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黄甘草饮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如甘草酸制剂、促肝细胞生长素、门冬氨酸鸟氨酸、前列地尔、血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甘草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肝功能(TBil、ALT、AST、Alb)和PTA等6项指标中,两组TBil和PTA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甘草饮,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29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TGF-β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粘连蛋白(LN)、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TGF-β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A、PCIII、L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HA、PCIII、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Bil、Alb 、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TBil、Alb 、AST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阿德福韦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TGF-β1及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戊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老年戊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一般护肝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u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两组疗程均为4周 ,比较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1) ,且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老年戊型淤胆型肝炎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伍林柏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4):209-211,2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7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血浆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20u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4wk。结果治疗组对重型肝炎的有效率为70.76%,对照组有效率为35.7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疗程结束后TBIL、r-GT下降和PTA升高的幅度等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前列地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及早给药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尤其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可作为内科综合疗法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波  张鹏  曹亮 《吉林医学》2009,30(6):504-505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商品名:天晴甘美)联合血塞通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S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14d。观察两组ALT、AST、TC、TG的变化。结果:异甘草酸镁联合血塞通能够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苦黄联合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治疗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戊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仅予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黄联合异甘草酸镁用于治疗戊肝疗效显著,可缩短疗程,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荨麻疹病人共7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 =38)与对照组(n =40),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治疗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并静脉点滴异甘草酸镁。两组研究对象连续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定,并在停药后4周接受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χ2=9.30,P ﹤0.01)。随访4周,联合治疗组复发率(31.58%)显著低于对照组(72.50%)(χ2=11.21,P ﹤0.01)。结论联合应用枸地氯雷他定与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慢性荨麻疹的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8.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均联合肝水解肽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上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有效27例,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23例,有效率88.5%。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肝功能复常天数上优于复方甘草酸苷(P〈O.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广玉 《医学综述》2014,(10):1905-190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慢性乙型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扬州市宝应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慢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乙型黄疸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Type B,CHB)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运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对照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CHB,降ALT、AST有效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均优于干扰素(P〈0.05),且治疗过程中末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CHB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乙肝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慢性重型肝炎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53例予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55例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 PGE120μg/d,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ELD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ELD评分(22.18±10.08),与治疗前MELD评分(28.36±7.61)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27.82±9.64)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ipo PGE1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显疗效,可改善病人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异甘草酸镁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胆道探查术后继发毛细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88例胆道探查术后继发毛细胆管炎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对照组,异甘草酸镁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治疗组,每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ALP、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较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8%,高于对照组的68.2%。异甘草酸镁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胆道探查术后继发毛细胆管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凯西莱(硫普罗宁,Tiopronin)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3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不用其它褪黄、降转氨酶以及抗病毒药物。在基础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静滴凯西莱200mg/d,对照组则给予静滴泰特(还原型谷胱甘肽,TAD)120mg/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转氨酶(ALT、AST)、白蛋白(A1b)、球蛋白(Glb)、胆红素(TBil、DBil)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的变化。结果两组肝功能、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ALT、AST、Glb、TBil、DBil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组间比较除Alb、Glb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71.4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NA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HBV DNA、HBV标志物和治疗用药过程。分析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 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中位数较非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 HBV DNA水平较非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高,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则较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抗HBV治疗疗程为停药后发生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 结论 抗HBV治疗停药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类似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HBV DNA水平及抗HBV治疗疗程为停药后发生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常规预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临床特征,发掘预警肝衰竭发生的指标,建立基于临床指标的早期肝衰竭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至2008年4月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病例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62例,比较其发病诱因、发病特点以及临床常规辅助检查指标变化特征间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判断肝衰竭发生风险的模型。结果两组病例间性别、发病诱因、黄疸出现时间、有无肝硬化、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CHB重度组患者发病年龄分布范围较大(12~72岁),Pre-ACLF组患者发病年龄较集中(29~69岁),两者有显著差异。首次辅助检查指标中,两组凝血检验指标与TBil存在显著差异。指标的变化速率中,Pre-ACLF组PT、INR、TBil最大增加速率显著高于CHB重度组(P=6.386×10-11、1.905×10-11、0.006 5)。ACLF发生概率的预警模型为P=1/[1+e^-(-2.414+7.687×PT延长速率)],PT最大延长速率每天增加1 s,肝衰竭的风险增加2 179.045倍。结论与CHB重度病例比较,Pre-ACLF病例病变相对较剧烈,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的大幅下降与黄疸的大幅增加。其中PT最大延长速率是预测肝衰竭发生最强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乙肝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及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联合前列腺素E1(PGE1)静脉滴注治疗CHB患者 112例 (治疗组 ) ,并与单用PGE1治疗 98例 (对照组 )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Ⅳ型胶原 (Ⅳ -C)及肝功能 (ALT、AST、TBil)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SH和PGE1联合治疗CHB有较好的疗效 ,PGE1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而GSH对肝纤维化的作用不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凯时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98名CRF氮质血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疏血通及凯时联合治疗,而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UP)、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CH、TG)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UP、Scr、CH、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cr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参数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观测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治疗中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CRF氮质血症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与凯时联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三联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内毒素(ET)水平、肠道菌群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6]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自然杀伤细胞(NK)、CD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DAO、ET、TNF-α、IL-10、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NK、CD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三联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DAO水平、ET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效果优于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四项血常规参数临床意义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病毒性肝炎患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88例病毒性肝炎患和16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常规参数,并同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被测的血清总胆红素(TBi)和白蛋白(Alb)以及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慢性肝炎(CH)组、肝炎后肝硬化(DC)组和重症肝炎(HG)组的RDW均显高于对照组,CH组、LC组的MCV显高于对照组,MPV和PDW在各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性差异;病毒性肝炎患的RDW与其TBi、PT成显直线正相关而与Alb成显直线负相关,MCV与其PT成显直线正相关而与其Alb成显直线负相关。结论:RDW、MCV对初步反映病毒性肝炎患的肝功能损伤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