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MEF2C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儿童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该疾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0例无血缘关系的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液标本,同时随机选取2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儿童做对照。提取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EF2C基因的全部编码外显子,用直接测序法对所扩增出来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并用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序列进行比对,识别出基因突变,并用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W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在3例无血缘关系的维吾尔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现新的突变,其中1个是MEF2C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803位的A变为G即c.803AG突变;另一个是第809位的G变为A,即c.809GA突变,最后一个是第856位的A变为C,即c.856AC突变,在另外3例中发现新的插入,其中一个是MEF2C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134位插入了一个A,另一个是第812位插入了一个A;最后一个是第836位插入了一个A。这些突变不存在于正常对照组,多序列比对显示6种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结论此次研究发现与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相关的新突变,有助于揭示先天性心脏病新的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方式.方法采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分析法对36个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家系进行分析.结果一、二级亲属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9.00%(53/589),其中一级亲属为23.29%(34/146),二级亲属为4.29%(19/443),在父母近亲婚配的5个家系中,同胞患病率为55.56%(10/18),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患病率越高.高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也不符合性连锁遗传,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48.07±7.06)%.结论高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方式为有一个显性主基因参与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CHDs)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其潜在的病因至今未明。近年来,一些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试验表明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已成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该病因在单纯性先心病中约占3%~10%。然而,拷贝数变异在单纯性CHDs形成中的遗传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就CNVs与单纯性CHDs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为从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其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分析血清蛋白质谱,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结果有25个蛋白成分在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与儿科常见病对照组相比,11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14个下调;与其它先天性心脏病组相比,14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11个下调。结论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能是发现与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的快速、有效的蛋白质组学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差异蛋白,并通过构建血清诊断模型分析所筛选差异蛋白区分病例与对照能力.[结果]25个蛋白在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构建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8、94.00%、88.24%、96.97%.[结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儿科常见病患儿及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蛋白存在差异,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这些蛋白质可能是室间隔缺损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先天缺陷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母体孕期缺锌可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寻找能够反映机体锌水平的敏感指标和缺锌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之一。锌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微量元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通过调控心脏发育的基因表达,对抗氧化应激等机制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该文对锌的生物学功能、检测指标及其在胚心发育过程中的潜在机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2003~2006年病残儿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探索河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各地市上报省人口计生委、经市级专家委员会鉴定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病残儿资料进行编码,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结果:全省病残儿人数共15897人,其中,63.26%为农业户口;男孩占66.04%;非遗传病种占73.43%,遗传病种占26.55%。非遗传疾病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比重最大,其中脑性瘫痪和大脑发育不全占62.92%;遗传性疾病中,多基因疾病占比重最大,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39.01%。结论:农村病残儿占比重较大,男性多于女性,脑性瘫痪和大脑发育不全是非遗传性疾病的主要病种,多基因遗传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其次为脊柱裂和先天性唇腭裂。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是诱发胎儿出生缺陷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该文对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机制,代谢过程中某些关键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查SIRT7基因中与青海藏族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相关的变异。方法:对254例藏族先心病患者和288例健康对照者的SIRT7基因外显子区进行Sanger测序,排除已知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各个数据库中≥1%的位点和对照组中出现的变异,识别病例组携带的罕见编码区非同义突变并进行蛋白质有害性预测和保守性分析。结果:在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筛选出一个新的错义突变SIRT7(c.C181G;p.Leu61Val),该突变在对照和公共数据库中均未出现,在线软件预测为致病性,在物种进化中高度保守。结论:本研究首次在青海藏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识别出SIRT7基因新的错义突变,提示SIRT7可能与藏族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中TBX5基因、MTHFR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就诊的单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并计算OR(95%CI),利用多因子降维法(MDR)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孕期情绪状态是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基因-基因交互作用MDR模型筛选中,1阶与2阶交互作用最佳预测模型交叉验证一致性均不高,基因-环境交互作用MDR模型筛选中,最优交互模型是孕母情绪状态、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与TBX5基因rs883079位点多态,该模型的拟合均衡准确性为0.685,检测均衡准确性为0.613,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TBX5基因rs883079、MTHFR基因rs1801133和rs1801131位点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关联,MTHFR和TBX5基因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明显。结论孕母情绪状态MTHFR基因和TBX5基因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显著交互效应,可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类型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在本院出生的315例先心病患儿和同期出生的315例健康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围产儿中先心病的发病率、分类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4.31%;居前五位先心病类型为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十动脉导管未闭;年龄、家庭住址、年平均收入、文化程度、孕妇孕早期糖尿病、孕妇孕早期患其它疾病等六个因素为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结论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产前产后诊治水平,避免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先心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8.0%(24/50)。②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力衰竭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2.0%),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先心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死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02例CHD合并I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对其临床特征、病死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症状和体征以咳嗽、气促、发热、心脏杂音、肝肿大为主,感染部位以左心为主,CHD类型以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为主,大部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检出瓣膜赘生物。共有63例患者的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1.76%,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69.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毗邻颗粒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4株占22.2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5株占7.94%,以白假丝酵母为主。住院期间病死12例,病死率为11.7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D合并IE患者病死,其中合并动脉栓塞为危险因素,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CHD合并IE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疾病复杂,其病死风险与营养水平、合并疾病及治疗方法有关,临床医生应努力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病例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10月1日在西京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照选择为同期做超声心动图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父母亲一般情况、母亲孕期环境因素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5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和574例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的父母亲基本情况及母亲围孕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早期服用药物(OR=4.65,95%CI:2.84~7.66)、病毒感染(OR=3.15,95%CI:1.66~6.01)、房屋装修(OR=1.87,95%CI:1.24~2.80)、染发烫发(OR=2.18,95%CI:1.37~3.49)、父母工作环境污染暴露(OR=2.88,95%CI:1.86~4.47)均是造成心血管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暴露因素的增多,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当孕期同时受到3种或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暴露时,婴幼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是单因素暴露的16.35倍。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2q11微缺失综合征是由染色体22q11缺失引起的遗传性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包括心脏、颅面、免疫等系统异常.22q11微缺失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重要遗传病因.22q11微缺失产生的机制是缺失区域内低拷贝重复序列之间的不对称重组.该文对22q11微缺失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关键基因以及当前对先心病22q11微缺失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居高不下,成为婴幼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的发展,使至少85%的先心病患儿存活到成年期,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被治愈或带病生存至终身.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即患儿对其目前生命状况的认知和满意程度,已逐渐成为评估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关注先心病术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对患儿术后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先心病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现状缺乏长期随访观察,使得研究结果不够深入和全面.该文主要阐述了先心病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按照WHO生活质量研究组提出的生理功能、外表、心理功能、家庭社会关系、心理社会状况和生活环境这6个方面来阐述,为后期改善先心病术后患儿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POX)结合临床评估(先心病家族史、特殊面容、心脏杂音、其他先天畸形)的方法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 对2011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昆山市所有产科医院出生的所有新生儿(出生后0~7 d)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初筛,筛查阳性(POX阳性或者临床评估阳性)的新生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确定诊断;假阴性结果通过临床随访和家长反馈获得。分别计算POX筛查结合其他临床评估方法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阴性似然比,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62 000名新生儿,检出先心患儿539例。POX结合临床评估筛查先心病的灵敏度为93%(95%CI:86.4%~95.4%),特异度为94.3%(95%CI:85.6%~96.0%),约登指数为 0.87。结论 POX结合临床评估的方法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行性强。而临床评估以心脏杂音为主作为筛查手段,这种简便精确的方法适用于基层单位对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Social isolation confers increased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two recent studies, low levels of social integr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were related to higher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 marker of inflammation, suggesting a possible biological link between social isolation and CHD.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isolation, CRP, and 15-year CHD death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US adults aged 40 years and older without a prior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nested case-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a parent cohort of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 from the southeastern New England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 = 2321) who were interviewed in 1989 and 1990. CRP levels were measured from stored sera provided by the nested case-cohort (n = 370), which included all cases of CHD death observed through 2005 (n = 48), and a random sample of non-cases. We found that the most socially isolated individuals had two-and-a-half times the odds of elevated CRP levels compared to the most socially integrated. In separ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both social isolation and CRP predicted later CHD death. The most socially isolated continued to have more than twice the odds of CHD death compared to the most socially integrated in a model adjusting for CRP and more traditional CHD risk factors. The current findings support social iso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both high levels of CRP and CHD death in middle-aged adults without a prior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ospective study of inflammatory pathways related to social isolation and mortality are needed to fully delineate whether and how CRP or other inflammatory markers contribute to mechanisms linking social isolation to CVD healt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前及孕早期母体环境暴露因素与子代复杂先心病的关系,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科学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产前超声诊断为子代复杂先心病的孕妇62例为病例组,按照1∶2匹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问卷调查后通过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复杂先心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母亲不良生育史(OR:6.981, 95%CI:3.621~11.017)、孕前吸烟饮酒史(OR:2.418,95%CI:1277~6.757)、孕早期呼吸道感染(OR:3.906, 95%CI:1.115~5.242)、噪音环境(OR:2.391, 95%CI:0.898~4.710)、不良精神心理因素(OR:4.791, 95%CI:2.242~8.597)为子代复杂先心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及孕早期食用蛋、奶类等高蛋白物质(OR:0.517,95%CI:0.311~0.803)和补充叶酸及其它营养素(OR:2.979,95%CI:1.537~5.016)为子代复杂先心保护因素。结论 孕前及早孕期孕妇需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接触,增加高蛋白和叶酸摄入量,对降低及预防复杂CHD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