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患儿4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5例,对照组10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双清颗粒,对照组给予小儿热速清颗粒,两组均1岁以内每次1g,1~3岁每次2g,4+~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4g,每天3次。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中医症状疗效、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3.23%、对照组为60.9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41%、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单项中医症状有效率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双清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患儿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85.3%;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优于阿昔洛韦,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国华  胡小红  陈迪  程德勇 《新中医》2018,50(4):124-1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治疗5天。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38例采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小儿金翘颗粒治疗。治疗结束后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hs-CRP、TNF-α和IL-6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咽痛、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改善程度较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发现有轻微的腹泻和呕吐,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发挥作用较快,能够显著改善患儿hs-CRP、TNF-α和IL-6血清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鱼腥草颗粒,1袋/次,3次/d,口服。两组治疗3d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100例,临床痊愈75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100例,临床痊愈58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鱼腥草颗粒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琴 《新中医》2017,49(7):121-1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基础上加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愈显率84.37%,对照组愈显率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鼻塞流涕及咽喉肿痛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3例,经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的基础上加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复方柴芩退热颗粒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清开灵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口服复方柴芩退热颗粒治疗,共治疗5天,然后随访15天,观察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结合中医症候评分综合评价总体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退热效果显著;而在改善症状与体征方面,治疗组鼻咽症状与呼吸音增粗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症状与体征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相当(P0.05),而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治疗组胃肠不良反应仅1例,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例(P0.05)。结论:复方柒芩退热颗粒能够治疗儿童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退热之力显著,又可以缓解鼻咽部症状,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服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照组27例服小儿双清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总有效率9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林冰  江儒文  余德钊 《新中医》2010,(11):35-36
目的:观察并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比较2组退热时间及症状缓解方面的差异,同时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鼻塞流涕好转时间、咽喉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愈显率治疗组为84.62%;对照组为64.29%,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能使血清TNF-α及IL-6活性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NF-α及IL-6活性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嘉  蔡振荡 《新中医》2019,51(5):232-23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9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组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学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9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辅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显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新鱼腥草素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新鱼腥草素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用新鱼腥草素钠治疗,对照组96例用利巴韦林针和头孢氨苄甲氧苄定颗粒治疗。两组疗程都为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4%,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0.64,P<0.005)。结论新鱼腥草素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午时茶颗粒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寒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利巴韦林颗粒基础上加用午时茶颗粒治疗,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平均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6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午时茶颗粒可以有效减轻利巴韦林所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午时茶颗粒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寒证)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颗粒配合针刺放血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的效果。方法: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均用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放血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h、1d及3d研究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鱼腥草颗粒配合针刺放血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6.67%、4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咽红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84.21%,观察组、对照组咽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85.96%,观察组的咽红肿总有效率、咽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证侯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医常规抗生素、抗病毒制剂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治疗后发热、咳嗽、咽干、鼻塞、腹泻、纳少等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变化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咽干、鼻塞、腹泻、纳少症状的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明显,hs-CRP、IL-6、SA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桂退热颗粒能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症状消退,抗炎作用突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将3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均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加用连花清瘟颗粒。评估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体温开始下降、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以及肺啰音消失的时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 d后、治疗7 d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SAA、sIL-2R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FN-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AA、sIL-2R、IFN-γ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对照组为3.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明显促进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改善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李贵芬 《河南中医》2013,33(2):202-203
目的:探讨银连清热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银连清热散加减治疗,1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0%,治愈率4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连清热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迅速缓解病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任海燕 《新中医》2017,49(11):90-92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评估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hs-CRP及G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3%,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止涕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咽部红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水平及G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水平及GR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辅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鱼翘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使用鱼翘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5 d,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翘方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明显,见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