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栽培措施对黄丝郁金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了窝播量、播种方式、种姜大小、种源、产地、土质对黄丝郁金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窝播量对郁金块根产量无显著影响,条播较窝播明显增产;适宜的产地、土壤栽培,才能获得块根高产。生产中应选择无病虫害、健壮、具3~4个节和芽无损害的子姜块作种姜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黄丝郁金生长发育规律,为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定期取样进行调查测定。结果:根据郁金各器官生长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将郁金的个体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出苗期、苗期、叶丛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充实期。郁金一生形成8片叶,叶面积在苗期增加较慢,叶丛期迅速增加。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苗期和叶丛期干物质主要分配到叶部,块根膨大期主要分配到根茎,块根充实期主要分配到块根。结论:可根据黄丝郁金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特点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陶正明  吴志刚  顾雪萍  黄品湖  陈臻 《中药材》2007,30(11):1353-1355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种栽对温郁金产量、挥发油总量的影响,为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及挥发油含量,并应用SPSS方差分析。结果:种植密度对三个药用部位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种栽对温莪术、片姜黄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郁金产量影响不大,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影响。结论:种植密度对温郁金产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丝郁金不同用种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确定黄丝郁金最佳播种种姜。方法设定母姜、子姜、母姜纵切、子姜切断4个不同种姜,适时采收,测产,测试吉马酮、莪术二酮和总姜黄素含量。结果子姜是黄丝郁金播种的最佳用种方式。结论黄丝郁金应采用子姜播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规格种茎对黄丝郁金生长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定株定期进行调查测定,收获后测各器官干重、产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不同规格种茎对植株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影响.结论:生产上应选择健壮较大种茎作种,淘汰过小种茎.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姜黄属Curcuma植物主要有5种,这5种植物的块根都作中药郁金应用,根茎作姜黄或莪术。中医认为它们的性味功能各不相同。从目前的生产和供销情况看,根茎单株产量高于块根5~10倍,药用莪术或姜黄的需求量不大,致使许多根茎产品积压,而郁金又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我们研究了姜黄的根茎和块根,即同种不同药用部分的化学成分的异同。姜黄Curcuma longa本草名郁金,是历史上中药郁金的正品,又是现代中药郁金的主要品种,它的根茎和块根均含挥发油和酚性成分,块根成分未见报道。根据我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11)
目的:探寻较好的旱地党参播种覆盖新型材料及其覆盖技术,为党参规范化种植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颜色(黑色、绿色)、不同密度(3针、4针、6针)遮阳网和不同覆盖方式(单层、双层覆盖)对模拟旱作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颜色、不同密度遮阳网及不同覆盖方式对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以及播种田地面环境均有不同的影响。黑色遮阳网覆盖效应显著好于绿色遮阳网。同在黑色遮阳网覆盖条件下,党参播种田出苗早晚、出苗整齐度、0~20 cm土层土壤湿度与杂草防除效应基本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而提早或提高,但幼苗生长势、种苗产量与群体质量水平并不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呈渐增或渐降趋势。结论:采用黑色3针网双层覆盖方式,党参播种出苗早、出苗整齐、单位面积优质种苗数多,并有较好的保墒防草效应,其综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温郁金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对茎叶和块根中As、Ca、Cd、Fe、Cu、Hg、Mn、Pb和Zn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探究元素在温郁金块根与茎叶中的分布。方法:用浓硝酸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温郁金块根与茎叶中7种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块根中As与Ca、Ca与Cu、Cd与Mn、Cd与Zn、Cu与Mn元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Cd与Fe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元素在块根和茎叶两个部位中,除As、Mn元素以外,整体趋势呈负相关。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很好地用于比较不同产地温郁金块根与茎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并为温郁金微量元素的控制、扩大药用部位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花乌头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选择适宜播种时间提出科学依据。方法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同一地块分6次进行露地育苗播种,记录出苗时间,统计出苗率、存苗率、单株块根重量及产量,通过比较确定合理播种时间。结果5月中旬以后播种出苗快、出苗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结论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叶下珠人工种植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结果与结论: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3.27倍;播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叶下珠4月中旬前期播种,20 cm行距条播,1周左右开始出苗,6至8月为生长旺盛期,9月份生长减缓,10月下旬采收,每公顷产量可达5 750 kg。  相似文献   

11.
γ射线对薏苡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γ射线对薏苡诱变效应。方法:用薏苡干种子作为诱变材料,以M1代发芽率、成苗率、苗高、根长为生理效应指标,以M2代叶绿素突变为诱变效应指标进行了相关诱变研究。结果:γ射线对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诱发叶绿素突变的能力。结论:γ射线是一种对薏苡有效的诱变剂。薏苡干种子诱变时γ射线的适宜剂量为450 Gy。  相似文献   

12.
人工剪蔓对白条党参药材产量、质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人工剪蔓对白条党参药材产量、质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为该药材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产籽量、药材产量及质控参数为评价指标,在地上茎叶生长旺盛期对白条党参的地上藤蔓实施1次和2次剪蔓打尖,1次剪蔓于7月中旬剪除地上藤茎30cm,2次剪蔓于8月初再次剪除地上藤茎20cm,以自然生长植株作对照,于10月中旬至11月底统一采集种子与药材,测定单位种植面积产籽量、药材产量及质控标准指标参数。结果:1次剪蔓的产籽量高于对照21.4%,2次剪蔓的产籽量低于对照16.5%;1次剪蔓单位面积的药材增产幅度达到25%~35%,且对药材质控参数影响甚微。结论:剪蔓技术能有效调控甘肃党参单位面积的产籽量与产量,生产的党参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规定,为甘肃白条党参的GAP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斛总DNA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彭锐  宋洪元  李泉森  王宇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29-1131
目的 :探讨不同DNA提取方法对石斛属DNA质量及分子标记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提取的DNA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总DNA电泳及RAPD分析。结果 :不同方法提取的DNA质量及产率存在显著差异 ,对RAPD结果影响很大。结论 :石斛属植物在DNA提取前加入无CTAB缓冲液抽提多糖等杂质 ,可获得较高质量的D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扦插时期对金银花扦插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结合取样测定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扦插时期对金银花苗有显著影响,2个年度试验的重复性较好;3月2日扦插的成苗率、根数、根重、根冠比等反映扦插苗质量的主要指标优于其他时期扦插的。结论:3月上旬是扦插金银花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种类柴胡的挥发油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比较,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典方法提取柴胡的挥发油,比较不同柴胡挥发油含量的区别,利用GC-MS鉴定挥发油成分,并使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不同柴胡挥发油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北柴胡与红柴胡不仅在挥发油含量上差别很大,组成上也有很大差别,而北柴胡与三岛柴胡和黑柴胡仅在挥发油含量上有区别,成分差异不大。结论:不同的柴胡的挥发油存在明显差异,是否在临床用药中区别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品种橘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对白及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比较提取质量的差异,找到一种最适于白及基因组的DNA提取方法,以满足白及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碱裂解法和经本文改良的CTAB法提取白及叶片基因组DNA,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及PCR扩增效果检测所提DNA的质量。结果:CTAB法、SDS法和改良CTAB法均能从白及中提取到基因组DNA,而碱裂解法几乎提取不到。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和完整度均高于其他方法,PCR扩增效率达到100 %,且扩增条带明亮清晰。结论:经本文改良的CTAB法是提取白及基因组DNA的最佳方法,该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适用于DNA条形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柴胡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生长发育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建平  赵瑒  高可青  周琼  王梅  赵玉臣 《中草药》2013,44(20):2910-2915
目的 对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和种子植株不同生长时期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为优质北柴胡育种方法的建立和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将试管植株移栽至大田中,将相同类型的种子播撒至大田中。第二年植株返青后标记并对分蘖数、分枝数、叶片数、叶长、叶宽、拔节数、节间距、茎粗和、株高、花序数等性状值定时进行测量,在种子成熟后采挖根并测量根长、根粗、根质量等药材性状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遗传参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均较小,植株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遗传性状稳定;移栽试管植株在不同生长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种子植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种子植株相比,移栽试管植株的根产量和种子产量均具明显优势,药材性状和质量比较均一。结论 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的植物学和生药学性状优于种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优良北柴胡种质选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溉和地下茎(种栽)长度对甘草仿野生栽培成活率、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加地下茎(种栽)长度可显著提高不定根分生数量和移栽成活率,但是对于甘草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栽培3年后,不定根中甘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可达到3.03%,地下茎(种栽)的平均质量分数可保持在2.12%,说明其所产药材质量远远高于种子繁殖的人工甘草,这一现象可以用“野生甘草药用成分合成惯性假说”解释。但是,从药材产量看栽植3年后最高平均每公顷产量仅能达到945 kg。因此,通过人工栽植野生甘草地下茎进行甘草仿野生栽培,可以快速而稳定的获得优质甘草药材,但今后还有待于在如何提高药材产量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天麻提前分栽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世贤  路贵有 《中药材》1995,18(6):273-274
将天麻有性繁殖播种后的分栽期,由播后第二年11月,提早到3 ̄4月上旬,可提高产量,增加商品麻减少米麻,使商品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研究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以及不同时期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等变化规律 ,为鱼腥草适时采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田间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 ,定期取样测定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鲜重 ,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差异极显著 ,不同居群甲基正壬酮含量和单位面积甲基正壬酮总量变化趋势也不同。结论 :邛崃和望渔野生居群综合性状较好 ,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