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自1987年8月至1989年3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仪(CDFI)检查504例左向右分流失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部分房室管畸形(PAVC)、主动脉窦瘤破裂(ASAR)和冠状动脉瘘(CAF)六种畸形。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CDFI有97%(491/504)显示异常分流束,测量分流束起始部宽度与缺损直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二者呈正相关关系。ASD(γ,=0.75,P<0.001)、VSD(γ=0.77,P<0.001)、PDA(γ=0.71,P<0.001)、PAVC(γ=0.79,P<0.001)。  相似文献   

2.
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仪(CDFI)诊断先心病105例,包括ASD、VSD、PDA、F_4、主动脉窦瘤破裂(ASAR)、冠状动脉瘘(CAF)、肺静脉畸形引流(APVC)、PS、AS、三心房心(CTA)、单心室、Ebstein12种畸形,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达97%(102/105),测量了分流束起始部宽度与手术缺损直径,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报告40例经心血管选择性造影和/或手术证实的“静寂”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其中伴肺动脉高压(PH)15例、室间隔缺损(VSD)14例、法乐氏三联症(F3)1例、法乐氏四联症(F4)2例、主动脉瓣狭窄(AS)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5例。经彩色血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1)伴显著PH的PDA管经1.0~1.3厘米(cm)10例、1.4~1.6cm5例,肺动脉分叉部位有舒张期红色彩流束,肺动脉收缩压9.2~12.0Kpa(72~90mmHg);2)伴VSD的PDA管径0.4~0.6cm10例、0.6~1.0cm4例,由降主动脉至肺动脉主干左侧壁有细长的红色彩流束,其VSD大小为0.8~1.2cm,心室水平有明显左向左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在11~12.3Kpa(80~92mmHg);3)伴13和F4:有各自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PDA管径在<0.4cm,自降主动脉至肺动脉主干有细长的红色彩流束;4)伴AS和AR:有各自显著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其PDA管径为0.3~0.4cm,有细长的彩流束自降主动脉向肺动脉主干分流。由于PDA可与诸多心血管畸形并存,对某些不应有肺气血或PH的心血管病,在超声检查时,需高度注意有无“静寂”型PDA,必要时作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I)在小儿常见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2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MRI检查 ,其中 6例作心血管造影 (ACG) ,5 7例行手术。结果  82例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6 0例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11例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 ,ASD合并PDA 1例 ,VSD合并ASD、PDA 3例 ,ASD 2例 ,PDA 3例。MRI检查出超声心动图漏诊的伴有主动脉弓病变 18例。结论 小儿常见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MRI诊断结果与超声相符 ,能显示心外大血管异常是MRI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经胸超声指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封堵术适应症33例先心病,其中23例ASD、6例VSD、4例PDA。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1例ASD、5例VSD、4例PDA封堵成功,2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总成功率为90.91%(30/33)。21例ASD 病例中,14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与球囊测量最大伸展径比较,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与球囊测量最大伸展径比较有明显相关性(r=0.563,P<0.05)。7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基础上加3-4 mm作为封堵器大小的选择。筛选6例膜周部VSD,5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失败。VSD例数虽少,但发现VSD形态变化多,VSD右室面形态各一。筛选4例PDA封堵成功。30例成功封堵术封堵即刻无残余分流为93.33%(28/30),6.67%有低速少量分流(2/30)。术后一周复查心脏均有一定缩小,6个月复查心脏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TTE可用来筛选ASD、VSD、PDA封堵术病例,术中检测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观察即刻疗效,治疗可靠;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血流成像技术(RT-3DCDFI)评价室间隔缺损分流量的价值。方法应用RT-3DCDFI成像技术采集4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三维彩色分流信号数据,导入TomTec三维图像工作站,于收缩期采用八平面法勾画并计算分流束的彩色血流信号容积(SJV),并与二维频谱多普勒法QP-QS所测得分流量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缺损直径小于或等于主动脉根部直径2/3的小、中VSD的SJV值与QP-QS值相关良好(r=0.87;r=0.79),且两者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缺损径线大于主动脉根部直径2/3的大VSD,RT-3DCDFI所测SJV值明显低估分流量(r=0.55)。结论RT-3DCDFI技术可从三维空间对VSD分流进行评估,为临床定量评估中小型VSD的分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散性主动脉瓣下狭窄(DSAS)彩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82例DSAS患者,寻找DSAS图像特征及规律性,26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78例DSAS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5.1%,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1)M型超声显示没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以室间隔,左室后壁对称增厚和升主动脉扩张为主,合并PDA或VSD者以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为主。(2)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下长短不一、距离不等的附加隔膜状回声,隔膜状回声越长狭窄越严重,附加隔膜状回声以室间隔单侧多见,于二尖瓣瓣前叶上方双侧少见。(3)没有合并畸形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只显示收缩期过去主动脉瓣下五彩镶嵌射流束血流信号,合并PDA或VSD患者CDFI同时显示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或二尖瓣关闭不全(MI)患者CDFI还显示过瓣膜反流束血流信号。(4)DSAS合并AI和PDA多见,合并VSD和MI次之,还有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右室双腔心和二尖瓣狭窄等少见合并畸形,孤立性DSAS少见。结论:DSAS的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CDE对DSAS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岁以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年龄因素和室水平分流压差(PG)在评价肺动脉特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3例16岁以下VSD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动脉平均压(PAMP),3d内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5岁组(中小型VSD者56例,大型VSD者89例)和5~15岁组(中小型VSD者29例,大型VSD者15例)。计算肺动脉线性顺应性(LPACIh)。结果 PG与PAMP在﹤5岁组和5~15岁组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0和-0.567),且﹤5岁组的相关程度大于5~15岁组(P﹤0.05)。年龄与PAMP在﹤5岁组中呈负相关(r=-0.290,P﹤0.05),而在5~15岁组中无相关性。LPACIh与PAMP在﹤5岁组和5~15岁组中均呈负相关(r=-0.554和-0.408,P=0.000)。LPACIh与年龄在﹤5岁组和5~15岁组中均呈正相关(r=0.390和0.167,P﹤0.05),且﹤5岁组中LPACIh随年龄变化的程度更加明显,年龄越小,LPACIh越低。同一年龄组,大型VSD患儿的LPACIh明显低于中小型VSD患儿,而同一VSD组,﹤5岁组的LPACIh低于5~1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对5岁以下VSD患儿的肺动脉压影响显著,而对5~15岁VSD患儿肺动脉压影响不显著。PG反应肺动脉顺应性,与PAMP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超)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3 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2 4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usus,PDA)和1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经胸壁彩超获取图像。术前,术后,3 d及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 3 9例ASD封堵成功3 4例,2 4例PDA均成功封堵,11例VSD封堵成功10例。封堵术后立即观察分流消失,术后3 d复查,有1例ASD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主动脉瓣下少量返流。结论 彩超在先心病封堵术中对术前筛选患者,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寻成人分散性主动脉瓣下狭窄(DSAS)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和规律性.方法 应用CDE检查50例成人DSAS,寻找成人DSAS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和规律性,10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特征对48例成人DSAS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6.0%.成人DSAS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1)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瓣下长短不一,距离不等的附加隔膜状回声,附加隔膜状回声越长狭窄越严重,附加隔膜状回声以室间隔单侧多见,与二尖瓣前叶上方双侧少见.(2)M型超声显示没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或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以室间隔、左室后壁对称增厚和升主动脉内径增大为主,合并PDA或VSD同时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3)没有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于收缩期显示过主动脉瓣下五彩镶嵌射流束血流信号,合并PDA或VSD患者CDFI同时显示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或二尖瓣关闭不全(MI)患者CDFI还显示过瓣膜五彩镶嵌反流束血流信号.(4)成人DSAS合并AI(56%)、MI(32%)和PDA(30%)多见,VSD(22%)次之,还有主动脉瓣狭窄、右室流出道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右室双腔心、主动脉右窦脱垂和主动脉窦瘤破裂等少见合并畸形,孤立性DSAS少见.结论 成人DSAS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CDE对成人DSAS及合并畸形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5%碳酸氢钠0.5N盐酸造影剂进行心脏超声造影41例,男14例,女27例。37例先天性心脏病超声造影结合二维和M型诊断与手术结果全部符合。其中房水平分流13例,造影后均未见右向左分流,9例右房负性造影区(69.2%)。室水平分流23例,10例F_4全部显示室水平右向左分流;13例VSD中3例显示右向左分流,提示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显示室水平双向分流,6例于右室面出现负性造影区。1例PDA于肺动脉内观察到负性造影区。1例合并左上腔静脉残存者注射造影剂后冠状静脉窦首先显影而后右房右室显影。本组37例有手术对照者,各种影象学诊断相比较,超声造影结合2DE诊断符合率(100%)明显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表超声(TTE)导引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膜部 VSD,18例合并膜部室间隔膨出瘤;5例肌部VSD,其中1例为多发性,1例为心肌梗死所致室间隔穿孔,1例合并膜部室缺.缺损直径2~16 mm.在TTE引导下,采用4~18 mm封堵伞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结果 TTE明确诊断62例VSD,准确率100%.61 例VSD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98.4%.术后51例左向右分流束消失,10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其中6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合并轻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TTE导引在VSD封堵术中确定适应证,预防并发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经导管闭合6例PDA、8例ASD及3例V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例PDA、8例ASD及3例VSD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且无并发症。仅1例ASD、1例PDA术后即刻存在少许残余分流,分别于1周及3个月后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用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心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来非外科治疗VSD的一种新方法[1 - 2 ]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术前、术中、术后的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原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VSD2 9例、ASD VSD2例,均为膜周型,行经导管介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男13例,女18例,年龄2~15岁,平均(8.1±4 .5 )岁。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室间隔缺损间距为3~12 mm,不合并有需手术矫正的心血管畸形和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向左分流,选用封堵器型号为4~14mm。使用仪器为东大阿尔派2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同期选择该院健康体检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测定血浆HCY和hs-CRP水平,并分析血浆HCY、hs-CRP水平与IMT关系.结果 AS组和非AS组血浆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AS组血浆HCY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AS组.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血浆HCY、hs-CRP呈正相关(r=0.405,P<0.01和r=0.247,P<0.05).结论 高水平血浆HCY和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侧重点及其临床价值,以提高先心封堵成功率。方法:6例PDA、8例ASD及2例VSD待外科手术患者。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符合条件而行经导管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Amplatzer封堵器除1例患者因双孔ASD,最大伸展径较大而放弃封堵外,6例PDA、7例ASD及2例VSD在超声指导下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3.75%(15/16)。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年龄与未闭动脉导管 (PDA)伸展性的关系。方法  36例PDA患者 ,分儿童组 ( 2 0例 )和 >12岁组( 16例 ) ,均采用Amplatzer法治疗。测量PDA最窄直径和封堵后封堵器腰部最窄径 (PDA伸展径 ) ,PDA伸展径与PDA直径之差反映PDA的伸展性。结果  36例全部封堵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6例 ( 16 7% )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3天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儿童组PDA最窄直径为 ( 4 2± 1 4)mm ,明显小于 12岁以上组 ( 5 9± 2 0 )mm(P <0 0 1) ,但 2组患者的PDA伸展直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PDA伸展直径与PDA最窄直径的差值儿童组为 ( 2 2± 0 2 )mm ,明显高于 12岁以上组 ( 1 6±0 70 )mm(P <0 0 1)。结论 儿童PDA管壁的伸展性较 12岁以上患者大 ,选择封堵器时应较 12岁以上患者偏大。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A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38例 AS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变化 ,并测定血浆 NO、ET- 1及血脂水平。结果 :AS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2 .6 3± 1.5 6 ) %比 (8.2 5± 4 .16 ) % ,P<0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16 .93± 6 .74 ) %比 (2 0 .35± 3.2 1) % ,P>0 .0 5 ]。 AS组血浆 ET- 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NO/ ET- 1显著降低 (P<0 .0 1)。血管内皮功能与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 DL - C)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 (r=- 0 .4 1、 - 0 .6 6 ,P均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 - C)呈正相关 (r=0 .6 2 ,P<0 .0 5 )。结论 :A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并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VSD右室出口和PDA狭窄处最小直径;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形态、有无残余分流等。结果超声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对其位置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65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5.46±2.64)mm和(4.26±2.23)mm,测量74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5.53±1.45)mm和(4.37±1.2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VSD及PDA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评估更具优势,而在VSD和PDA介入封堵术中心血管造影对病变直径测量及封堵器选择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4项骨代谢指标(25-羟基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总Ⅰ型胶原前肽和骨钙素)对骨质疏松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209例50岁以上绝经女性血清4项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检测数据,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骨量减少组67例、骨质疏松组93例,对各组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50~<65岁患者4项骨代谢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羟基维生素D与β胶原特殊序列、总Ⅰ型胶原前肽和骨钙素分别呈负相关(r=-2.89、-2.88、-2.55,P<0.05);总Ⅰ型胶原前肽与β胶原特殊序列呈正相关(r=0.756,P<0.05);总Ⅰ型胶原前肽与骨钙素呈正相关(r=0.786,P<0.05);β胶原特殊序列与骨钙素呈正相关(r=0.774,P<0.05).结论 对绝经后女性进行4项血清骨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全面并合理地评价患者近期骨代谢情况,辅助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特别是对于50~<65岁女性患者应积极干预,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