ,过度劳累等引起 ,治疗较为困难。笔者在临床上用鱼腥草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患者时 ,偶然发现患者同时所患的乳糜尿也被治愈 ,经参考多种文献 ,均没有鱼腥草治膏淋的记载。后经反复临床验证 ,证明鱼腥草治疗乳糜尿确有较好疗效 ,现将 31例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31例中 ,男性 18例 ,女性 13例。年龄最小者 13岁 ,最大者6 1岁。就诊时病程最短者 2个月 ,最长者 6年 ,大多乳糜尿呈间歇性发作。全部病例在发作时 ,尿液乳糜试验均为阳性。用鱼腥草 5 0 g,水煎…  相似文献   

17.
乳糜尿,中医称“尿浊”、“膏淋”,以小便混浊、乳白如膏为主症。祖国医学认为乳糜尿多由湿热下注,脾肾两虚所致。几年来,笔者以仙鹤草为主治疗乳糜尿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性14例,女性17例。22~61岁。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18.
乳糜尿是慢性丝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患者因间歇性反复发作造成营养丢失 ,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多数病人出现高蛋白尿、血尿[1] ,部分病人出现尿糖。现总结 1998~ 2 0 0 2年收治的 5 2 0例乳糜尿病例资料 ,分析乳糜尿患者尿糖升高与其他尿液成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为 1998~ 2 0 0 2年本所收治的丝虫性乳糜尿病人 ,共 5 2 0例。所有病例均按下列标准确诊 :1)尿液乳糜试验阳性 ;2 )尿蛋白阳性 ;3 )尿检淋巴细胞阳性 ;4)患者来自原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排除因外伤、妊娠、手术、结核、肿瘤及其他寄生虫感染等原…  相似文献   

19.
桑叶浸膏胶囊治疗乳糜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桑叶浸膏胶囊制剂,以每人5.4g/d,1个月为一疗程的方法治疗乳糜尿53例,经6个疗程治疗后,乳糜尿消失52例(98.11%),好转1例(1.89%),有效率为100%,疗毕1年后随访并尿检52例,未发现复发病例。结果表明该药是治疗乳糜尿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用桑叶浸膏胶囊制剂,以每人5.4g/d,1个月为一疗程的方法治疗乳糜尿53例,经6个疗程治疗后,乳糜尿消失52例(98.11%),好转1例(1.89%),有效率为100%。疗毕1年后随访并尿检52例,未发现复发病例。结果表明该药是治疗乳糜尿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