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从 1 995年至今用针灸配合频谱治疗落枕患者 1 37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 37例中男 1 2 1例 ,女 1 6例 ;年龄 1 7~ 35岁 ;其中 1 1 5例于发病当日来诊 ,2 2例于 2~ 3天后来诊。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 ,一侧或两侧肌肉压痛明显 ,局部无明显红肿。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 ,充分暴露颈肩部 ,用周林频谱仪照射颈肩部 2 0~ 30 min,照射头与皮肤的距离不宜太近 ,以免灼伤 ,以使局部温热感适中为好。照射结束后 ,令患者起来活动一下颈部 ,取液门穴 (左右交叉取穴 ,双侧均痛者取双侧穴 ) ,用 2 .5寸毫针斜刺入…  相似文献   

2.
叶宏亮 《江西中医药》2003,34(11):30-30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 ,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临床治疗落枕的方法很多 ,效果不一。笔者采用运动取穴加火罐治疗落枕 ,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收治的 1 2 0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 2 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87例 ,女 3 3例 ;年龄 1 8~ 5 6岁 ;单纯性落枕 1 1 7例 ,伴轻度颈肩综合征 1例 ,伴C4~ 5、C5~ 6颈椎间盘突出症 2例。2 具体操作患者坐位 ,取患侧落枕穴 (即外劳宫穴 ,在手指第二、三掌骨间 ,当掌指关节后处取穴 )斜向掌根进针 1~1 .2寸 ,得气后大幅度提插捻转 1~ 2分钟 ,同时让患者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 1年来 ,笔者用针刺落枕穴治疗落枕 2 9例 ,并以常规取穴加电针作对照观察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4 9例均为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9例 ,对照组 2 0例。 4 9例中男 30例 ,女 19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长 7天 ,最短 3小时 ,多数在 2天以内。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取落枕穴 ,定位 :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 0 .5寸。患者端坐 ,自然呼吸 ,双手平放在两大腿上 ,局部常规消毒后 ,用 2 8号、1.5寸毫针向上斜刺 1~ 1.2寸 ,得气后 ,施以捻转泻法 ,并嘱患者颈项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 ,…  相似文献   

4.
落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何提高落枕的针刺效应,仍是针灸临床中的一项颇有意义的课题。自1990年以来,笔者运用针灸痛点与后溪穴治疗本病3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0例,男199例,女10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3例,3岁~50岁之间占90%以上。发病1 d 230例,2 d~3 d 60例,3 d~5 d 10例。2治疗方法2.1取穴痛点与后溪穴。单侧颈部疼痛,取患侧的穴位;若颈椎中间及两侧疼痛,均取双侧。2.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先找到颈部压痛点,选2寸长毫针,局部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用药艾条温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准。然后令患者手握拳,但不要握得太…  相似文献   

5.
养老穴治疗落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穴:养老。操作:患者坐位,选患侧穴位,上肢屈肘直立桌面。局部常规消毒后,取30度角斜向下刺进针,进针深度因人而异,以针感传至肘尖为理想,若传至腋下,甚至直达病所者更佳,一般进针深度50~60mm。针感满意后,嘱患者活动颈部,以捻转手法为主,可边捻转边活动颈部,留针1h,每日治疗1次。本组病例368例,治疗1次痊愈者281例,2次痊愈者82例,3~5次痊愈者5例。养老穴治疗落枕!河北065400$香河县钳屯医院@王守平  相似文献   

6.
针刺昆仑穴治疗落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枕又称失枕 ,系颈部突然发生一组肌肉疼痛、保持性僵直、活动障碍的一种病证 ,多由睡眠时枕头高低或睡眠姿势不合适引起 ,采用针刺昆仑穴治疗落枕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治 110例 ,均为门诊病人 ,所有病例均有颈部一侧疼痛伴活动不便 ,致使颈部固定某一特殊位置。随机分组 ,治疗组 5 5例 ,男 43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47岁 ,平均 3 8岁 ;病程最短 1d ,最长 9d。对照组 5 5例 ,男 3 5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45岁 ,平均 3 8岁 ;病程最短 1d ,最长 7d。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取健侧昆仑穴常规…  相似文献   

7.
落枕是常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 ,任何年龄均可罹患 ,多发于晨起或颈部突然扭转后。笔者曾用刮痧法治疗本症 1 9例 ,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9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1 1例 ;年龄在 35岁以下者 1 2例 ,35岁以上者 7例 ;1 5例为初次发病 ,4例过去曾有同样发作。均表现为颈项部酸楚疼痛 ,转侧不利。查体可见患者颈项僵直或处斜颈姿势 ,局部肌肉痉挛伴有压痛 ,作被动运动时痛甚。均排除颈椎病。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用刮痧治疗 ,刮拭所循经脉以督脉、手足太阳经及足少阳经为主。患者取坐位 ,暴露选定的刮痧部位 ,用润滑剂均匀涂抹后用刮痧板依…  相似文献   

8.
针刺下巨虚治疗落枕9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部强痛,活动受限,转侧俯仰不便的一种病症。中医称“项强”、“颈部伤筋”。近几年,本人应用针灸标本根结理论,针刺单侧下巨虚穴,治疗落枕941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41例中,男705例,女23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以中青年多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第1次发病628例,半年内发作2次以上的313例;右侧项强432例,左侧项强509例。本组患者皆经过中西医治疗1~3天后,效果不显或无效而来针灸科治疗。治疗方法取患侧足阳明胃经下巨虚穴。患者取屈膝坐位,左侧项强取左侧穴位,右侧项强取右侧穴位。选用0.38mm×50mm(28号2寸)不…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平衡针配合旋转扳法治疗落枕147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7例,男性96例,女性51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6岁。治疗方法取健侧中平穴(位于足三里直下1寸),健侧落枕穴。取3寸、2寸毫针各1支,于中平穴直刺2.5~2.8寸深,落枕穴平刺1.5~1.8寸深。中平穴使用强刺激手法,针感为触电式传导至脚踝或脚趾;落枕穴局部出现酸、胀、麻感,留针5min,每2min行针1次。行针时嘱患者做颈部轻度旋转运动。取针后,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站患者身后,一手托扶住患者后脑部,另一手托其下颌,双手慢慢向两侧摇颈和旋转数次,乘其不备,骤然将…  相似文献   

10.
万兆和 《河北中医》2000,22(9):693-693
落枕是针灸科常见病。顽固性落枕是指发病后经治疗 1~ 2周未愈者或经治疗已愈后多次复发的反复性落枕。笔者采用针刺加电疗、拔罐、推拿综合治疗顽固性落枕 97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7例中 ,男 56例 ,女 41例 ;左侧颈肌牵引肩胛背肌痛者 30例 ,右侧颈肌牵引肩胛背肌痛者39例 ,颈肌牵引双侧肩胛背肌痛者 2 8例 ;其中颈椎病患者 31例 ,非颈椎病患者 66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58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6月余。本组 97例患者均无外伤史 ,颈椎 X线片证实其中 31例颈4、5、6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临床表现均无…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大面积拔罐法治疗落枕 92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5 2例 ,女性 40例 ;年龄 40~ 5 8岁 ;病程 2 h~ 1周。治疗方法92例患者均在排除颈椎骨质增生病变后 ,采用大面积拔罐法治疗。取大椎、肩骨禺、筋缩及患侧腋中线与第七肋相交点 ,四点  相似文献   

12.
针刺腕骨穴治疗落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枕又称失枕 ,系颈部突然发生一组肌肉疼痛、保护性僵直、活动障碍的一种病症 ,多由睡眠时枕头高低或睡眠姿势不合适引起。采用针刺腕骨穴治疗落枕获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收治 10 0例均为门诊病人 ,所有病例均有颈部一侧疼痛伴活动不便 ,致使颈部固定某一特殊位置。随机分组 ,治疗组 5 0例 ,男 39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46岁 ,平均 39岁 ;病程最短 1d,最长 9d。对照组 5 0例 ,男3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44岁 ,平均 37岁 ;病程最短 1d,最长 7d。治疗方法  1治疗组 :仅取患侧腕骨穴 ,消毒 ,左手示指在腕前方、三…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 998年来采用点按天宗穴治疗落枕患者 3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0例中 ,男性 2 4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2~ 55岁 ,以青壮年为主。其症状一般是早晨起床后颈部及上背部不能作旋转、屈曲活动 ,并感觉似有条索牵住颈背部 ,局部酸痛、僵硬。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先于患侧颈背部以、推、揉等手法治疗1 0 min,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并可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部位施以弹拨手法 ,再以大拇指点按同侧的天宗穴 3min,患者可感到从天宗穴向同侧手臂放射的酸麻感及颈部肌肉轻松感。施行手法的同时嘱患者反复多次作…  相似文献   

14.
落枕或称“失枕”、“失颈”,又称急性颈僵硬。笔者2008年2月~2009年12月采用针刺后溪穴配合当地傣医牛角刮痧疗法治疗落枕45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45例均为2008年2月~2009年12月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h,最长7天;单侧落枕38例,双侧落枕7例;因睡眠休息时肩部外露,当风受寒而发病者36例,因颈项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所致者9例。治疗方法1.针刺后溪穴法:患者取坐位,将双手置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痛点,医者右手持针,取后溪穴,常规消毒后,直刺1~1.5寸,用强刺激法,得气后以平补平泻法捻转1~2min,使针感向肘部传导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中颈椎病、落枕等 ,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不利 ,甚或一侧上肢疼痛麻木 ,为迅速缓解症状 ,现介绍有效穴位如下 :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患者 ,男 1 1例 ,女 1 9例 ,最大 68岁 ,最小 30岁 ,病程最长 2周 ,最短 1天。  治疗方法 :患者坐姿 ,平放双前臂于桌面 ,消毒局部皮肤后 ,针刺手三里 ,捻转得气嘱其活动颈部 ,约 1 0min后 ,再配合局部针刺治疗 ,留针30min。每日治疗 1次 ,最多不超过 3次。  治疗效果 :显效 2 3例 ,有效 6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7% ,无效率 3%。  典型病例 :高某 ,女 ,35岁 ,于 1 999年 3月 7日就诊…  相似文献   

16.
点穴疗法治疗落枕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峰 《河北中医》2001,23(5):393-393
1996 - 0 3~ 2 0 0 0 - 10 ,笔者依据经络学说 ,运用点穴疗法治疗落枕 6 8例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6 8例 ,男 2 7例 ,女 41例 ;平均年龄 39岁 ;病程 1~ 8日 ,平均 2日。1.2 临床表现 睡起后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 ,有局限性压痛 ,可有肩部放射痛。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足部取足太阳膀胱经昆仑、京骨、束骨、通谷 ,手部取奇穴落枕 ,手太阳小肠经列缺、后溪、支正 ,手少阳三焦经天井、消泺 ;颈项肩部取督脉陶道、大椎、风府、强间 ,足太阳膀胱经玉枕、天柱、大杼、风门 ,足少阳胆经风池、肩中 ,手少…  相似文献   

17.
正落枕为常见的颈部筋伤,以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运用针刺落枕穴和手三里穴配合红外治疗仪治疗落枕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2~65岁;病程最短1h,最长2d;疼痛偏左者26例,偏右者30例。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用长40mm的毫针取落枕穴(手背侧,当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直刺15~20mm,手三里穴(前臂背面桡侧,当  相似文献   

18.
落枕一症是临床常见症状,虽不算重症,但疼痛、活动受限往往令患者痛苦万分。在治疗上,一般多以推拿、针刺局部为主,虽然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中患者较痛苦。笔者应用指针按压远端阿是穴治疗该症,与一般针刺、推拿相比,患者痛苦少,且均在短时间内一次治愈。今整理笔者在2003—2007年间应用此法治疗落枕27例,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患者,门诊病例19例,住院病例8例,均有明显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3天。经过拔火罐、贴膏药、推拿等其他治疗者7例,未接受过治疗者20例。2治疗方法患…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摸索发现针刺大陵穴治疗落枕,疗效甚佳。本组250例中,男性112例,女性138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3岁;病程长者9天,短者1天,一般2~3天。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将患侧手平放于桌面上。术者取28号2寸毫针,刺大陵,针与皮肤呈45°角,刺向劳宫穴1·5寸左右,运针多采用泻法。年龄大、体质弱的患者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边运针边嘱患者活动颈部,或以手揉按患部,一般仅刺患侧大陵穴,不愈者再刺对侧。每日1次。25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治疗1次172例,2次71例,3次6例,4次1例。如治石某某,女,23岁。护士。1987年3月3日就诊。2日前…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葛根汤加味治疗落枕 2 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3例中男性 1 6例 ,女性 7例 ;年龄 1 7~ 5 0岁 ;病程 1~ 5天。治疗方法及效果葛根 30 g、麻黄 9g、桂枝 1 0 g、连翘 1 0 g、生姜 3片、炙甘草 6g、白芍 1 5 g、大枣 1 2枚 ,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将药渣再煎一次 ,取汁热敷患侧颈部 ,并进行适当按摩。本组 2 3例经用药 1~ 4剂全部治愈 ,其中用药1剂痊愈者 9例 ,2~ 3剂痊愈者 1 3例 ,4剂痊愈者1例。典型病例陈某 ,男性 ,45岁。患者淋雨后 ,次日晨起感颈项疼痛 ,活动受限 .不能前屈后伸和旋转。诊见颈部活动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