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的异同。方法 6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展开胃镜活检,手术后展开外科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61.8%,不一致率为38.2%。在胃癌分化程度诊断上一致率为75.0%,不一致率为25.0%。结论 虽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准确性仍较高,可为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全面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术后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及病理分型情况。结果术前胃镜活检胃癌的疑似率、排除率均比术后病理诊断高,确诊率比术后病理诊断低(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诊断的病理结果并非完全一致,但作为术前检查,对提高患者早期确诊率及有利于治疗,术前胃镜活检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术后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比术前术后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结果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的胃癌确诊率、疑似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33.3%、31.7%、96.9%和50.0%。术前胃镜活检发现管状腺癌7例,乳头状腺癌37例,黏液腺癌36例,术后病理诊断分别发现管状腺癌20例、乳头状腺癌31例、黏液腺癌24例、低粘附性癌5例,两种方法的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与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术前胃镜活检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其在胃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控制中具有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15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前行胃镜活检,术后行外科病理检查。结果15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活检,其中109例患者经胃镜活检确诊胃癌,确诊率72.7%,剩余39例疑似胃癌,2例排除胃癌。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准确率较高,但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仍有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对术前临床诊断胃癌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有什么不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的胃癌患者84例,对手术前开展胃镜活检的标本及术后开展外科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胃镜活检标本与外科手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在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有一定差异,两种方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的病理结果不完全相同,在准确度上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作为手术前的一种检查方法,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对于预防胃癌及临床上胃癌早期诊治具有一定意义,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早期胃癌诊断中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31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3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于术后进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手术前后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两种检查方式在确诊率及疑似确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高、阳性预测值高,因而其在早期的预防控制及筛查中都是有其重要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分析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肿瘤科69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胃镜活检病理结果和外科术后病理结果相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69例经术前胃镜活检检测为胃癌的患者均符合外科术后病理检测结果,但两种检测方法在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胃癌的病理类型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胃镜活检结合术后外科病理检测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2018年2月~2019年9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本组患者术前均开展胃镜活检,术后均进行标本病理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胃癌确诊率以及胃癌病理诊断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癌确诊率相比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更高,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术前胃镜活检对粘液腺癌以及乳头腺癌诊出率相比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更高,而对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相比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更低,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诊断中,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之间有差异,其中术前胃镜活检对患者早期治疗有重要作用,可结合两种诊断方法提升患者确诊率,以便对临床工作作出更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胃镜与外科病理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胃癌患者,对比探析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实验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以术后病理实验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胃镜活检确诊者65例,准确率为65.0%;疑诊者24例,疑诊率为24.0%;未确诊者11例,未确诊率为11.0%。结论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准确率较高,但因为受到取材影响,无法全面了解病变性质,尤其是分化弥漫浸润型黏膜病变、不良型癌细胞的误诊率较大,需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胃镜活检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胃镜活检为主要手段诊断56例胃癌患者,并与外科病理诊断的结果做对照比较。结果胃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达到80.00%。其中胃镜活检对BorrmannⅠ型病变确诊率最高,确诊率为100.00%;BorrmannⅡ型次之,确诊率也为71.43%;Bor-rmannⅢ型确诊率第三,确诊率为66.67%;BorrmannⅣ型病变胃镜活检确诊率较低。此外,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确诊率很高,确诊率为89.47%;术前胃镜活检对腺癌的术前检出率也相当高,确诊率为85.71%。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在胃癌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但胃镜活检对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的判断只能作为参考,其实际情况应依据外科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为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实施胃镜活检(对照组),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1)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对乳头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以及管状腺癌病理类型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疾病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胃癌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临床中仍需将两者相互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早期胃癌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术后接受外科病理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病理特点。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早期胃癌患者均确诊为胃癌,胃镜活检确诊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病理特点:病灶直径:<3 cm 65例(81.25%),3~4 cm 10例(12.50%),>4 cm 5例(6.25%);浸润程度:黏膜下32例(40.00%),黏膜内48例(60.00%);肉眼分型:Ⅰ型10例(12.5%),Ⅱa型14例(17.5%),Ⅱb型14例(18.75%),Ⅱc型16例(20.0%),Ⅲ型15例(18.75%),Ⅱa型+Ⅱc型10例(12.50%)。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87.50%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临床病理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对早期胃癌初步诊断,并且准确率比较高,检测VEGF对淋巴结转移有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B 超检查联合电子胃镜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胃镜以及 B 超检查资料。结果在1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4%(124/126),B 超诊断符合率90.5%(114/126)。胃癌术前 TNM分期的 B 超符合率71.4%(90/126)。结论胃镜下黏膜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方法,联合 B 超检查可助于对胃癌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二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提高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以便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就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上皮内瘤变患者35例,且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待患者完成手术后均接受病理切片检查,最后对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和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5例患者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后,15例患者的形态似早期胃癌,20例患者似进展期胃癌。术后行病理诊断后,33例患者被确诊为胃癌,其中10例患者为早期胃癌,23例患者为进展期胃癌。结论在上皮内瘤变高级别诊断中应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要加强对取材的监督,判断需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误诊率,从而使诊出率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食管癌前病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65例胃镜活检为食管癌前病变并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差异。结果:术前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诊断整体一致性为67.7%,术后病理升级占26.2%,术前病理较术后病理高估占6.2%。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占52.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占11.9%。结论:食管癌前病变术前胃镜活检标本与ESD标本病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需注意术前胃镜活检在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低估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分析对胃癌前TN分期中进行评估应用磁共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27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胃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给予磁共振成像,使用MR动态图像和DWI图像对胃癌患者术前的TV分期进行评估,将其评估结果 和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I对胃癌T分期诊断准确21例,诊断准确率为77.8%;经MRI检查,检出37枚淋巴结,淋巴结检出率成为42.5%;将MRI检出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MRI检查对胃癌术前N分期淋巴结诊断准确率为70.4%。结论 在诊断胃癌前TN分期中采用磁共振诊断,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DWI成像对胃癌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外科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中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两者病变形态中的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判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胃癌全面评估时,仍然需要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主,才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居恶性肿瘤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1].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微,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且由于检出率低,给胃癌防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诊断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胃镜黏膜活检与外科病理组织诊断不同,存在一定的误差.现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08 年6 月我院收治的经胃镜活检及外科手术确诊并手术的60 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客观评估胃癌患者使用内窥镜做活检当作主要手段。方法诊断50例胃癌患者与手术的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胃镜活检对胃癌的确诊率为80.00%。胃镜活检根据BorrmannⅠ的胃癌诊断:诊断率100%;BorrmannⅡ诊断率71。43%。Bor-rmannⅢ诊断率66.67%,BorrmannⅣ型病变胃镜活检确诊率最低。结果表明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确诊率最高,确诊率为89.47%。胃镜活检对腺癌的术前检出率最高,确诊率为85.71%。结论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是重要的。但胃镜检查做活检的组织确定的程度只是做为参考,实际情况应依据的外科手术切除为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的特点。方法对100例胃镜活检确诊的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结构分析。结果病理确诊胃黏膜内层癌13例,黏膜下层癌24例,未分化癌6例,乳头状腺癌6例,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3例。结论胃镜活检标本诊断胃癌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