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手法作为针刺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发展,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手法体系。简要回顾了针刺手法的发展源流,探讨了针刺手法的发展演变规律,重点阐释了针刺手法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强调在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中应重视针刺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席弘赋》、《补泻雪心歌》、《神应经》等,探讨我国旴江针灸席弘派的针刺补泻手法的特色与发展,不断挖掘适用于当代临床的针刺操作手法,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刺补泻手法,也期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使针刺的临床疗效得到更好的凸显。  相似文献   

3.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的关键技术,"烧山火"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之一。虽然历代医家皆遵《金针赋》和《针灸大成》所述施术,但对烧山火手法的理解各不相同,手法更是大相径庭。为此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历代针灸名家经验,对烧山火手法的操作要点包括先浅后深、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紧闭插针,细细搓之3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针刺手法是针灸取效的重要手段,学习针灸必须学好针刺手法。已故山东省著名针灸学家焦勉斋先生对针刺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先生的《针术手法》一书至今已发行整整半个世纪了,虽仅有41页,可这是先生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兹将其针刺手法撮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的补泻手法,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代文献中已有很丰富的记载.本文仅就个人学习所得,结合临床体会而作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希批评指正.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上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讲,《内经》中就有了详实的记载,其后《难经》《甲乙经》等书,也都有所  相似文献   

6.
凌楠 《中医药学刊》2001,19(6):585-585,590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捻、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枢》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枢》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转、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柩》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柩》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针下热感是指针刺入一定穴位得气后,通过行针产生热感以治疗虚、寒病证的一种手法。针刺产生热感在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如《灵枢·终始》篇曰:“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素问·针解篇》云:“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金代《针经指南》始称“热补”法,明代《金针赋》演变为“烧山火”针法,《针灸大成》又进一步提出“进火法”。无论是烧山火或进火法,都是古人描述针下热感的一种夸张笔法,据临床观察,实际上是针刺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法,使病人在针刺的局部、循经甚至全身出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区近现代针灸名家辈出,形成了具有众多特色的针灸流派,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浙江针灸流派文献整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等研究方法,发现近代针灸名家的针刺手法特色鲜明,其针法主要是在《内经》《金针赋》《针灸大成》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来,各医家或遵古训或自我研习,均重视经典理论的学习和阐释,并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而成一派.本文对浙江近现代针灸名家针刺手法从《内经》刺法、飞经走气针法、透刺针法、针法创新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略论毫针浅刺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针灸临床上,有需深刺取效,亦有只宜轻浅而刺可获效者,除了因证而施,常因施求部位所限或某些针法是以刺皮部为目的而必须用浅刺针法者。一般对于浅刺所用手法往往视为简易,实为谬误。兹就浅刺法之源流、常用手法以及针刺形式,作一初步探讨。1《内经》浅刺针法简析综观针灸医学的发展,就针刺方法来说无疑是随着针刺工具的改进而发展的。《内经》九针的规范使针刺操作和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为针灸医学奠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金针赋》针刺手法的研究及归纳总结,并结合金伯华教授治疗疾病的针刺手法临床应用,分析和研究了金氏手法与《金针赋》所载针刺手法的异同之处,更好地阐述了金氏手法的临床优势及其学术思想和独特的取穴、刺法经验,便于广大医家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2.
关于针刺的手法早在《内经》、《难经》等医著中就有详细的论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难经》七十八难指出:“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后世医家称之为针刺的提插补泻手法。后虽经年移代革,补泻手法屡有创新,如烧山火、透天凉、龙虎升腾、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然究其要旨,总以提插和捻转为最基本手法,仅结合迎随、呼吸等有所变幻而成为复式手法罢了。所以研究探讨提插与捻转手法乃是研究其它各种针刺手法的基础。现将对提插手法的实验观察与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琼瑶发明神书》中针刺手法的特色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甘君学《琼瑶发明神书》(以下简称《神书》)是宋代崇宁年间刘党用歌赋形式撰写的一本针灸学专著,而针刺手法是该书的精华所在,也是后世推崇刘党为针刺手法派代表人物的原因。本文旨在从刘党创用的多种单式...  相似文献   

14.
《奇效良方》综合针刺手法理论源与流的考析430077同济医大附属梨园医院吴耀如果说针刺手法理论是针灸学科中的瑰宝,那么综合针刺手法理论就是这瑰宝中璀灿的明珠。以往文献每多把《金针赋》(公元1439年)作为综合针刺手法学术起源,其实不然。就现存针灸文献...  相似文献   

15.
<正>针刺补泻是针刺产生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经云"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补泻反则病益笃",可见正确熟练掌握针刺补泻方法对临床针灸师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难点。从古至今,针刺补泻手法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复式手法更是存在争议,比如烧山火、透天凉、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接气法,《针灸逢源》之高武、《针灸问对》之汪机,斥这些手法为"巧立名色,无稽之谈"。孰是孰非,让后学者无从师是,这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6.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17.
郭朝印 《中医杂志》1990,31(3):24-26
按经络体征的表现而施用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经》等古籍中论述较多。《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意思是说,用针刺治病,在经脉或经穴局部,如表现虚陷软缓等虚象时,当采用补的手法;如表现盛满、充实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16-816
关于针刺补泻手法,历代医家多有阐述,但其论述常有互相矛盾之处,或隐晦曲折,使人难得要领.当今普遍流行的以针刺强弱定补泻,又流于浅薄.笔者本源《内经》,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对针刺补泻手法进行了一些探讨.不足之处,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9.
“捻转补泻”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中常用手法,但其具体的实施存在很多争议。笔者根据《内经》《难经》的论述结合“迎随补泻”来探讨“捻转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20.
针法,是医生利用针具刺激人体腧穴,通过经气的作用,调整经络、脏腑气机,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操作方法。针法运用是否恰当,是促进人体正气旺盛,邪气衰退的关键所在。《难经》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为针法篇。主要论述了针刺手法、针刺补泻和针刺因时制宜等方面的内容。对《内经》的有关方面作了补充发挥,反映了战国以后至秦汉时代的针法概貌,对国内外针刺疗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针刺手法针刺手法,主要介绍针刺的进针与出针、角度与深度、行针与候气等多种手法。 (一)进针与出针:一般右手持针,称之为“刺手”;左手辅助,称之为“押手”。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针具,持针姿势,一般以姆、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