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多酚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茶多酚(teapolyphenol,TP)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它大约占茶叶干重的25%左右,它包括有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四大物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产茶的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印度等,以及一些欧美国家都对这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开展了大量的药理学研究和试验。在大量的研究中表明,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效应,如抗菌、抗病毒、抗毒素、防癌、抗癌、抗突变、降血脂、降血糖、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保护肝脏、抗衰老、抗…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抗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茶多酚占茶叶干重的 30 %左右 ,由 30多种酚性物质所组成。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四类 ,主要有 :1.儿茶素属黄烷醇类。 2 .黄酮及黄酮醇类。 3.花白素及花青素。 4.酚酸类和缩酚酸类。绿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含量最高 ,约占茶多酚总量的 6 0~ 80 % ,红茶中主要有茶黄素和茶红素。有关茶及茶多酚抗癌作用的研究以往的报告多从化学预防的角度进行探讨 [1 .2 ] ,如抑制前体化合物形成终致癌物 ;一些酶的抑制干涉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以及茶多酚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对多种致突变物、致癌物的致突变性及致癌性的抑制。近年来有关茶多酚可以抑制…  相似文献   

3.
Kang LP  Zhao Y  Yu HS  Liu YX  Xiong CQ  Tan DW  Jia JM  Wang HT  Tian SY  Ma BP 《药学学报》2011,46(10):1231-1236
为了全面快速地阐明复方中药芪苈强心胶囊的化学组成,本文利用UPLC-Q-TOF/MSE对芪苈强心胶囊进行了快速分析和成分鉴定,从芪苈强心胶囊中鉴定了40个化合物,并归属了各化合物的单味药来源。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的主要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黄酮苷类、C21甾类和酚酸类等。该研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芪苈强心胶囊的化学组成,为此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醇、黄酮、黄烷酮、异黄酮、儿茶素、花青素和查耳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丹参中酚酸类和丹参酮类成分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的构效关系,并探究两类成分的协同作用。方法基于B3LYP/6-31G*优势构象,采用Gaussian 09W软件计算化合物的化学构型,使用QSAR模块及Orange软件计算影响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物理化学性质;基于构效关系,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两类成分的协同作用,并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验证丹参中丹酚酸类和丹参酮类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佳协同比例。结果在2种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中,油水分配系数(lgP)是决定酚酸类化合物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表面积(约)、lgP和水合能是决定丹参酮类化合物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2种活性化合物的最佳协同比例为30(酚酸类)∶1(丹参酮类)。结论丹参的抗血小板活性与两类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有关,lgP等结构参数能影响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6.
拳参主要含黄酮、酚酸、蒽醌、鞣质等化合物,具有清热、镇静、理湿、消肿的功效。对拳参的本草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麦冬和山麦冬药材中类黄酮化合物的分布差异及积累规律,探寻麦冬和山麦冬的特征性差异物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对麦冬和山麦冬中总黄酮、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进行定量分析;运用UPLC-MS/MS对麦冬和山麦冬中类黄酮物质进行检测鉴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麦冬中总黄酮、麦冬甲基黄烷酮A,麦冬甲基黄烷酮B的含量显著高于山麦冬。在麦冬和山麦冬中共鉴定出190个类黄酮化合物,其中160个为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31个)、黄酮醇(22个)、异黄酮及其他类黄酮(70个)等。与麦冬比较,山麦冬中有45种物质上调积累,上调物质主要为黄酮和黄酮醇类化合物;有115种物质下调,主要为异黄酮及其他类黄酮化合物。黄酮及黄酮醇类呈现出不同的积累模式,大多数的芹菜素类、山柰酚类在麦冬中上调积累,而橙皮素类、槲皮素类在山麦冬中上调积累。异黄酮及其他类黄酮化合物在麦冬中积累丰富,特别是高异黄酮类在麦冬中全部上调,是麦冬和山麦冬中差异最为明显的一类。通过对160种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注...  相似文献   

8.
刚竹属植物中含有黄酮及其苷类、二萜酸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醌类、糖类、挥发性成分、酚酸及其衍生物等主要化学成分.该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心肌缺血与缺氧、抗血栓、抗癌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桔梗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其含有桔梗皂苷、黄酮、酚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肥胖 等药理作用。本文主要对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近五年的药理作用进行概述,为更好利用和开发桔梗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11):1033-104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联用法(HPLC-FT-ICR 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葡萄酒中多酚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灌胃给予大鼠后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方法葡萄酒经乙酸乙酯提取,采用HPLC-FT-ICR MS进行成分分析,Water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UPLC对葡萄酒提取物中9种多酚化合物进行同时含量测定,Waters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葡萄酒多酚提取物灌胃给予大鼠,取灌胃15 min后的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法前处理,通过HPLC-FT-ICR MS进行入血成分鉴定。结果鉴定出葡萄酒中包含原花青素、酚酸、花色苷、黄烷醇在内的41种多酚类化合物;所测定9种多酚化合物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测定结果显示,葡萄酒中没食子酸及低聚原花青素含量较高;推断出葡萄酒中9种入血化合物,主要包括原花青素,酚酸等多酚类化合物原型及代谢物。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葡萄酒多酚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揭示了葡萄酒多酚化合物灌胃后的入血成分,为葡萄酒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骨碎补为常用中药,化学成分类型多样,主要涉及黄酮、三萜、酚酸及其苷类等,具有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炎等活性,研发前景广阔。本文对骨碎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地锦草含有黄酮、甾体、三萜、鞣质及酚酸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止血等生物活性.该文对地锦草近年来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许多食物含有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等非营养成分,但能通过多种效应对人体起保护作用,抵抗慢性疾病,如作为抗氧剂,阻碍自由基的发生,或螯合 Fe~(2+)之类催化脂质过氧化的金属离子。曾报道食用酸樱桃可缓解关  相似文献   

14.
肿节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肿节风[Sarcandra glabra (Thunb. ) Nakai.]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比色法测定肿节风总多酚部位及各单体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 从肿节风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类和4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朝藿定C (1)、槲皮素-3-O-鼠李糖苷 (2)、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 (3)、迷迭香酸-4-O-β-D-葡萄糖苷 (4)、丁香酸 (5)和对羟基苯甲酸 (6)。 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多酚类部位为肿节风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化合物 2、4、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大戟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根据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和花色素类等4种结构类型。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药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及开发。本文综述了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蜂胶是在多种树木(如白杨、桦木、山毛榉、欧洲七叶树、欧洲桤木和各种针叶树)芽上蜜蜂采集的一种天然树脂状物质。曾报道蜂胶对感冒、新城病、鸟疱疹等病毒有抑制作用,其化学组成为含苯甲酸(及其酯),取代的酚酸和酯,萜类及黄酮甙元等多种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类黄酮如槲皮素、花葵素  相似文献   

17.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因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以其有效成分制成的丹参类制剂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围绕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丹参类制剂及其单体成分(如丹酚酸A、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等)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方面开展了大量药理机制的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抑制凋亡等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丹参中的单体化合物及丹参类制剂对心脑血管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药理作用,以期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酚类化合物对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咖啡酸、咖啡酸苯酯、槲皮素、芦丁、橙皮苷和香叶木素等几种多酚类化合物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MTT法测定肝细胞活性的影响,并与3H-TdR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咖啡酸、咖啡酸苯酯、槲皮素、芦丁、橙皮苷剂量依赖地使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的结果偏高,结果与2H-TdR不一致。结论 在研究多酚类化合物或含有多酚类化合物的中药对细胞活性影响时,需考虑其对MTT测定方法的影响,选用2H-TdR为佳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咀嚼片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银杏叶提取物(EGb)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具有独特药理活性的混合物,药理研究结果显示,EGb中含有黄酮类、萜类内酯、聚异戊烯醇类、有机酸、烷基酚和烷基酚酸、甾体化合物、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在内的100多种化学成分。银杏叶中的黄酮含量较高,为2.5%~5.91%,所含黄酮种类超过35种之多,其中黄酮苷17种、双黄酮6种、黄酮苷元7种和桂皮酰衍生物5种。代表银杏叶药效的主要是黄酮苷,苷元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心脑血液循环,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清除自由基,对心血管  相似文献   

20.
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中药灯盏花化学万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方法:对灯盏花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结果:中药灯盏花化学成分含有黄酮苷、咖啡酰类及焦袂康酸类化合物。结论:提出黄酮苷、咖啡酰类及焦袂康酸类化合物可以说明该植物的部分药理活性,而非单纯黄酮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