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血管弹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正常范围的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DR的T2DM患者的颈总动脉血管的各弹性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β、Ep、AI测值越高,DR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结论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的改变与D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用于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慢性迁延期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对30例RA慢性迁延期患者和30正常人的颈、肱、胫前动脉的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等动脉弹性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RA组颈、肱、胫前动脉的弹性参数Ep、β、PWVβ、AI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前动脉的弹性参数Ep、β、PWVβ、AI高于同组颈动脉的弹性参数,AC低于同组颈动脉的弹性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确、客观、能在线或脱机分析处理数据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评价RA患者的颈、肱、胫前动脉弹性功能,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指标与其合并症及并发症间的关系,为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基线资料、病史的采集和颈动脉ET检测。观察ET参数(Ep、β、AC、PWVβ、AI)与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与Ep呈正相关,有高血压病者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Ep、β、PWVβ呈正相关,有冠心病者明显高于无冠心病者。糖尿病合并卒中与Ep、β、PWVβ、AI呈正相关,有卒中者明显高于无卒中者。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与Ep、β呈正相关,有下肢动脉病变者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者。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获知颈动脉弹性的减退。糖尿病颈动脉ET参数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卒中、下肢动脉病变等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异常、早期动脉弹性改变及阿托伐他汀对这些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未曾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基础上实现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检测技术(FMD)评估右肱动脉硬化参数及血管舒张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收缩期血流介导血管舒张( FMDs)、舒张期血流介导血管舒张(FMDd);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2周后复查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上述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β、E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01),而AC、FMDs、FMD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01);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TC、LDL-C、β、Ep降低,AC、FMDs、FMDd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在动脉内膜出现异常改变之前已出现内皮功能损伤及血管早期硬化改变,而阿托伐他汀干预能逆转这些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子痫前期孕妇颈总动脉弹性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非妊娠期妇女(A组),24例健康妊娠晚期妇女(B组),19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C组)和21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组)进行双侧颈总动脉血管弹性指标[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膨大指数(AI)]及内膜厚度(IMT)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B组比较,C组和D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Ep、β、PWVβ级A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虽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以早期发现子痫前期孕妇颈总血管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梁永平  马琳 《天津医药》2011,39(11):1031-103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定量评价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意义。方法:选取体检结果正常的男性吸烟者132例,非吸烟者49例(A组)。按吸烟指数将吸烟者分为3组,B组(≤400支年/d)、C组(401~800支年/d)、D组(801~1200支年/d)。应用ET技术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管内径(Ds)和舒张期血管内径(Dd),并计算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对照组及各吸烟组间IMT、Ds及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β、Ep、AC及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β、Ep及PWVβ均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增高,而AC随吸烟指数的增加而减低。结论:ET技术能准确获取吸烟者颈动脉弹性参数,在血管发生形态学改变前检测出动脉硬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赵灵芝 《河北医药》2012,34(20):3075-3076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TIA患者35例(TIA组),正常对照组为周期健康体检者35例。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及内中膜厚度(IMT),应用ET技术评价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参数,包括硬化参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的β、EP、PWVβ、IMT值增高,A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D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有助于评价TIA患者颈动脉的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回声跟踪技术(ET)研究中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弹性及应力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应用ET技术检测2008年3月~2015年6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43例住院患者颈动脉斑块74个,及同期体检的44例非脑梗死者的颈动脉斑块74个。在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的稳定斑块之间和非稳定斑块之间分别比较弹性指标,发现斑块弹性和应力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稳定斑块组间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Eρ、β均较非脑梗死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间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Eρ、β均较非脑梗死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组的稳定和不稳定斑块的Eρ、β均较非脑梗死组的高,两项指标结合斑块回声特征,可作为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度指标,为斑块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对糖耐量异常者早期颈动脉硬化进行研究。方法糖耐量异常者和糖耐量正常者各50例,年龄40~65岁,应用e—tracking技术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量化分析来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糖耐量异常组β、Eβ、PWVβ较正常组明显增高,Ac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耐量异常者血管的硬度、弹性、顺应性均减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非孕妇女和健康孕妇的颈动脉弹性,旨在探讨妊娠期妇女颈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评价E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回声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除外颈动脉斑块形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所有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31例)与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59例).应用回声追踪技术测量患者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顺应性、膨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与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LVH组的颈动脉硬化度、Ep与PWVβ明显高于高血压NLVH组,而颈动脉顺应性明显低于高血压NLVH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00±3.40)比(7.23±1.28),(141.30±43.60) kPa比(110.90 ±35.10) kPa,(8.20±2.60) m/s比(6.05±0.78) m/s,(0.52±0.33) mm2/kPa比(0.85±0.41) mm2/kPa] (P<0.05).LVMI与硬化度、Ep呈明显正相关(r=0.683,0.556,P<0.05),与顺应性呈明显负相关(r=-0.706,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与颈动脉硬化度、Ep、顺应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应用颈动脉回声追踪技术参数能很好地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对左室(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70例分为LV构型异常(A组,28例)和正常(B组,42例)两组。7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A、B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室内径、LV壁厚度和相对室壁厚度、LV质量指数、LV射血分数;记录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E、A)和二尖瓣环的组织运动速度(e’、a’),计算E/e’;测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及最小径,计算颈动脉顺应性(AC)、血管僵硬参数(β)及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结果 A组的左房、室较B组及C组扩大(P<0.05)。A、B组E/e’高于C组(P<0.05),e’/a’低于C组(P<0.05),A组E/A低于B组和C组(P<0.05)。A、B组IMT、β、Ep高于C组,AC低于C组(P<0.05);A组的β、Ep高于B组(P<0.05)。结论 EH可致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降低;组织多普勒评价LV舒张功能优于二尖瓣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缺血预适应(I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50~70(63.28±2.06)岁]、观察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50~71(63.30±2.09)岁]。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P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弹性指标[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内皮功能指标[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随访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80.77%(42/52)(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Ep、AI、PWVβ均低于对照组,A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WF、ET-1、hs-CRP、IMT低于对照组,NO、LRP6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4例;观察组预后良好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77.55%(38/49)(P<0.05)。结论 IP治疗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管弹性,抑制炎性反应,提升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估子痫前期孕妇颈动脉弹性的应用。方法选择32例轻度子痫前期和32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观察对象,同期选择32例健康的晚期妊娠做阳性对照,进行双侧颈总动脉血管内膜中膜厚度(IMT)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p)、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l3)等弹性指标检测,评价不同组别孕妇颈总动脉弹性指标的差异,并与IMT相关分析。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左右两侧IMT分别为(O.47±0.08)min和(0.46±0.09)mm,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分别为(0.48±0.07)和(0.47±0.08)m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和P=0.803)。颈总动脉弹性参数轻度子痫组和重度子痫组患者左右两侧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轻度子痫组比较,重度子痫组孕妇左右两侧AC显著降低(P=0.002和P=0.001)。同样的方法比较三组孕妇颈总动脉其他弹性参数,发现轻度子痫组和重度子痫组孕妇左右两侧β、Eβ和PWV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做相关分析显示,IMT与AC呈负相关(r=-0.473),与IMT与β、EP、PWVβ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0.612、0.642。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以早期发现子痫前期孕妇颈总血管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降血脂药)对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51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20 mg.d-1治疗12周,分别在0,12周测定患者的代谢指标、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双侧baPWV水平均显著降低(双侧均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无明确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动脉血管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实验性关节炎(CIA)和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及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CI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类风湿关节炎(RA)今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椐。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期滑膜组织NF-κB、MMP-9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TNF-α、IL-1β的血浆含量,同时观察其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AI)积分、病理评分及上述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CIA大鼠发病时间延长,AI和病理评分逐渐增加,NF-κB、MMP-9表达水平和TNF-α、IL-1β血浆含量也随之增加。CIA大鼠这些细胞因子的测定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病理评分与NF-κB、MMP-9呈正相关关系(P<0.05);CIA大鼠滑膜组织NF-κB、MMP-9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且它们的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血浆含量之间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与TNF-α和IL-1β相互作用,滑膜组织中NF-κB、MMP-9的表达之间可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正反馈式的损坏机制,在CIA大鼠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RA发生发展以及骨质侵蚀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宿明艳  桂波  钱燕宁 《江苏医药》2012,38(12):1365-1367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LPS 1μg/ml组(A组)、丙泊酚30μM组(B组)、LPS 1μg/ml+丙泊酚30μM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C组IL-1β、TNF-α及p-GSK-3表达量均较D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A组相比,C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降低,而p-GSK-3β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丙泊酚30μM能在体外减轻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和TNF-α的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抑制GSK-3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