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柴胡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明确本方的适应证候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加以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伤寒论》第106条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以下简称“选读”)说:“……若服药后,有呕不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的柴胡桂枝汤(以下简称柴桂汤)在外感热病中常有应用,效果颇佳,现就个人粗浅体会分述于后。《伤寒论》说:“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程知注解说:“此邪入少阳,而太阳证未去者也。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白张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小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论》,本方是治疗表证未除,里证较急,乃表里两解,下中之和剂。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哎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邪在少阳法当和解,阳明腑实,应当攻下。故仲景立大柴胡方以解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5.
柴胡疏肝散一方原源于《伤寒论》中的四逆散之方。四逆散之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是用在少阴病四逆。原文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但后人应用此方,更多地是用在肝郁气滞肝脾失调等症。而由四逆散化裁来的柴胡疏肝散,其疏肝理气祛滞止痛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后会出现类围绝经期症状,即潮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现报道方文岩主任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乳腺癌治疗后潮热的验案1则,总结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源于《伤寒论》太阳篇第一○七条,原文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生之。”  相似文献   

8.
大柴胡汤系张仲景方,张氏在《伤寒论》中用之治疗少阳兼阳明腹证;在《金匮要略》中用之治疗心下满腹痛的里实证。方药:柴胡、黄苓、枳实、芍药、大黄、半夏、生姜、大枣。  相似文献   

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由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等药物组成,具有镇惊解郁,化痰安神之功,主治癫、狂、痫等多种疾病,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症多例,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98条是展示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及进一步明辨柴胡汤证性质和掌握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的重要条文。针对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对该条所作诠释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认为此条是在阐明小柴胡汤临床适应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小柴胡汤的禁忌证,并由此也昭示了阳明病之实和太阴病之虚及太阴病之虚和少阴病之虚的二种鉴别诊断,从而强调了临证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组成.张仲景用之治疗少阳、阳明同病,以转少阳之枢机而开阳明之气结.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化载,治疗由肝气郁结而引起的眩晕、胁痛、黄疸等证,均收到良好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晋·王叔和在《伤寒论》大柴胡汤方后注提出“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后,引起历代医家争议,孰是孰非,始无定论。笔者认为,对此问题应溯本求源,仲景在自序中已言“《伤寒杂病论》合为十六卷”可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为一书,自成一体,同时,原著中未见用“金匮”和“伤寒”来命名一方者,而且《金匮要略》大柴胡汤中有大黄,明证《伤寒论》无大黄实属脱文,应予补入,以了此争端。  相似文献   

13.
1四逆散的作用机理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组成,主治少阴病四逆症,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由于主治繁多,故历来对其方义解释多种多样。如本科教材《方剂学》说:“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芍药益阴  相似文献   

14.
柴胡剂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主药并且以柴胡名命名的一类方剂.包括小柴胡汤以及以小柴胡汤为核心的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6首方剂.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中气虚弱,升降失司而致脾胃不和的常用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方也是体现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治法的代表方。辛开苦降中"辛"能散、能行,"苦"能泄、能燥、能坚,辛苦并用,以调气机之升降。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古方。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今清肝胆,除少阳半里之热,二味相伍是和解少阳之要药,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伍人参、大枣、甘草扶正和中,姜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共奏和解少阳之功。关于小柴胡汤的主药,前人曾有争论。有认为“此汤转旋在柴芩二味,以柴胡清表热,黄芩清里热也。”;有说“以柴胡,半夏得二至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始载于东汉·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一书。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其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18.
大柴胡汤中大黄功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柴胡汤是仲景之名方,临床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但对方中大黄之功效多认为是攻下燥屎,笔者认为其作用重在清解里热、开通瘀闭、畅通气机,理由如下: 《伤寒论》中运用大柴胡汤者共有三条。原文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于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汤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关于该方的论述最早见于《伤寒论》。《伤寒论》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为治疗太阳、少阳兼证的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发挥,其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用于治疗抑郁症、肩周炎、胃溃疡、急慢性肝炎、冠心病、神经症等属太阳少阳两经的多种疾病[1-2]。  相似文献   

20.
赵瑜 《辽宁医学杂志》2012,26(3):141-143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伤寒、中风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主方由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7味药组成,在《伤寒论》中表述功用为:伤寒5~6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主要适应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4个主症,这4个症候是在伤寒5~6日,中风的基础上产生的.须知当伤寒至5~6日已进入半表半里之少阳阶段,《伤寒论》少阳之为病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也.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少阳之脉有手足经脉之分,与厥阴经互为表里,其经脉历三焦而布胸胁,外邻太阳经脉,内近阳明之脉,居太阳、阳明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