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出现发热及入院后即刻测得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发病时间〈8h),于入院时和入院后8、24、48、72h及7d内出现发热时再次进行NIHSS评分,对发热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的血清CRP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高水平组,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结果患者发热后NIHSS评分较发热前有所升高,24、48、72h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高水平组NIHSS评分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热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发病后24~72h发热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加严重;CRP水平升高是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性的重要预测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防治早期发热及降低血清CRP水平可明显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动态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梗死体积相关性。方法观察283例脑梗死患者,76例PCI,20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和36名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及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各时段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结果 PCI患者血清MMP-9水平在入院24 h内、第3天、第5天、第7天明显高于NPCI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PCI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梗死体积(r=0.655)及病情严重程度(r=0.827)相关(均P<0.05);发病后第3天的血清MMP-9水平为P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3,P<0.05)。结论发病后第3天的血清MMP-9水平、患者发病1 w时的梗死体积和发病后病情最严重时的NIHSS评分相关。急性期脑梗死血清MMP-9水平是PC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急性期PCI的早期实验室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瞿浩  李玫  代宏  张华 《山东医药》2010,50(35):73-7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同期收治的ACI患者150例(ACI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两组均抽取(ACI组于入院第1、7、14、21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CRP及IL-6;入院第1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后21 d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定.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观察血清CRP、IL-6与BI、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血清CRP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有意识障碍者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大面积梗死者>中面积梗死者>小面积梗死者(P均<0.05);血清CRP 、IL-6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治疗后GOS评定为病情好转者入院初期血清CRP、IL-6水平低于病情恶化者(P均<0.05),且随住院时间延长好转者呈降低趋势、恶化者呈升高趋势.结论 血清CRP及IL-6水平升高在ACI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转归预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07例为脑梗死组(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 h)。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8例为对照组。记录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空腹血糖、HO-1水平等。根据脑梗死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将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分)、中度(5~15分)、重度(≥16分),并比较病情严重程度间HO-1水平的差异。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HO-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脑梗死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冠心病史、饮酒史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脑梗死组血清HO-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4.0)μg/L比(3.5±1.5)μg/L,P0.01]。(3)轻、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HO-1水平分别为(8.3±2.3)、(1 0.0±3.5)、(13.7±4.2)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1)。(4)NIHSS评分与H0-1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4936,P0.01)。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越重,HO-1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铁蛋白(SF)与患者病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2008年梗死患者58例和对照组3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受检者入院第2天和第21天SF水平,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分为CSS评分≥15分组、CSS评分15分组,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脑梗死组的S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CSS评分≥15分组SF水平及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CSS评分15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SF水平与CSS评分呈正相关,与脑梗死体积亦呈正相关。入院第21天CSS评分≥15分组中CSS评分降低5分组入院第2天SF水平较CSS评分降低≥5分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病损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择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A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B组)及健康查体者60例(C组),对3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凝血系列的测定。并对A组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评分分为轻、中、重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4周,观察其预后。发现A组HbA1c水平较B、C组增高;轻、中、重组在HbA1c水平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根据预后分组,各组间HbA1c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除无变化组与恶化组间)。认为HbA1c可能是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于发病7d内检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心肌酶(AST,LDH,LDH1,CK,CK-MB)浓度,并与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较腔隙性脑梗死显著升高(P<0·01);有意识障碍组与无意识障碍组血清CRP及心肌酶谱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及心肌酶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检测CRP及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血清肌钙蛋白-T 0.05μg/mL为界,把急性脑梗死病人170例分为两组,观察90 d。对照分析不同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结果入院时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认知障碍程度无明显差异。90 d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改善者较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oCA评分、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有重要意义,发病急性期可协助判断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可作为预测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减退与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84例入选对象(其中老年脑梗死106例,老年脑出血78例)的CRP含量。同时选择年龄情况和其他身体一般状况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可比性的老年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结果(1)老年脑卒中患者CRP异常率为68.4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2)老年脑卒中患者CRP的水平为(13.07±2.37)mg/L,与正常对照组(2.17±0.86)mg/L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老年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CRP水平分别为(14.06±2.17)mg/L和(10.95±2.86)mg/L,与健康对照组(2.17±0.86)mg/L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老年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1)。(4)老年脑梗死患者大梗死灶组较小梗死灶组CRP水平升高明显,分别为(18.67±3.64)mg/L和(15.45±2.14)m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小梗死灶组较腔隙性梗死CRP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5.45±2.14)和(6.93±1.02)mg/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5)老年脑卒中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含量依次增高(P<0.01)。(6)老年脑卒中预后好转组CRP异常率50.96%,明显低于无好转组的91.25%(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与CRP水平关系密切,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CRP水平可作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预测因子,还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7种评分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欧洲卒中评分(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根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的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对各组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和伴发疾病评分分值死亡组高于生存组,ESS评分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均〈0.01)。既往史评分生存组和死亡组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病程在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1周后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l指数记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的CRP水平低于入院1周后的CRP水平,但其差异无显著意义。前者与患病当时及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量化的关系,而后者则无此相关。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病后2周内的CRP水平可以对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进行量化的判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与急性脑梗死(ACI)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72小时内发病的ACI患者120例及正常对照组84例,分别检测血浆ET-1、空腹血糖、血脂7项、血压,并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SS)对发病初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ACI组血浆ET-1为(183.27±56.63)pg/ml,对照组为(156.47±34.24)pg/m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CI组内,按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分组比较ET-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ESS及血脂7项与ET-1进行偏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浆ET-1增高,提示ET-1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但其与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 ,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比浊法对 6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病程第 1、7及 14天 ) ,并与4 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从病程第 1天即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至第 7天达高峰 ,以后降低 ;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果提示 ,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规律,探讨CRP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浊度法对66例ACI病人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ACI病人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病情重型者明显高于轻、中型病人.结论血清CRP在ACI病人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Ⅰ(apoA-Ⅰ)及其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又分为狭窄1组36例,狭窄2组33例,狭窄3组32例,狭窄4组3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C、TG、LDL C、HDL-C、apoA-Ⅰ、apoB水平,比较2组及各狭窄组患者载脂蛋白及各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载脂蛋白及各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apoB、apoB/apoA-Ⅰ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oAⅠ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狭窄组血清apoB、apoA-Ⅰ、apoB/apoA-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apoA-Ⅰ、apoB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67,r=0.402,P<0.01),apoA-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197,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Ⅰ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poB/apoA-Ⅰ水平可能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P和IL-6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及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6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型卒中32例,完全型卒中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入院24h内检测血清CRP与IL- 6。结果进展型卒中与完全型卒中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进展型卒中患者CRP、IL-6水平亦均高于完全型卒中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而CRP、IL-6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脑梗死升高程度不同,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瘦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14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血清瘦素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ESS)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同时检测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老年脑梗死组血清瘦素水平在发病后第1、3、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ESS评分与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43,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瘦素水平增高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8.
王志强  王彦阔  万东升 《内科》2021,(1):40-42,8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支架取栓术治疗的76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将患者分为未出血转化组(57例)和出血转化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对ACI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FB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高NIHSS评分、高FBG水平、高LDL-C水平是ACI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高NIHSS评分以及高FBG、高LDL-C水平是ACI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选择ACI患者118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56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C3水平。结果ACI组血清CRP和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进展及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随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进展型ACI发病率升高。结论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在ACI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ACI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威胁患者健康,故早期诊断ACI对于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微小RNA-145(miR-145)靶向下调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水平可缓解ACI引起的炎性反应,二者可能与ACI的发生有关.目的 分析ACI患者血清miR-145、PDC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