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5年1月-2000年5月发生的2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2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1例保守治疗无效于21d再次开放切口修补硬膜外,其余20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6-36d内治愈,无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36例腰椎手术脑脊液漏患者随访术后3月-2年内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术后采取正确的保守治疗措施,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极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开放切口,重新修补硬膜。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可 采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治疗经验,探讨切口部位引流管留置最佳时间,分析降低脑脊液切口漏出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发生隐性脑脊液漏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6~59岁,平均48.7岁。术后出现头痛19例;恶心5例,其中呕吐3例。23例引流管通畅、术后2 d内无脑脊液从皮肤切口漏出者,于第3天行夹闭引流管试验,其中21例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并拔管;2例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保守处理后第10天拔管。3例术后2 d内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且保守处理无效者,再次手术清创、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术后第3天明确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后拔管。患者拔管后继续卧床3~5 d。结果患者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7~15 d,平均8 d。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持续性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拔管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立即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时MRI检查示手术部位无1例出现皮下硬脊膜假性囊肿。结论切口缝合质量是预防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关键因素。在保证缝合质量的前提下,可于术后第3天拔管。拔管前行夹闭引流管试验明确有无脑脊液切口漏出,以减少拔管后脑脊液从手术切口漏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对胸腰椎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9岁,平均43.4岁。术中发现脑脊液漏28例,隐性脑脊液漏4例。结果经过术中处理及术后对症治疗,本组32例中除1例因形成脑脊液囊肿而于术后第6天再次手术外,其余31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于3~9 d内脑脊液漏停止。无一例发生切口及椎管内感染,均于术后2周左右拆线。结论术中应用人工硬脊膜修补,结合术后综合保守治疗,脑脊液漏可以治愈,并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凌云  朱志华 《颈腰痛杂志》2012,33(5):355-356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2006-12-2011-12我院行脊柱手术806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2~70岁,平均48岁。患者术中采取直接无创缝合修补,明胶海绵压迫,生物蛋白胶粘合等处理,术后给予相关治疗措施。结果均于术后2~8 d停止漏液,2~3周切口可愈合,全部患者未留后遗症,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访半年至一年,未见复发及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及时、正确地进行术中干预和术后处理,可有效治疗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形成。  相似文献   

5.
肝癌术后复发癌灶18例的再切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从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肝癌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 18例共 2 7例次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本组 18例病人第 1次手术和第 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 (39± 14)个月 ,9例行第 3次手术的病人 ,第 3次手术与第 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 (2 1± 4)个月 (P <0 0 1) ,目前 18例病人仍存活 11例 ,已死亡的 7例均为已进行第 3次手术的病人 ,死亡时间距第 3次手术分别 9~ 13个月不等。 18例病人第 1次复发癌灶为 (1 9± 0 3)个 ,9例第 2次复发时平均癌灶为 (2 8± 0 6 )个 (P <0 0 5 )。结论 肝癌的复发癌灶再切除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对颈椎前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仍持续存在脑脊液漏,均再次行手术探查修补治疗。结果经探查修补手术治疗后,6例均治愈。术后随访3~2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颈椎前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者,采用手术探查人工硬脑膜、纤维蛋白凝胶等修补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外科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所发生24 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24 例脑脊液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8~20 d内治愈,无1 例发生脑脊髓膜炎,有2 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访4个月~2 a,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脑脊液漏均可治愈.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可采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切除术脑脊液漏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5年以来采用腰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28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32例,占0.9%,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4例,占0.4%。其中2例形成脑脊液囊肿经手术切除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径路治疗颅底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1例颅底疾病行鼻内镜径路手术患者,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各种颅底疾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随访时间,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略有不同。其中脑脊液鼻漏复发均为采取第1次手术未修补成功而复发,采取第2次手术修补均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径路可以处理多种颅底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但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特别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2001年2月至2008年1月共行颈椎前路手术287例,术中共发生脑脊液漏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1~76岁,平均52岁。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121例,术中见后纵韧带及硬膜被骨折片刺破发生脑脊液漏6例;颈椎病136例,切除致压物(椎体后缘骨赘、突出的椎间盘、肥厚钙化的后纵韧带等)时发生脑脊液漏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7例,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时发生脑脊液漏2例;颈椎其他疾患(结核、肿瘤)13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2例。3例术后仍存在脑脊液漏。采用围堵法、缝合法、持续性封闭式蛛网膜下腔引流等综合治疗。结果术中共发生脑脊液漏14例,经处理后1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切口一期愈合。3例术后仍存在脑脊液漏,其中2例用缝合法治愈,1例采用持续性封闭式蛛网膜下腔引流12d治愈。所有病例切口无感染,1例缝合后出现切口局部小包块,严密观察随访,3周后消失。经10~62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无假性脑脊膜膨出、脑脊液瘘和脑脊膜炎形成。结论采用综合疗法(围堵、缝合、持续性封闭式蛛网膜下腔引流等)防治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安全、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